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洛夫寓言演變來的諺語和成語

字號:

1、 А Васька слушает да ест.
    這句話直譯為“而瓦西卡卻一邊聽,一邊吃”,出自克雷洛夫1812年發(fā)表的寓言《貓和廚師》(《Кот и Повар》。寓言講的是一只叫瓦西卡(Васька)的貓,趁廚師不在的時候偷吃雞肉。廚師發(fā)現(xiàn)后,叨叨不休地訓(xùn)誡貓行為不端,而瓦西卡卻一邊聽,一邊仍然大吃雞肉,毫不理會。這是一篇充滿愛國熱情的寓言,借諷刺廚師只說空話而不采取具體行為,而貓又根本不理睬,繼續(xù)把雞肉吃得精光,用以影射當(dāng)時沙皇政府對拿破侖的侵略很久不采取任何行動。這篇寓言一經(jīng)問世,在俄羅斯便家喻戶曉,其中А Васька слушает да ест.這句話逐漸成為流行的諺語,常用以指某人對別人的勸戒置若罔聞,你說你的,他還干他的,相當(dāng)于漢語的“充耳不聞”、“我行我素”、“無動于衷”、 “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2、 А ларчик просто открывался.
    這句話直譯為“小箱子很容易打開”,出自克雷洛夫的寓言《小箱子》(《Ларчик》)。寓言描寫的是一個自命不凡的人,想要打開一個新做的小箱子,他到處摸索,撬釘子,按把手,弄得滿頭大汗,也沒把箱子打開。在寓言的結(jié)尾作家寫道:И как открыть его, никак не догадался: А ларчик просто открывался.(究竟怎樣把它打開,他怎么也想不透,其實小箱子是很容易打開的。)作者在寓言中寄托的意思,是指一件普通的事情,辦起來似乎很困難、很費勁,但只要開通腦筋想一想,就容易解決。后來這句話在人們中間流傳開來,用以比喻對待某件事情或某個問題,用不著故弄玄虛,也不必要看得太復(fù)雜,其實問題本身簡單得很,事情很明顯,解決很容易,相當(dāng)于漢語的“不費吹灰之力”、“易如反掌”或“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3、 Ай, Моська! знать, она сильна, что лает на Слона!
    這句話直譯為“哈巴狗敢向大象吠叫,想必是力量不小”,出自克雷洛夫的寓言《大象和哈巴狗》(《Слон и Моська》)。寓言寫的是一只大象在城里走著,有只哈巴狗跟在后面亂叫狂吠,好象要和大象挑戰(zhàn)打架似的??墒谴笙蠛敛焕頃凸返某吵橙氯?,仍然不慌不忙地走它的路。寓言的結(jié)尾意味深長:Пускай же говорят собаки: “Ай, Моська! Знать, она сильна, Что лает на Слона!”(要讓別的狗這樣講:“呵呀,哈巴狗,看來很有力量,居然敢吠大象!”這篇寓言問世以后,它的形象意義獲得了廣泛的傳播,這句話逐漸成為俄羅斯人民喜愛的諺語,用來比喻不自量力的人,相當(dāng)于漢語的“不自量力”、“蚍蜉撼樹,不自量力”或“小狗吠大象,可笑不自量”。
    4、 Беда, коль пироги начнёт печь сапожник.
    這句話直譯為“鞋匠做肉包,真是糟糕”,出自克雷洛夫的寓言《梭魚和貓》(《Щука и Кот》)。這篇寓言嘲笑一條自命不凡的梭魚,忽然心血來潮,丟掉它熟悉的水中本領(lǐng),卻要溜上岸來逮老鼠,結(jié)果不但沒有逮到老鼠,反被老鼠咬了尾巴,差點喪了命。克雷洛夫?qū)戇@篇寓言本是用梭魚捕鼠的比喻來影射當(dāng)時俄國黑海艦隊司令契恰戈夫(П.В.Чичагов,1767--1849)在1812年的衛(wèi)國戰(zhàn)爭中,自作主張參加陸戰(zhàn),結(jié)果不僅未能擊退拿破侖的軍隊,反而吃了敗仗。后來這句話就成為了眾所周知的諺語了。比喻“外行充內(nèi)行”。
    5、 Воз и ныне там.
    這句話直譯為“貨車如今還是停在原地”,出自克雷洛夫的寓言《天鵝、梭魚和大蝦》(《Лебедь,Щука и Рак》)。寓言說的是天鵝、梭魚和大蝦合伙拖一輛貨車,天鵝拼命往天上飛,大蝦卻一步一步向后倒拖,梭魚又朝著池塘拉去。結(jié)果,無論他們怎樣使勁,貨車仍然原地不動。這個成語常用來比喻某事或某項工作“毫無進展”、“原地踏步”、“依然如故”等。
    6、 Зелен виноград.
