固定總價合同是指在合同中確定一個完成項目的總價,承包單位據此完成項目全部內容,合同在約定的風險范圍內價款不再調整??們r合同能夠使業(yè)主在評標時易于確定報價最低承包商,易于支付計算。但這類合同的使用必須具備一定條件,要求業(yè)主必須準備詳細而全面的設計圖紙(一般要求是施工詳圖)和各項說明,使承包商能準確計算工程量。本文就工程固定總價合同審計應關注合同的使用條件、計價形式、付款方式、潛在風險等問題談幾點建議。
(一)對固定總價合同使用條件的關注
由于固定總價合同的價款在約定的風險范圍內是固定不變的,其風險分配存在著不均衡性,如果不顧條件盲目地使用這類合同,可能會引起履約糾紛,甚至導致整個工程的徹底失敗。因此,在審計這類合同時應注意審查其使用條件。采用固定總價合同一般應滿足下列條件:
1、工程范圍清晰、明確。報價的工程量表中應是準確而不是估計的數據,對工程量表中的數據必須認真復核,避免承擔工程量計算錯誤而產生的風險和損失。
2、設計圖紙詳細、完整。圖紙的完整性和詳細程度,是確保工程量的準確性和避免漏項的前提,所以提供的設計圖紙必須能夠進行具體的工程量計算。
3、工程結構、技術較簡單,工期短。一般工程量小,工期短,估計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環(huán)境因素變化小,工程條件穩(wěn)定,建設工期在一年以內。
4、工程投標期相對寬裕。承包商有足夠的時間分析招標文件,作詳細的現場調查和工程量計算,擬定計劃,作出報價決策。
5、合同條件完備。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表達清楚,無疑義。
6、合同風險合理分攤。詳細規(guī)定具體風險的分擔和補償范圍。
(二)對固定總價合同計價形式的關注
一般情況下,在采用固定總價合同時,招標文件應該包括明確詳細的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或指明采用何種計算規(guī)則,或規(guī)定專門的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否則可能出現報價的偏差過大,不利于評標和工程的順利實施。固定總價合同有兩種計價形式:
1、業(yè)主為了方便投標,在招標文件中給出工程量表,但工程量表中給出的數據不承擔任何責任,承包商在投標報價時一般要對表中的數據進行復核,包括復核表中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2、招標文件中沒有給出工程量清單,具體工程量由承包商根據招標文件的工程信息自己編制。如果在報價中出現漏項或計算錯誤,一般認為所遺漏的有關分項的價款已包括在其他分項中或作為優(yōu)惠條件忽略,同樣,如果承包商報價中計算錯誤,業(yè)主也無權修改報價。
對于固定總價合同計價形式的審計,應把握工程量清單這個重點。采用工程量清單時,應注意審計項目的劃分與工程價款的支付合理性。承包商為了及早得到工程款,在業(yè)主沒有提供工程量清單時,有時會采用一些不合理項目的劃分,特別留意承包商投標中的策略應用,如設立“材料到場”一項,還在施工措施費中加入一些計量方法所不容許的項目,或在單價中考慮一些余量,來彌補部分材料費用。工程量清單的編制應該符合合同的工程范圍,承包商與業(yè)主的設計工作的界限,即設計工作由誰完成。一般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是針對由業(yè)主提供詳細設計資料的工程制定的。對于由承包商完成設計的工程,不可能要求承包商在投標時就按詳細的設計報出各部分的工程量,在這種情況下,需制定專門的計算規(guī)則。由此,應審計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的合理性。
對于固定總價合同審計,還應注意工程量表或工程分項表的制定的合理性。對于業(yè)主來說合適的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可以減少招標的工作量,同時可以保證工程的整體效益;對于承包商來說,可以降低風險,避免錯報或漏報,并能及時獲得支付。
(三)對固定總價合同付款條款的關注
