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預制后張法預應力箱梁外觀的幾點見解

字號:

預制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橋集簡支、連續(xù)梁橋的優(yōu)點于一身,既有簡支梁橋的施工簡便,利用工廠化集中預制、安裝迅速的特點,又具有連續(xù)梁橋結構經(jīng)濟的特點,這一結構,在江蘇省高速公路建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F(xiàn)針對梁體外觀如色差、水紋、魚鱗紋等外觀頑癥的刻服,提出幾點見解對策。
    1、提高梁體外觀的對策
    水紋、魚鱗紋、冷縫、氣孔、蜂窩麻面等是混凝土表面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外觀缺陷,這些外觀缺陷的克服必須從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及混凝土施工工藝上去找原因,加以排除處理,事前采取措施進行整制,而混凝土施工工藝又必須從混和料的拌和、澆筑、振搗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上加以控制。
    1.1 水紋
    原因:
    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拌和過程中,水灰比未控制好,水量過大,引起坍落度過大,澆筑時經(jīng)振搗后混凝土離析,水泥稀漿浮到混凝土的表面,水泥含量較多,終凝后在混凝土表面出現(xiàn)形成的水泥石顏色較深,形成的形狀似水波紋狀,此外混凝土分層澆筑時,由于振搗上層混凝土時振動棒沒有深入到下層足夠的深度,往往也會引起出現(xiàn)水波紋現(xiàn)象。
    解決方法
    (1)、施工前必須做好施工配合比,確定好水灰比及砂、石含水量,混凝土拌和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坍落度,對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必須倒掉重新拌和,嚴禁不合格的混凝土入模。
    (2)、混凝土振搗時必須將振動棒透入到下層一定的深度,且振搗時必須控制每一棒的振搗時間,時間為3-5s,振搗時間不能過長,過長將會引起混凝土的離析。
    1.2魚鱗紋
    原因:
    主要由于新拌和混凝土離析,或放置時間過長造成泌水,形成水膜及水泥稀漿擠占骨料間空隙,并分散、包裹于骨料表面,水份遷移形成水膜痕跡及淺表層多孔低強度的硬化水泥石,低強度硬化水泥石在拆模時易與模板粘連、脫落,從而形成表面粗糙,色差等魚鱗紋。
    當混凝土過振形成離析時,石料擠壓形成一部分骨料少,一部分骨料多,外觀顏色不一形成色差,骨料多的地方外觀便形成魚鱗紋。
    另外,當芯模反壓固定及芯模底部未封閉,澆筑時芯模上浮,混凝土出現(xiàn)塑性變形并向下滑移,也將會在表面出現(xiàn)魚鱗紋。
    解決方法
    (1)控制混凝土離析及放置時間過長,控制骨料的粒徑及骨料級配,碎石應為5-25mm之間的連續(xù)級配,做理論配合比時應適當增加砂率,澆筑時應盡量不讓混凝土等待時間過長,運輸過程中應盡量減少翻運次數(shù),這樣便可控制混凝土的泌水。
    (2)對芯模要一次性的固定好,防止上浮。
    (3)分段澆筑后,封閉芯模底模,限制混凝土從芯模底板處上翻。
    (4)采用二次振搗,先用50型棒,間隔一定距離后,再用30型棒進行二次補振,振動棒振搗間距要均勻,時間要大致相等,不能間距時大時小,時間時長時短,這樣便可控制混凝土不離析、不漏振、不過振。
    冷縫
    原因:
    (1)、由于梁澆筑時分層、分段時間間隔過長,澆筑上層時,下層已超過初凝時間,上層振動棒無法深入到下層混凝土中,在兩層交界面上出現(xiàn)的色差現(xiàn)象。
    (2)、由于澆筑時下層表層形成水泥稀漿,水泥含量大,而上層澆筑時振動棒插入深度不夠,使得兩層之間形成界面出現(xiàn)的色差現(xiàn)象。
    (3)、由于氣溫較高,下層澆筑后,上層還沒有來得及澆筑就初凝,從而在兩層間交界面形成的色差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