    這句話直譯為“葡萄是青(酸)的”,這則成語源自一句古老的民間諺語:“Зелен виноград не сладок”。1808年克雷洛夫發(fā)表了寓言《狐貍和葡萄》(《Лисица и Виноград》)之后,在俄羅斯獲得了廣泛的流傳。遠在公元前3世紀就已成書的《伊索寓言》中就有《狐貍和葡萄》這則寓言,因此在西方其他語言中也都有這個成語,漢語中也有,可以說這是一個世界成語??死茁宸虻耐⒀砸苍S就取材于《伊索寓言》吧。寓言寫的是:一只饞嘴的狐貍看見架上掛著一串串熟透了的葡萄,垂涎欲滴,很想吃葡萄,可是架子太高,夠不著,狐貍只好自寬自解地說:“這葡萄是酸的?!焙髞砣藗兙陀眠@個成語表示“可望而不可即”。與此相近的俄語諺語還有:Око видит, да зуб неймёт.(眼睛看得到,牙齒咬不到);Близок локоть, да не укусишь.(肘雖近,但咬不到)。
    7、 Как белка в колесе (вертится, кружится).
    這個成語直譯為“象松鼠蹬輪子似的瞎忙”,出自克雷洛夫的寓言《松鼠》(《Белка》)。寓言講的是一只被飼養(yǎng)著在籠子里的松鼠,老是在輪子上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忙得氣也透不過來,它自以為整天都在奔跑不停,然而卻始終在窗口下的籠子里,在原地踏步。寓言問世以后Как белка в колесе獲得了廣泛的傳播,逐漸成為通用的成語,表示“徒勞無益”、“毫無效果的奔忙”。
    8、 Кукушка хвалит петуха.
    這個成語直譯為“杜鵑恭維公雞”,出自克雷洛夫的寓言《杜鵑和公雞》(《Кукушка и Петух》)。寓言講的是一只杜鵑恭維公雞的嗓子洪亮,而公雞也稱贊杜鵑的歌喉美妙。作者巧妙地塑造了杜鵑和公雞恬不知恥地互相恭維的形象,來影射互相捧場的無恥文人,諷刺當(dāng)時俄國文壇上那種互相標(biāo)榜、互稱對方為天才的惡劣傾向。Кукушка хвалит петуха. 這個成語言簡意賅地概括了這則寓言的內(nèi)容及其形象意義,表示互相贊揚,常用來譏諷那些互相吹噓的人,相當(dāng)于漢語的“互相吹捧”、“狼狽為*”、“官官相護”等。
    9、 Музыка не та [пойдёт]或Совсем другая музыка [пойдёт].
    這個成語直譯為“奏出截然不同的音樂”,出自克雷洛夫的寓言《四重奏》(《Квартет》)。寓言講的是:猴子、毛驢、山羊和熊四個湊在一起要表演一個四重奏,它們弄來了樂譜和樂器,可是樂曲老是奏不協(xié)調(diào),亂糟糟的不成名堂。它們認為演奏不好的原因是位子沒有坐對。如果彼此的坐位調(diào)換一下,就會演奏好??死茁宸騽?chuàng)作《四重奏》這則寓言,目的是嘲諷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建立的國務(wù)委員會中,因四個部長席位的座次問題而產(chǎn)生的爭吵。寓言發(fā)表后這句話逐漸成為一句通用的成語,含有玩笑或嘲諷的色彩,常用來表示“另一回事”、“完全不同”。
    10、Наши предки Рим спасли.或Гуси Рим спасли
    這個成語直譯為“我們的祖先救過羅馬;鵝救過羅馬”,出自克雷洛夫的寓言《鵝》(《Гуси》)。寓言講的是:有個農(nóng)夫揮著長長的竹竿,驅(qū)趕一群鵝到集市上去賣。這群鵝卻向過路人訴苦說,這個農(nóng)夫象趕一群普通的家禽那樣驅(qū)趕它們,理應(yīng)對它們尊敬些才是,因為它們出身于高貴的鵝族,鵝的祖先拯救過羅馬。鵝拯救羅馬本是一個古老的傳說:說的是公元前390年,高盧人圍攻羅馬郊外的卡皮托里高地上的城堡,這個高地上還建有奉祀羅馬城的神廟。傳說一天夜里,高盧人偷襲城堡,而守城將士正在熟睡,是神廟里飼養(yǎng)的鵝被驚動,呱呱大叫,才驚醒了守城將士,使羅馬轉(zhuǎn)危為安。從此鵝成為了羅馬人供奉的神靈??死茁宸蚯擅畹乩眠@個古老的傳說諷刺俄國一些貴族出身的紈绔子弟。他們不學(xué)無術(shù),卻以祖先的功績自夸。這篇寓言發(fā)表以后Знатные гуси(高貴的鵝)這個形象得到了廣泛地流傳,Наши предки Рим спасли.或Гуси Рим спасли.這句話也逐漸成為一句俄羅斯諺語,用來諷刺那些以祖蔭門第自傲的紈绔子弟,或夸耀過去的功勞的人。
    11、Оказать (кому) медвежью услугу.
