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指導細胞的超微結構及其基本病理過程二

字號:

殼狀核仁:原纖維狀成分集中位于核仁中央,細顆狀成分呈殼狀包繞于外層。這種細胞的合成活性甚低。
    海綿狀核仁:這種核仁的原纖維狀與細顆狀成分呈海綿狀(或線團狀)排列。這種細胞的合成活性升高。大多數所謂的“工作核”具有這種核仁。
    高顆粒性核仁:由海綿狀核仁轉化而成,原纖維狀成分幾乎消失,核仁主要由顆粒狀成分構成,故組織學上呈強嗜堿性,細胞的合成活性旺盛。這種核仁常見于炎癥和腫瘤細胞。
    低顆粒性核仁,與上述高顆粒性核仁相反,這種核仁的細顆粒狀成分銳減,故電鏡下原纖維狀成分顯得突出,電子密度較低。這種核仁常見于再生時,因此時細顆粒成分(rRNA)過多地被胞漿所利用。
    分離性核仁:超微結構上3種核仁成分清楚地互相分離,原纖維狀和細顆粒狀成分減少。這種核仁變小,無活性,常見于核仁轉錄過程被抗生素、細胞抑制劑、缺氧和蠅菌素中毒等所完全阻斷時。
    由此可見,核仁的大小和(或)數目的多少常反映細胞的功能活性狀態(tài):大和(或)多的核仁是細胞功能活性高的表現,反之則細胞功能活性低。
    二、細 胞 膜
    細胞膜是包于細胞表面、將細胞與周圍環(huán)境隔開的彈性薄膜,厚約8~10nm,由脂質和蛋白質構成,故為脂蛋白膜,對于細胞的生命活動和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細胞膜在許多特定場合可向外形成大量的纖細突
    以利于其功能活動。相鄰細胞的細胞膜之間還可形成閉鎖小帶、附著小帶、橋粒和縫隙連接等各種特化結構,以保持細胞間的聯系。此外,新近還發(fā)現,在相領細胞膜上有“粘附分子(如adhesion molecule,cadherin)”,對細胞正常結構和聯系以及細胞極性的維持和細胞的分化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細胞膜除作為細胞的機械性和化學性屏障外,還具有一系列重要的功能諸如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細胞運動、細胞識別以及細胞的生長調控、免疫決定和各種表面受體形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