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癤腫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

字號:

外耳道癤腫多發(fā)生在外耳道外1/3軟骨部,因該部位皮膚上的毛囊和皮脂腺易被葡萄球菌感染,以夏秋季節(jié)多見。其誘因多為挖耳、游泳、中耳長期流膿等損傷或刺激外耳道皮膚;全身的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長期便秘、內(nèi)分泌紊亂、貧血等,機體抵抗力低下時,均易致本病。
    外耳道癤腫的癥狀以劇烈耳痛為主,常放射至同側(cè)頭面部,在張口、咀嚼、打呵欠時疼痛加重。癤腫堵塞外耳道時聽力可減退;耳廓觸痛明顯,在小兒偶一觸患耳即哭鬧不止。檢查患耳外耳道內(nèi)有單個或多個小癤,呈局限性紅腫隆起。牽拉耳廓或按壓耳屏時疼痛明顯加劇,此點可與急性中耳炎時的耳痛相鑒別(急性中耳炎無耳廓牽拉疼)。癤腫成熟后,隆起處變軟或顯露膿頭。癤腫潰破后,外耳道流出少量膿血,耳痛隨之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