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數(shù)學149分經(jīng)驗談

字號:

其實從小到大我的數(shù)學還是不錯的,不怎么努力卻也是名列前茅,沒參加過什么"奧數(shù)""華數(shù)"班,卻也在各種競賽里拿個小獎.以至于那個時候就固執(zhí)而且幼稚的認為,不努力就能拿到成績的人才是真正的天才,才是真正的聰明人,如果被人家談起我說我是個多么多么努力的人,那感覺就象是一個潔身自好的人晚節(jié)不保一樣,自己會覺得很丟人.哈哈...努力竟然是丟人的事情,想想自己小的時候其實真的很幼稚啊.那個時候偏科還很嚴重,俗話說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么,我倒是沒有那么俗,不過心里面真的只有理科才是真正的學科,是智慧的象征,能學好理科就說明你是個聰明人.而文科的好壞則不會影響一個人智商的高低,有的時候甚至以文科成績很低為榮...好象那個時候的自己很在乎"智商"這個評價指標呢...
    上了大學漸漸成熟點了,不再那么注重所謂"智商"的虛名,不過好象剛剛成熟到半瓶子醋的水平,不在意就成了坦然的不學了...唉....其實現(xiàn)在有點后悔大一大二時候的浮躁,尤其是看到大家舒舒服服的保研的時候.不過蒼蒼很會開導自己,按他的話說就是老子玩過了,老子玩了3年,學了半年,和他們保研的結(jié)果一樣.那些保研的一直那么累,也就這半年舒服點...想想也對,有什么可遺憾的呢,失去就會有得到...
    一下子就開始考研復習了,雖然之前的學習已經(jīng)開始有起色,但是看看大一時候的數(shù)學成績心還是不禁發(fā)涼,線數(shù)60,高數(shù)也就是七八十分...即將到來的難度加倍的數(shù)一呢??呵呵,看來要放平心態(tài)了,我不是天才,所以必須要努力了,如果幸運的話我還算個聰明點的人,那么也許我可以取得一個高點的分數(shù),用來彌補我實在太爛的政治和英語.
    真正認真起來我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很有實力的,忘的差不多的東西一看就能提的起來,而且不憷難題,似乎我骨子里還是一個適合理科的人,遇到一眼解不出來的題總讓我有一種莫名的興奮.這讓我對自己的信心加倍,每天做數(shù)學題從開始的例行公事,到?jīng)]有感覺,到后的十分享受不做不爽的地步.(對我來說和政治比起來數(shù)學題確實是調(diào)劑放松大腦的良藥)
    上文登的補習班很辛苦,沒有空調(diào),而且到后期也不是聽的很懂.但是堅持把筆記記了下來,回去的時候復習定理公式,將課上大約400道例題重新做了一遍.<復習全書>課后也有習題,做了一半,這本書主要是當作每天做題查找公式定理用,但是此書的所有例題在第一輪復習的時候過了一遍.文登課上賣的600題做了一遍.文登發(fā)的歷年真題,以每天兩套的速度將數(shù)一數(shù)二都做了一遍.又買了李永樂的模擬考場400題(實際只有200多道),買了陳文燈的模擬考場15套,都做了一遍,個別經(jīng)典體型反復做了一下.開始的時候平均每天40多道題的題量,后來有意減少做題量,減少到每天一套題的水平...純粹是因為沒題可做了...
    每天做數(shù)學題沒有覺得痛苦,倒是真是有點樂在其中的意味.我是采取當天只想當天事的方法來避免心理上的負擔.如果總是想著明天后天還有那些成山的習題,那樣會讓人被自己的想法壓的透不過氣來,也會影響當天的效率,所以我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想第二天以后的事情,當天任務完成就OK!而且一旦趴在習題中間進入數(shù)學的海洋,大腦就完全被解題的快感所占據(jù).當然有讓人心煩十分別扭的題型,將它標記下來隔幾天就看一邊,直到看到這種題就有一眼就能看破的快感為止...
    不知道我的方法算不算是大家嗤之以鼻的題海戰(zhàn)術(shù),我覺得也是因人而異的,題海戰(zhàn)術(shù)通常和痛苦掛鉤,但是我倒是覺得很享受,說是享受也會有艱苦的感覺,當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那種享受,只是努力去淡化那種苦悶的氣氛,而將復習過程中一點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快樂無限放大,心理狀態(tài)也是決定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后成績數(shù)一149,大概是不懈的努力和一點小聰明結(jié)合起來的分數(shù).不明白一分扣在哪里,以至于我少了500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