    這個成語直譯為“熊的效勞”,出自克雷洛夫的寓言《隱士和熊》(《Пустынник и медведь》)。寓言講的是:一個離群索居的隱士和結(jié)交朋友,他們整天都在一起生活。有一次,隱士睡著了,熊在旁邊殷勤地守護著他,忽然飛來了一只蒼蠅,時而停在隱士的鼻子上,時而落在他的額頭上。熊為了不使蒼蠅打擾朋友的睡覺,拿起一塊大石頭去砸那只停在隱士頭上的蒼蠅,結(jié)果隱士就這樣在熊的殷勤效勞下一命嗚呼,長眠不醒了。這則寓言發(fā)表以后медвежья услуга這個形象得到了廣泛地流傳,逐漸成為了一個俄語成語,用來表示不恰當(dāng)?shù)男诜堑珶o益反而有害,按其形象意義,相當(dāng)于漢語的“幫倒忙”或“好心干壞事”。
    12、Услужливый дурак (медведь) опаснеее врага.
    這個諺語直譯為“殷勤的傻瓜(熊)比敵人更危險”,與上一條一樣也出自克雷洛夫的寓言《隱士和熊》(《Пустынник и медведь》)。比喻“幫倒忙”或“好心干壞事”。
    13、Сильнее кошки зверя нет.
    這個諺語直譯為“沒有比貓更厲害的野獸”,出自克雷洛夫的寓言《小老鼠和大老鼠》(《Мышь и Крыса》)。寓言講的是:有一天一只小老鼠興沖沖地跑來告訴大老鼠說:“聽說獅子把貓逮住了,大家今后可安全了”。但是,大老鼠卻搖搖頭說:“不要瞎指望空歡喜,如果它們的爪子碰到一起,獅子就肯定活不成。沒有比貓更厲害的野獸了”??死茁宸蚯擅畹乩美鲜笈仑堖@一現(xiàn)象,形象地比喻那些拿自己狹隘的感性認識來衡量世界上的一切,譏諷它們孤陋寡聞,膚淺愚昧。從老鼠的切身經(jīng)驗和眼光來看,世界上大、最可怕的東西就是貓了,根本不理解還有比貓強大百倍的“獸中”獅子。后來,這篇寓言所寄托的意義就由Сильнее кошки зверя нет.這句話言簡意賅地概括出來,經(jīng)過不斷引用,逐漸成為一句俄羅斯諺語,相當(dāng)于漢語的“井底之蛙,所見甚小”。
    14、Слона не приметить (заметить).
    這個成語直譯為“睜眼不見大象”,出自克雷洛夫的寓言《好奇者》(《Любопытный》)。寓言講的是:有個好奇的人到博物館去參觀,在那里他仔細地觀察了許多甲蟲、瓢蟲、蝴蝶等小昆蟲,但當(dāng)有人問他:“你看見大象了嗎?你一定以為碰到一座山吧?”好奇者回答道:“啊,難道那里還有象?真遺憾,大象我卻沒看到”。這則寓言諷刺那些只注意雞毛蒜皮、細枝末節(jié)的小事而忽視重大的、最本質(zhì)的東西的人。按其形象意義這個成語相當(dāng)于漢語的“明察秋毫而不見輿薪”、“見樹不見林”或“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15、Щуку бросили в реку.
    這個諺語直譯為“把梭魚拋到河里”,出自克雷洛夫的寓言《梭魚》(《Щука》)。寓言講的是:梭魚被控告為了坑害整個魚類,破壞了池中的安寧生活。于是有驢子、老馬、山羊當(dāng)法官,狐貍擔(dān)任檢查官,共同進行審判。梭魚罪證確鑿,無從抵賴,法官們想把它判處絞刑。但是由于梭魚曾請狐貍吃過魚肉筵席,所以狐貍巧妙地給它幫忙,提出:“絞刑太輕了,應(yīng)該判處聞所未聞的重刑,以儆效尤,那就是把梭魚沉到河里淹死”。法官們喊道:“好極了!”這則寓言諷刺沙皇政府的官吏們狼狽為*、官官相護的卑鄙行徑,以至罪犯不僅未受到懲罰,反而勢得其所。因此,語言中就產(chǎn)生了Щуку бросили в реку.這個成語,概括出了這則寓言所寄托的意思,相當(dāng)于漢語的“放虎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