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證員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復習資料精華版(五十八)

字號:

第七節(jié) 保險實務
    一、保險單的種類
    1、保險單
    保險單(Insurance Policy)俗稱大保單,是一種獨立的保險證明,一旦貨物發(fā)生損壞或滅失,承保人和被保險人都要按照保險單上的條款(印刷在背后)和所投保的險別來分清職責、處理索賠。保險單背書后可以轉讓,CIF項下保險單上的被保險人也可以是進口商。
    2、保險憑證
    保險憑證(Insurance Certificate)俗稱小保單,是一種簡單格式的保險單,背后空白。按國際保險市場慣例,大保單與小保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聯(lián)合保險憑證
    聯(lián)合保險憑證(Combined Insurance Certificate)是保險單與商業(yè)發(fā)票聯(lián)合在一起的一種保險憑證,過去主要用于出口到東南亞且客戶是中資企業(yè),現(xiàn)已不大看見。這種聯(lián)合保險憑證與大、小保險單效力相同,但不能背書轉讓。
    4、預約保險單
    預約保險單(Open Policy)大多在以FOB或CFR進口時所用。預約保險單上事先載明保險貨物的名稱、金額、險別、起訖港口等必要條件,一經貨物起運,憑賣方裝船通知生效。從這點上也看出,CFR項下賣方發(fā)送裝船通知的重要性。
    二、保險批單
    保險批單(ENDORSEMENT)是專門用于修改保險單的一種修改書。當被保險人投保后,由于種種原因需要補充或修改保險單的內容,可向保險人提出修改申請,由保險人出具批單進行修改。保險批單是保險單的組成部分。批單的內容通常有:
    1、更改被保險人名稱;
    2、更改貨名;
    3、更改貨物包裝或數(shù)量;
    4、更改承保險別;
    5、更改船名、加注轉船船名或內陸目的地;
    6、更改開航日期;
    7、更改啟運港或目的港;
    8、更改賠款償付地點;
    9、更改出單日期;
    10、延長保險有效期等。
    三、保險費的計算
    按照國際慣例, 保單金額是合同上的CIF金額的1.1倍,即加一成,并與合同幣制相同。因為保單不設輔幣,如果加一成后金額出現(xiàn)小數(shù),在一般情況下,保險公司采用“進一法”,使保單金額保持整數(shù)。而保險費則為保單金額乘以保險費率。
    例如:某合同CIF總金額為10000.00美元,按慣例加一成,保險費率為2‰,則保險費為:10000.00×1.1×2‰=22.00(美元)。
    第六章 進出口貿易的準備、磋商與合同的簽訂
    第一節(jié) 交易磋商前的準備工作
    在進出口交易的磋商前,外貿企業(yè)必須認真做好交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和細致,在商訂合同過程也會越主動和順利。
    一、出口交易磋商前的準備工作
    1、加強市場調研,選擇合適目標市場
    在出口交易磋商前,要加強對國外市場的調查研究,應通過各種途徑廣泛了解供求情況、價格動態(tài)、各國有關的貿易政策法規(guī)、措施和習慣做法,以便從中選擇適當?shù)哪繕耸袌?,并合理確定市場布局。
    對國外市場調研主要有三個方面,即, 國別調研、市場調研和客戶調研。對出口企業(yè)來說,應以后兩項為重點。市場調研是以具體出口商品為對象,了解哪些市場有銷售這種商品的可能性,及有關市場對該商品花色、品種、規(guī)格、質量、包裝、裝潢等的需要和習慣愛好等等。在對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國家的外貿方針政策和擴大出口市場的需要和可能,適當選擇和安排市場。原則上應全盤考慮,合理布局,市場既不宜過分集中,也不宜過分分散,必須注意開拓新市場。
    2、建立和發(fā)展客戶關系
    客戶是我們交易的對象,在出口業(yè)務中,國外客戶主要包括各國的進口商、大百貨公司、超市、連鎖店、廠商和經紀商等各種類型的商人。在交易前,應對客戶的資信情況進行全面調查,分類排隊,選擇出成交可能性的合適客戶。
    對客戶的資信調查主要包括其政治經濟背景、支付能力、經營范圍、經營能力、經營作風等內容。調研途徑可以通過國內外銀行、商會、咨詢公司、我駐外商務機構等渠道進行。還可以通過實際業(yè)務的接觸和交往活動,諸如,通過舉辦交易會、展覽會、技術交流會、學術討論會等場所進行了解。此外,在選拔客戶時,既要注意鞏固老客戶,也要物色新客戶,以便在廣闊的國際市場上,形成一個方泛的有基礎和活力的客戶網。
    3、制定出口商品經營方案
    為了更有效地做好交易前的準備工作,使對外洽談交易有所依據,一般在預先制定進出口商品經營方案。出口商品經營方案內容因商品不同而不一,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貨源情況,主要包括實際生產能力、可供出口的數(shù)量,以及出口商品的品質、規(guī)格和包裝等情況;
    (2). 國外市場情況,主要是指國外市場需求和價格變動趨勢;
    (3). 出口經營情況,諸如出口成本、創(chuàng)匯率、盈虧率的等情況,并提出經營的具體意見和安排;
    (4). 推銷計劃和措施,即按照國別或地區(qū),按品種、數(shù)量或金額列明推銷的計劃進度,以及按推銷計劃采取的措施,諸如,對客戶的了解、貿易方式、收匯方式的運用,對傭金和折扣的掌握等。
    4、辦理商標注冊
    國際貿易中的大多數(shù)商品都是有牌子和商標的,按照許多國家的有關法律規(guī)定,商標和牌子必須在該國合法注冊,才能得到國家法律的承認和保護。
    過去我國企業(yè)對商標法在國外注冊的工作不夠重視,有的商標在國外市場被他人搶先注冊或假冒,從而使我方蒙受巨大經濟損失。我出口商品商標如何在國外市場辦理注冊呢?一般是先在國內注冊,以取得國內法律的保護。然后,再委托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或進出口商會商標處或國外友好團體、客戶代向國外辦理注冊。外國人在我國申請商標注冊,按規(guī)定應委托法定代理人中國貿促會代辦。
    此外,出口交易前的準備工作還包括出口成本核算和對出口撒謊能夠品的廣告宣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