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結石包括上尿路(腎、輸尿管)結石,下尿路(膀胱、尿道)結石,是由血液中所含晶體和膠體形成。一般以血塊、纖維蛋白、細胞碎屑、管型、細菌等各種異物為核心,尿液中的晶體和膠體圍繞這一核心沉積[1],逐漸增多形成結石。結石的晶體為草酸鈣、磷酸鈣、尿酸鈣等組成。該病病程長,發(fā)病急,患者常以腰腹部單側或雙側絞痛、血尿、惡心嘔吐等癥狀就診。現(xiàn)就我院2002年6月~2005年6月就診的504例尿路結石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此類疾病發(fā)病原因、總結出護理及預防處理措施,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504例患者,男278例,女226例;年齡15~79歲,平均48歲。其中15~17歲5例,18~50歲385例,51~79歲114例。上尿路結石458例,下尿路結石46例。
2 發(fā)病原因
2.1 發(fā)病特點 以青壯年為主,男性多于女性,夏秋季多見;飲食中動物蛋白、精制糖增多,纖維素減少;某些藥物、運動較少,遺傳、代謝、機體缺水、尿液濃縮等因素均易導致結石的形成。
2.2 尿液因素[2] (1)尿液中鈣、草酸、尿酸排出量增加。(2)尿pH值改變,尿酸結石和胱氨酸結石在酸性尿中形成。磷酸鎂胺及磷酸鈣結石在堿性尿中形成。(3)尿量減少,使鹽類和有機物質的濃度增高,是結石形成與復發(fā)的真正危險因素[3]。(4)尿中抑制晶體形成物質的含量減少,如枸櫞酸、鎂、酸性黏多糖、某些微量元素等。(5)習慣嗜好及其他原因,見表1。
表1 尿路結石發(fā)病原因分析(略)
2.3 解剖結構異常 如尿路梗阻,致使晶體或基質在引流較差的部位沉積[2].
2.4 尿路感染 結石部位的尿路上皮易引起細菌生長。感染石易導致亞臨床泌尿系感染的機制可能是與結石形成后,存在于尿路,細菌易產生吸附、生長和繁殖,從而產生細菌的生物膜效應有關[4].
3 護理
3.1 基礎護理 (1)觀察和詢問患者尿液性質、量、顏色等有無變化;出現(xiàn)血尿、腰腹痛等結石癥狀及時檢查;尿液要過濾,注意有無結石排出。(2)注意平衡患者出入量,當惡心嘔吐嚴重時,立即靜脈補充液體,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遵醫(yī)囑及時給予抗生素治療控制尿路感染。(3)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當體溫升至37.5℃以上時,及時報告醫(yī)生的同時給予物理降溫。(4)正確記錄出入量,為醫(yī)生準確判斷病情提供可靠依據(jù)。
3.2 疼痛護理 (1)突發(fā)結石性絞痛時,囑患者臥床休息,做深呼吸,使肌肉放松以減輕疼痛。(2)遵醫(yī)囑及時給予鎮(zhèn)痛(靜)藥:如度冷丁50~100mg、阿托品0.5~1.0mg或安定10mg等肌注對結石性絞痛有較滿意的效果。黃體酮20mg肌注每日1次,連用3天也可達到排石止痛的目的。
3.3 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指導
3.3.1 發(fā)病時護理 患者急性發(fā)病時,因絞痛輾轉反側,坐立不安,呻吟不止,面色蒼白,大汗淋漓,甚至血壓下降出現(xiàn)虛脫等癥狀,表現(xiàn)出緊張、恐懼情緒,同時迫切希望能及時解除痛苦。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特點,護士要熱情接待,充滿同情心,利用交流技巧,以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安慰患者,耐心向患者講解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與結石的關系、發(fā)生疾病的相關知識,從心理上給予支持與安慰,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緊張、恐懼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達到配合治療的目的。
3.3.2 飲水防結石 疼痛緩解后,囑患者多飲水起到利尿防結石的作用。常規(guī)每天要飲水3~4L,平均分飲于全天[1];飲水能稀釋尿液,減少結石形成的機會;飲水后運動還是防止結石形成的有效方法。如足后跟先著地的跳躍運動或上、下樓梯的運動,可使直徑<0.6cm的光滑結石排出體外;中草藥金錢草每日50g泡水喝,價廉效佳,不受條件限制。適當補充維生素K類藥物,采取體位排石等方法[5]。
3.3.3 養(yǎng)成良好的排尿習慣,不憋尿 對尿路梗阻者,要采取措施,進行治療或疏通。
3.3.4 合理膳食 對結石形成和預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食物可影響尿液成分和尿液pH值而使結石形成和生長。合理的飲食對預防大部分患者結石復發(fā)是大有益處的。避免進食高動物蛋白、高脂肪和糖,多食含纖維素食物;限制濃茶、番茄、菠菜、豆腐、蘆筍等含草酸豐富的食物和高鈣食物;尿酸結石不宜服用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等[6]。
