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考前指導:妙法突破會計難點-1-

字號:

《妙法突破會計難點系列》之所得稅會計
    在現(xiàn)有的資料里,我見過有一篇“所得稅處理三步曲”寫的不錯,但我覺得還不夠簡練。在這里我總結了自己的一點學習心得,感覺很是受用,希望對各位cpa考友有幫助。
    第一步:計算應交所得稅
    本期應交所得稅=稅前會計利潤+會計折舊或減值-稅法差異折舊或減值(這樣做可以不用費腦子考慮到底是+還是-)
    第二步:計算遞延稅款本期發(fā)生額(這一步是所得稅會計處理的關鍵,也是最難的地方,解決好了遞延稅款的問題,所得稅會計就算會了大半了)
    非常好的公式:遞延稅款本期發(fā)生額=遞延稅款期末余額-遞延稅款期初余額
    問題在這里:遞延稅款期末余額和遞延稅款期初余額到底怎么求?(思考一下你的方法)
    妙法求解:遞延稅款期末余額=(期初時間性差異+/-本期會計時間性差異)*現(xiàn)行稅率。
    (一定是現(xiàn)行稅率。這里計算的關鍵之處在于+/-號的處理,大家只要記住一句話“會計折舊或減值大就在借方(+號),稅法折舊或減值大就在貸方(-號)”)
    遞延稅款期初余額=期初時間性差異*前期稅率(一定注意稅率是前期稅率)
    第三步:倒擠所得稅費用
    根據(jù)分錄確定如何倒擠
    借:所得稅
    遞延稅款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現(xiàn)在我通過下面的一道例題來說明這一方法:
    1. 甲股份有限公司為境內(nèi)上市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20×0年度實現(xiàn)利潤總額為5000萬元;所得稅采用債務法核算,20×0年以前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15%,20×0年起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
    20×0甲公司有關資產(chǎn)減值準備的計提及轉回等資料如下(單位:萬元):
    項 目 年初余額 本年增加數(shù) 本年轉回數(shù) 年末余額
    短期投資跌價準備 120 0 60 60
    長期投資減值準備 1500 100 0 1600
    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 0 300 0 300
    無形資產(chǎn)減值準備 0 150 0 150
    假定按稅法規(guī)定,公司計提的各項資產(chǎn)減值準備均不得在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甲公司除計提的資產(chǎn)減值準備作為時間性差異外,無其他納稅調(diào)整事項。
    假定甲公司在可抵減時間性差異轉回時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
    要求:
    (1) 計算甲公司20×0年度發(fā)生的所得稅費用。
    (2) 計算甲公司20×0年12月31日遞延稅款余額(注明借方或貸方)。
    (3) 編制20×0年度所得稅相關的會計分錄(不要求寫出明細科目)。
    解答如下:
    (1) 第一步:計算應交所得稅
    應交所得稅額=[5000+(100+300+150)-60]×33%=1811.7(萬元)
    **注釋:八項減值都是時間性差異,稅法始終不認,計提的減值都在遞延稅款的借方,這是常識。
    公式:本期應交所得稅=稅前會計利潤5000+會計折舊或減值(100+300+150)-60-稅法折舊或減值0=1811.7,注意這里的60實際上是會計減值的轉回,而不是稅法減值,因為稅法減值是0
    第二步:計算遞延稅款本期發(fā)生額(這一步是所得稅會計處理的關鍵,也是最難的地方)
    遞延稅款期末余額=[(120+1500+100+300+150-60)-0]*現(xiàn)行稅率33%=696.3。這也就是遞延稅款的期末余額。注意這里的60實際上是會計減值的轉回,稅法上根本不認減值,所以稅法減值為0
    遞延稅款期初余額=(120+1500)*前期稅率15%=243
    遞延稅款本期發(fā)生額=遞延稅款期末余額-遞延稅款期初余額=696.6-243=453.3(借方,因為會計減值大)
    第三步:倒擠所得稅費用
    所得稅費用=1811.7-453.3=1358.4
    (2)計算甲公司20×0年12月31日遞延稅款借方或貸方余額
    遞延稅款年末余額=[(120+1500+100+300+150-60)-0]*現(xiàn)行稅率33%=696.3
    (3)編制20×o年度所得稅相關的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 1358.4
    遞延稅款453.3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1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