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留學熱始于80年代,到現(xiàn)在留學低齡的趨勢也已經(jīng)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了。據(jù)南方某媒體的報道,深圳某中介機構辦理小的留學生才5歲,是去新西蘭上幼兒園,廣東中小學生留洋已占全省自費留學的50%左右。在南方一些城市,辦理出國留學的中學生已占所有出國人員的70%—80%.
低齡留學的利與弊
櫻知葉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陳總說,對于學習語言來說,年齡小是有優(yōu)勢的,因為孩子小很容易融合到當?shù)氐纳钪小J锥紟煼洞髮W教育系的徐玉珍老師也表示,從總體而言,留學低齡化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一是表明社會的開放性和交流性增強了;二是表明了家長對教育的關注程度比原來加深,自主選擇意識增強,這也是消費觀念的一大變化。二人一致認為,大部分學生通過在國外的生活,其獨立性明顯增強。他們也可以接觸到多元的文化,還多了認識世界的視角,可以幫助他們成為國際型人才。
然而因為孩子小,各個方面發(fā)展得還不成熟,自控能力還很弱。陳總介紹說,國外的小學基本是在“玩”的過程中啟發(fā)愛好,到了初中才學基礎課,其中有基礎的生活、財務等課程。國內(nèi)的孩子如果在初中出去,課程銜接上會有問題,本來在國內(nèi)上初三,到國外可能就得到初二或初一了,無形中延長了學習時間。徐老師認為,孩子年齡太小(尤其在初中以下)不適宜出國,因為他們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不成熟,需要有家長進行引導。尤其在小學高年級到初中階段,是所謂的“危險期”。因為這一階段是情趣、心理特征的形成階段,所以該階段對人一生的心理、性格都有重大的影響。小學、幼兒階段的孩子留學則會對親子關系有影響,使他沒有家庭親情感覺,對他作人的情感而言,是很不完美的。專家建議,出國留學要做好吃苦的準備;要明確出國目的,分析出并把握適合自己的發(fā)展方向;至少到了高中階段再考慮出國留學。
對教育的反思
陳總告訴記者,有很多帶孩子去咨詢留學的家長是有在國外生活、學習經(jīng)歷的,他們希望孩子得到的不是應試教育而是實打實的東西。國內(nèi)教育確實有一定的局限性,孩子出去以后,可以接觸到更多樣化和較開闊的環(huán)境,未來的選擇也更豐富。徐老師說,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都有留學的,是因為不少人對現(xiàn)有教育的失望,很多教育問題值得反思。首先,學校沒有“學生本位”的思想,即是沒有以學生為本,創(chuàng)造適合孩子的環(huán)境。而多以成人的習慣構建的,缺少對孩子的關懷。包括現(xiàn)在媒體上屢屢曝光的老師對學生的暴力、侮辱等行為都是沒有“學生本位”觀念造成的,很難做到學生和老師的平等。而在國外,課堂氣氛很輕松,就象和孩子玩游戲。所以老師也面臨著自我更新,教師要向專業(yè)化方向發(fā)展。其次,學校的課程設置不能吸引學生。徐老師介紹說,在他們做調(diào)查時曾問學生,如果可以不學一些課程,他們將選什么,結果有70%-80%的課程都被學生淘汰了。大部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環(huán)境落后于社會生活。不少留學的孩子是在現(xiàn)有的學校里找不到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沒有成就感,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我們自己將他們推了出去。后,高等教育的普及率較低。中國大學生占人口比例僅為8%左右,大大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國家24%的平均水平;每年應屆畢業(yè)的300多萬高中生中只有1/3能進入大學。正是國內(nèi)的大學難上,所以不少孩子選擇了留學,考國外的大學。
中國順利入關,以后會陸續(xù)有外資辦學機構進來,以后中國教育市場競爭將更厲害,中國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否則會有一部分不符合市場運做的學校被淘汰出局。
低齡留學的利與弊
櫻知葉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陳總說,對于學習語言來說,年齡小是有優(yōu)勢的,因為孩子小很容易融合到當?shù)氐纳钪小J锥紟煼洞髮W教育系的徐玉珍老師也表示,從總體而言,留學低齡化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一是表明社會的開放性和交流性增強了;二是表明了家長對教育的關注程度比原來加深,自主選擇意識增強,這也是消費觀念的一大變化。二人一致認為,大部分學生通過在國外的生活,其獨立性明顯增強。他們也可以接觸到多元的文化,還多了認識世界的視角,可以幫助他們成為國際型人才。
然而因為孩子小,各個方面發(fā)展得還不成熟,自控能力還很弱。陳總介紹說,國外的小學基本是在“玩”的過程中啟發(fā)愛好,到了初中才學基礎課,其中有基礎的生活、財務等課程。國內(nèi)的孩子如果在初中出去,課程銜接上會有問題,本來在國內(nèi)上初三,到國外可能就得到初二或初一了,無形中延長了學習時間。徐老師認為,孩子年齡太小(尤其在初中以下)不適宜出國,因為他們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不成熟,需要有家長進行引導。尤其在小學高年級到初中階段,是所謂的“危險期”。因為這一階段是情趣、心理特征的形成階段,所以該階段對人一生的心理、性格都有重大的影響。小學、幼兒階段的孩子留學則會對親子關系有影響,使他沒有家庭親情感覺,對他作人的情感而言,是很不完美的。專家建議,出國留學要做好吃苦的準備;要明確出國目的,分析出并把握適合自己的發(fā)展方向;至少到了高中階段再考慮出國留學。
對教育的反思
陳總告訴記者,有很多帶孩子去咨詢留學的家長是有在國外生活、學習經(jīng)歷的,他們希望孩子得到的不是應試教育而是實打實的東西。國內(nèi)教育確實有一定的局限性,孩子出去以后,可以接觸到更多樣化和較開闊的環(huán)境,未來的選擇也更豐富。徐老師說,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都有留學的,是因為不少人對現(xiàn)有教育的失望,很多教育問題值得反思。首先,學校沒有“學生本位”的思想,即是沒有以學生為本,創(chuàng)造適合孩子的環(huán)境。而多以成人的習慣構建的,缺少對孩子的關懷。包括現(xiàn)在媒體上屢屢曝光的老師對學生的暴力、侮辱等行為都是沒有“學生本位”觀念造成的,很難做到學生和老師的平等。而在國外,課堂氣氛很輕松,就象和孩子玩游戲。所以老師也面臨著自我更新,教師要向專業(yè)化方向發(fā)展。其次,學校的課程設置不能吸引學生。徐老師介紹說,在他們做調(diào)查時曾問學生,如果可以不學一些課程,他們將選什么,結果有70%-80%的課程都被學生淘汰了。大部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環(huán)境落后于社會生活。不少留學的孩子是在現(xiàn)有的學校里找不到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沒有成就感,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我們自己將他們推了出去。后,高等教育的普及率較低。中國大學生占人口比例僅為8%左右,大大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國家24%的平均水平;每年應屆畢業(yè)的300多萬高中生中只有1/3能進入大學。正是國內(nèi)的大學難上,所以不少孩子選擇了留學,考國外的大學。
中國順利入關,以后會陸續(xù)有外資辦學機構進來,以后中國教育市場競爭將更厲害,中國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否則會有一部分不符合市場運做的學校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