由于固定總價合同在約定的范圍內的價款是固定不變的,業(yè)主支付的工程價款與承包商最終所完成的工程量沒有關系,所以審計時,應注意合同中支付表所表明的支付條件。支付表常有兩種形式:
1、支付表以竣工為支付期間,每月填入一筆數額(或合同價格的百分比),該數額應與工程進度相協調,與投標書中分項或分部工程的劃分相一致,應與投標書中的進度計劃一致,在實施過程中,支付表中各款項應與最新的施工進度計劃相一致,在施工進度計劃修改時,也應修改相應地支付表。
2、采用里程碑事件作為支付結點,在合同中應詳細定義里程碑事件的范圍,否則當支付里程碑所要求的工作已完成99.99%,而剩余工作需在幾個月后才完成時,可能會產生爭執(zhí)。
(四)對固定總價合同潛在風險的關注
在固定總價合同中,業(yè)主主要承擔不可抗力的風險和合同規(guī)定的其他風險。承包商除承擔合同約定的風險外,還承擔價格風險、工程量風險。
1、價格風險。主要有:(1) 報價計算錯誤的風險。(2) 漏報項目的風險。在固定總價合同中,承包商所報合同價格應包含完成合同規(guī)定的所有工程的費用,任何漏報均屬于承包商的風險,由承包商承擔由此引發(fā)的各種損失。(3) 不正常的物價上漲和過度的通貨膨脹的風險。在報價時,承包商必須對價格調撥的變化做充分的估計,減少由于價格變化帶來的風險和造成的損失。在固定總價合同中,為了能夠實現業(yè)主和承包商的雙贏,一般要約定詳細的調價條款。在投標報價時承包商必須對市場風險做充分的估計,并避免漏報、錯報標價。
2、工程量風險。主要有:(1) 工程量計算的錯誤。(2) 由于合同中工程范圍不確定、不明確或工程項目未列全所造成的風險和損失。(3) 由于投標報價時,設計深度不夠所造成的誤差。
對于固定總價合同,如果業(yè)主采用的設計文件不詳細或作標期太短,承包商無法詳細核算工程量,由此造成的損失由承包商承擔。因此,在審計固定總價合同時,要留意投標報價時的工程范圍,分析其報的工程量,降低潛在的風險和損失。
綜上所述,對固定總價合同進行審計時,應把握合同的適用條件、計價形式和付款方式、潛在風險。審查分析合同條件的適應性、合同計價、付款方式的合理性、合同風險分攤的均衡性、合同范圍的明確性。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合同的順利執(zhí)行,才能保證工程目標的實現和工程整體效益的實現。
(一)對固定總價合同使用條件的關注
由于固定總價合同的價款在約定的風險范圍內是固定不變的,其風險分配存在著不均衡性,如果不顧條件盲目地使用這類合同,可能會引起履約糾紛,甚至導致整個工程的徹底失敗。因此,在審計這類合同時應注意審查其使用條件。采用固定總價合同一般應滿足下列條件:
1、工程范圍清晰、明確。報價的工程量表中應是準確而不是估計的數據,對工程量表中的數據必須認真復核,避免承擔工程量計算錯誤而產生的風險和損失。
2、設計圖紙詳細、完整。圖紙的完整性和詳細程度,是確保工程量的準確性和避免漏項的前提,所以提供的設計圖紙必須能夠進行具體的工程量計算。
3、工程結構、技術較簡單,工期短。一般工程量小,工期短,估計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環(huán)境因素變化小,工程條件穩(wěn)定,建設工期在一年以內。
4、工程投標期相對寬裕。承包商有足夠的時間分析招標文件,作詳細的現場調查和工程量計算,擬定計劃,作出報價決策。
5、合同條件完備。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表達清楚,無疑義。
6、合同風險合理分攤。詳細規(guī)定具體風險的分擔和補償范圍。
(二)對固定總價合同計價形式的關注
一般情況下,在采用固定總價合同時,招標文件應該包括明確詳細的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或指明采用何種計算規(guī)則,或規(guī)定專門的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否則可能出現報價的偏差過大,不利于評標和工程的順利實施。固定總價合同有兩種計價形式:
