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詞--明十三陵-題一--明十三陵概況及神道

字號:

題一:明十三陵概況及神道(歷史沿革;今日十三陵;石牌坊;大紅門;長陵神功圣德碑;石像生;欞星門)
     歷史沿革
     你好,各位考官,今天很榮幸的成為你們的向導,今天將由我?guī)ьI兩位老師參觀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較多的墓葬群——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區(qū)北部天壽山下,因明代遷都北京后,有十三位皇帝埋葬于此,故稱十三陵。自明永樂七年(1409)開始建長陵,到清朝順治初年建思陵,在方圓80平方公里的陵區(qū)范圍內,共埋葬了明朝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此外還有眾多的嬪妃,太子,公主,叢葬宮女等。營建時間前后達200余年,形成了體系完整,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的陵寢建筑群,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較多的墓葬群。
     明成祖朱棣選定在北京營造皇陵,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政治方面。北京是朱棣經營多年的根據(jù)地,所以自從他登基起,就計劃者遷都北京,故而皇陵隨之建在北京,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其次,戰(zhàn)略方面。明朝初年,蒙古等的殘余勢力逃到漠北,成為明朝北方的一個長期威脅。若身處南京,未免有些鞭長莫及,難以達到控制北方局勢的目的。所以,朱棣遷都北京的同時在北京卜選陵址,是極具戰(zhàn)略意圖的舉措,這對明朝疆域的鞏固也的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朱棣的決策影響可謂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