3.3.5 定期復查 使細小結石在沒有癥狀前自動排出,預防發(fā)生絞痛及其他并發(fā)癥。
1 臨床資料
本組504例患者,男278例,女226例;年齡15~79歲,平均48歲。其中15~17歲5例,18~50歲385例,51~79歲114例。上尿路結石458例,下尿路結石46例。
2 發(fā)病原因
2.1 發(fā)病特點 以青壯年為主,男性多于女性,夏秋季多見;飲食中動物蛋白、精制糖增多,纖維素減少;某些藥物、運動較少,遺傳、代謝、機體缺水、尿液濃縮等因素均易導致結石的形成。
2.2 尿液因素[2] (1)尿液中鈣、草酸、尿酸排出量增加。(2)尿pH值改變,尿酸結石和胱氨酸結石在酸性尿中形成。磷酸鎂胺及磷酸鈣結石在堿性尿中形成。(3)尿量減少,使鹽類和有機物質的濃度增高,是結石形成與復發(fā)的真正危險因素[3]。(4)尿中抑制晶體形成物質的含量減少,如枸櫞酸、鎂、酸性黏多糖、某些微量元素等。(5)習慣嗜好及其他原因,見表1。
表1 尿路結石發(fā)病原因分析(略)
2.3 解剖結構異常 如尿路梗阻,致使晶體或基質在引流較差的部位沉積[2].
2.4 尿路感染 結石部位的尿路上皮易引起細菌生長。感染石易導致亞臨床泌尿系感染的機制可能是與結石形成后,存在于尿路,細菌易產生吸附、生長和繁殖,從而產生細菌的生物膜效應有關[4].
3 護理
3.1 基礎護理 (1)觀察和詢問患者尿液性質、量、顏色等有無變化;出現(xiàn)血尿、腰腹痛等結石癥狀及時檢查;尿液要過濾,注意有無結石排出。(2)注意平衡患者出入量,當惡心嘔吐嚴重時,立即靜脈補充液體,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遵醫(yī)囑及時給予抗生素治療控制尿路感染。(3)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當體溫升至37.5℃以上時,及時報告醫(yī)生的同時給予物理降溫。(4)正確記錄出入量,為醫(yī)生準確判斷病情提供可靠依據(jù)。
3.2 疼痛護理 (1)突發(fā)結石性絞痛時,囑患者臥床休息,做深呼吸,使肌肉放松以減輕疼痛。(2)遵醫(yī)囑及時給予鎮(zhèn)痛(靜)藥:如度冷丁50~100mg、阿托品0.5~1.0mg或安定10mg等肌注對結石性絞痛有較滿意的效果。黃體酮20mg肌注每日1次,連用3天也可達到排石止痛的目的。
3.3 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指導
3.3.1 發(fā)病時護理 患者急性發(fā)病時,因絞痛輾轉反側,坐立不安,呻吟不止,面色蒼白,大汗淋漓,甚至血壓下降出現(xiàn)虛脫等癥狀,表現(xiàn)出緊張、恐懼情緒,同時迫切希望能及時解除痛苦。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特點,護士要熱情接待,充滿同情心,利用交流技巧,以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安慰患者,耐心向患者講解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與結石的關系、發(fā)生疾病的相關知識,從心理上給予支持與安慰,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緊張、恐懼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達到配合治療的目的。
3.3.2 飲水防結石 疼痛緩解后,囑患者多飲水起到利尿防結石的作用。常規(guī)每天要飲水3~4L,平均分飲于全天[1];飲水能稀釋尿液,減少結石形成的機會;飲水后運動還是防止結石形成的有效方法。如足后跟先著地的跳躍運動或上、下樓梯的運動,可使直徑<0.6cm的光滑結石排出體外;中草藥金錢草每日50g泡水喝,價廉效佳,不受條件限制。適當補充維生素K類藥物,采取體位排石等方法[5]。
3.3.3 養(yǎng)成良好的排尿習慣,不憋尿 對尿路梗阻者,要采取措施,進行治療或疏通。
3.3.4 合理膳食 對結石形成和預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食物可影響尿液成分和尿液pH值而使結石形成和生長。合理的飲食對預防大部分患者結石復發(fā)是大有益處的。避免進食高動物蛋白、高脂肪和糖,多食含纖維素食物;限制濃茶、番茄、菠菜、豆腐、蘆筍等含草酸豐富的食物和高鈣食物;尿酸結石不宜服用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等[6]。
3.3.5 定期復查 使細小結石在沒有癥狀前自動排出,預防發(fā)生絞痛及其他并發(fā)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