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送混凝土對設備和原材料的要求

字號:

泵送混凝土是指混凝土從砼攪拌運輸車或儲料斗中卸入混凝土泵的料斗,利用泵的壓力將混凝土沿管道直接水平或垂直輸送到澆筑地點的工藝。它具有輸送能力大(水平運輸距離達800米,垂直運輸距離達300米)、速度快、效率高、節(jié)省人力、能連續(xù)作業(yè)等特點。目前應用日趨廣泛,在國外,如美國、德國、英國等都廣泛采用泵送混凝土,尤以日本為最廣泛;在我國目前的高層建筑和大體積基礎混凝土中,已較廣泛地采用此技術,并取得較好效果。如南京金陵飯店、上海聯(lián)誼大廈、華亭賓館、北京西直門立交橋、杭州陽光電信廣場、耀江大廈、鐵路新客站綜合樓等都采用泵送混凝土技術的。泵送混凝土對設備、原材料、操作都有較高要求。
                
    一、對設備的要求
                
    1.采用砼泵輸送混凝土。砼泵有活塞泵、氣壓泵、擠壓泵等幾種不同的構造和輸送方式,目前應用較多的是活塞泵。這是一種較先進的砼泵。施工時現(xiàn)場規(guī)劃要合理布置泵車的安放位置,一般應盡量靠近澆筑地點,并滿足兩臺泵車同時就位,使砼泵得以連續(xù)澆筑。泵的輸送能力為每小時80立方米。
                
    2. 輸送管道一般由鋼管制成,d=125mm, 150mm或100mm,具體取決于粗骨料的粒徑。管道敷設時要求路線短、彎道少、接頭密。水平管包括地面管和樓面管,前者是固定的,而后者要每澆一層重新敷設一層。垂直管沿建筑物外墻或外柱設置,也可在電梯井內(nèi)鋪設,或在塔吊的塔身處設置。另外,管道清洗一般選擇水洗。要求水壓力不能超過規(guī)定,而且人員應遠離管口,并設防護裝置以免沖出傷人。
                
    二、對原材料的要求
                
    要求混凝土有可泵性,即在泵壓作用下,混凝土能在輸送管道中連續(xù)穩(wěn)定地通過而不產(chǎn)生離析的性能,它取決于拌合物本身的和易性。在實際應用中和易性往往根據(jù)塌落度來判斷,塌落度越小,和易性也越小,但塌落度太大又會影響混凝土的強度,因此,一般認為8——20cm較合適,具體值要根據(jù)泵送距離、氣溫來決定。
                
    1. 水泥:水泥品種要求選擇保水性好、泌水性小的水泥,一般選硅酸鹽水泥及普通硅酸鹽水泥,但由于其水化熱較大不宜用于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摻入粉煤灰不僅對降低大體積混凝土的水化熱有利,還能改善砼的粘塑性和保水性,對泵送也是有利的。由于水泥砂漿起到潤滑管道和傳遞壓力的作用,水泥用量對可泵性非常重要。用量過少,混凝土和易性差,泵送阻力大,因此國外砼的最少用量一般為250——300kg/m3,但也不宜過多,否則不經(jīng)濟。我國《鋼筋砼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J204—83)規(guī)定砼最少用量為300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