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護理 外耳道癤腫的治療

字號:

對本病的治療,應(yīng)視病情分別采取:
    (1)在起病初期或癤腫未成熟時,可采取局部熱敷、紫外線或紅外線照射及超短波理療,每天3~4次;用蘸有10%魚石脂甘油小紗條置外耳道內(nèi),每天更換1~2次。
    (2)若癤腫自行潰破,可用棉簽拭凈膿液,再用70%酒精清潔后,置小紗條引流。
    (3)癤腫成熟但未潰破者可用細棉簽蘸純石炭酸燒灼膿腔,使其穿破;亦可局部消毒后,用小尖刀挑切,取出膿栓。切開后置小紗條或橡皮條引流。
    (4)若全身伴有發(fā)熱不適者可給予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如青霉素80萬單位,肌肉注射,每日2次;或復(fù)方新諾明1.0g,每日2次,口服。中醫(yī)稱本病為“耳癤”、“耳丁”,病機為熱毒凝聚,治宜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方藥用五味消毒飲(金銀花15g,公英15g,天葵12g,地丁12g,野菊花15g)水煎服。中藥局部治療可用耳炎靈滴劑(黃連、黃柏、苦參、大黃各10克,麻油250克,同入鍋內(nèi),置火上煎炸至黃褐色時即可,候涼備用。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