1、業(yè)主為了方便投標,在招標文件中給出工程量表,但工程量表中給出的數據不承擔任何責任,承包商在投標報價時一般要對表中的數據進行復核,包括復核表中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2、招標文件中沒有給出工程量清單,具體工程量由承包商根據招標文件的工程信息自己編制。如果在報價中出現漏項或計算錯誤,一般認為所遺漏的有關分項的價款已包括在其他分項中或作為優(yōu)惠條件忽略,同樣,如果承包商報價中計算錯誤,業(yè)主也無權修改報價。
對于固定總價合同計價形式的審計,應把握工程量清單這個重點。采用工程量清單時,應注意審計項目的劃分與工程價款的支付合理性。承包商為了及早得到工程款,在業(yè)主沒有提供工程量清單時,有時會采用一些不合理項目的劃分,特別留意承包商投標中的策略應用,如設立“材料到場”一項,還在施工措施費中加入一些計量方法所不容許的項目,或在單價中考慮一些余量,來彌補部分材料費用。工程量清單的編制應該符合合同的工程范圍,承包商與業(yè)主的設計工作的界限,即設計工作由誰完成。一般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是針對由業(yè)主提供詳細設計資料的工程制定的。對于由承包商完成設計的工程,不可能要求承包商在投標時就按詳細的設計報出各部分的工程量,在這種情況下,需制定專門的計算規(guī)則。由此,應審計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的合理性。
對于固定總價合同審計,還應注意工程量表或工程分項表的制定的合理性。對于業(yè)主來說合適的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可以減少招標的工作量,同時可以保證工程的整體效益;對于承包商來說,可以降低風險,避免錯報或漏報,并能及時獲得支付。
(三)對固定總價合同付款條款的關注
由于固定總價合同在約定的范圍內的價款是固定不變的,業(yè)主支付的工程價款與承包商最終所完成的工程量沒有關系,所以審計時,應注意合同中支付表所表明的支付條件。支付表常有兩種形式:
1、支付表以竣工為支付期間,每月填入一筆數額(或合同價格的百分比),該數額應與工程進度相協調,與投標書中分項或分部工程的劃分相一致,應與投標書中的進度計劃一致,在實施過程中,支付表中各款項應與最新的施工進度計劃相一致,在施工進度計劃修改時,也應修改相應地支付表。
2、采用里程碑事件作為支付結點,在合同中應詳細定義里程碑事件的范圍,否則當支付里程碑所要求的工作已完成99.99%,而剩余工作需在幾個月后才完成時,可能會產生爭執(zhí)。
(四)對固定總價合同潛在風險的關注
在固定總價合同中,業(yè)主主要承擔不可抗力的風險和合同規(guī)定的其他風險。承包商除承擔合同約定的風險外,還承擔價格風險、工程量風險。
1、價格風險。主要有:(1) 報價計算錯誤的風險。(2) 漏報項目的風險。在固定總價合同中,承包商所報合同價格應包含完成合同規(guī)定的所有工程的費用,任何漏報均屬于承包商的風險,由承包商承擔由此引發(fā)的各種損失。(3) 不正常的物價上漲和過度的通貨膨脹的風險。在報價時,承包商必須對價格調撥的變化做充分的估計,減少由于價格變化帶來的風險和造成的損失。在固定總價合同中,為了能夠實現業(yè)主和承包商的雙贏,一般要約定詳細的調價條款。在投標報價時承包商必須對市場風險做充分的估計,并避免漏報、錯報標價。
2、工程量風險。主要有:(1) 工程量計算的錯誤。(2) 由于合同中工程范圍不確定、不明確或工程項目未列全所造成的風險和損失。(3) 由于投標報價時,設計深度不夠所造成的誤差。
對于固定總價合同,如果業(yè)主采用的設計文件不詳細或作標期太短,承包商無法詳細核算工程量,由此造成的損失由承包商承擔。因此,在審計固定總價合同時,要留意投標報價時的工程范圍,分析其報的工程量,降低潛在的風險和損失。
綜上所述,對固定總價合同進行審計時,應把握合同的適用條件、計價形式和付款方式、潛在風險。審查分析合同條件的適應性、合同計價、付款方式的合理性、合同風險分攤的均衡性、合同范圍的明確性。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合同的順利執(zhí)行,才能保證工程目標的實現和工程整體效益的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