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護理學基礎:常用中醫(yī)護理技術及操作——換藥法

字號:

換藥法是對瘡瘍、跌打損傷、蟲咬傷、燙傷、燒傷、痔瘺等病癥的傷面進行清洗、用藥處理、包扎等操作的方法。通過換藥,可以使藥物直達病位,起到清熱解毒、提膿祛腐、生肌收口、鎮(zhèn)痛止癢等作用。
    物品準備
    治療盤、酒精、生理鹽水、過氧化氫、換藥碗、彎盤、鑷子、剪刀、探針、紗布、干棉球、油紗條、膠布;相應藥液或各種散、膏、丹等外用藥,必要時備藥捻,酌情備繃帶、橡膠單、治療巾等。
    操作程序
    1.備齊用物至床前,做好解釋,再次核對醫(yī)囑。
    2.取合理體位,暴露傷口,墊橡膠單,治療巾,必要時屏風遮擋。
    3.置彎盤于治療巾上,揭去外層敷料,用鑷子取下內層敷料及引流條。如分泌物干結粘著敷料,可用鹽水浸潤后再揭下,以免損傷肉芽組織和新上皮。膿液多時用彎盤接取,并擦凈膿液。
    4.觀察瘡面,用鑷子夾取75%酒精棉球消毒瘡口周圍皮膚,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洗瘡面,去除膿腐。竇道深的瘺管可用藥液或鹽水沖洗,瘡面較深者還要用探針試探深淺。
    5.根據瘡面的性質選擇用藥,覆蓋傷口,膠布固定,酌情包扎。
    6.協(xié)助病人取舒適體位,整理用物。
    7.污染敷料焚燒銷毀,污染器械應先浸泡消毒后清洗干凈,再滅菌后備用。
    8.洗手,記錄。
    效果評價
    ① 換藥方法是否正確,體位是否合理。
    ② 清潔傷口達到一期愈合;感染傷口達到清除分泌物、壞死組織及異物、引流暢通。
    ③ 了解患者對換藥操作的滿意度及心理感受。
    護理及注意事項
    ① 保持換藥室的清潔,室內每日消毒。
    ② 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所有物品每人一套,先處理無菌傷口,再處理感染傷口,防止交叉感染。
    ③ 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瘡面要清潔干凈,勿損傷肉芽組織。
    ④ 藥粉需均勻撒在瘡面或膏藥上,散劑調和干濕適宜,敷布范圍要大于病變部位1~2cm.
    ⑤ 一般傷口應每日換藥一次,膿腐較多的傷口每日換藥1~2次。
    ⑥ 對汞劑過敏者禁用丹藥,眼部、唇部、大血管附近的潰瘍及通向內臟的瘺管均不用腐蝕性強的丹藥,上丹藥時須保護周圍組織,勿將丹藥撒于瘡面外。
    ⑦ 顏面部的疔癤勿擠壓,以防膿毒擴散。
    ⑧ 痔瘺患者每次便后需清洗肛門并換藥。
    ⑨ 外敷藥必須貼緊瘡面,包扎固定要注意松緊適度,固定關節(jié)時要注意保持功能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