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非經常性損益,不僅可發(fā)現(xiàn)上市公司施行新會計準則中存在的問題與判斷上的差異,同時也關系到上市公司融資與再融資問題,并且更與對公司的判斷分析及估值密切相關。
“非經常性”樣本
2007年度,雙鷺藥業(yè)(002038)營業(yè)收入2.375億元,比上年增長62.55%;實現(xiàn)凈利潤1.348億元,比上年增長181.71%.不過,這種與營業(yè)收入增幅相比,凈利潤更為巨大的增幅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毙再|。若剔除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合計4494萬元,雙鷺藥業(yè)2007年度凈利潤為898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2.41%.
雙鷺藥業(yè)2007年度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內容多種,主要包括四項,按金額大小分別是股票投資收益2899萬元、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1388萬元、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858萬元與股份支付費315萬元。其中,前三項屬于非經常性收益,第四項為非經常性損失。
形成雙鷺藥業(yè)2007年度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近兩年來資本市場的“牛市”走勢;二是自2007年始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的新會計準則體系。并且,也有受這兩種因素共同作用而催生的非經常性損益項目。比如“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一方面是“牛市”催生了證券投資方面的“浮盈”;另一方面新準則要求對金融工具以公允價值計量,從而產生了雙鷺藥業(yè)于該項目上的1388萬元非經常性收益。
表1顯示,雙鷺藥業(yè)近兩年非經常性損益在收益中所占比率逐漸增加,2007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比率為66.66%,也就是說,在每股收益中,有三成屬于非經常性質。其實,就非經常性項目所占重要程度而言,雙鷺藥業(yè)僅是眾多上市公司之一。
浮盈判斷分歧
同是醫(yī)藥企業(yè),同樣是非經常性項目占據了收益的相當比重,麗珠集團(000513)的處理手法與雙鷺藥業(yè)卻大有不同。
麗珠集團2007年度凈利潤5.08億元,與上年增加3.55億元,增幅231.31%,較2006年年報披露的經營計劃(1.65億元)相比高20%以上。至于原因,麗珠集團在年報中介紹了三個方面,一是主營業(yè)務收入同比增加;二是三項費用及資產減值損失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1.39億元;三是證券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09億元。
然而,與雙鷺藥業(yè)處理不同,麗珠集團未將證券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計入非經常性損益中。麗珠集團2007年度非經常性損益(未減所得稅影響數(shù)與歸屬于少數(shù)股東權益的部分)合計僅為1424萬元,其中主要包括委托投資損益802萬元、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538萬元。
麗珠集團如此處理,一方面隱含了公司管理層對“證券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將成為常規(guī)的持續(xù)的損益項目的判斷;另一方面也有著循規(guī)的考慮。
麗珠集團在年報中介紹,2007年末總資產29.46億元,流動資產15.86億元,占總資產53.84%,較年初上升6.63個百分點,主要是交易性金融資產和應收票據增加所致;2007年末交易性金融資產4.48億元,較年初增加2.80億元,增加了166.19%,主要系公司證券投資所致。根據麗珠集團2007年末交易性金融資產占總資產比重較高的情況,公司管理層很可能將這種金融資產投資視做其經營業(yè)務的一個重要方面,并認為這種于2007年高漲的投資收益與浮盈將成為公司業(yè)績的常態(tài)。
然而,如果仔細考查非經常性損益的定義,麗珠集團管理層的判斷就值得商榷了。根據證監(jiān)會文件,非經常性損益是指公司發(fā)生的與主營業(yè)務和其他經營業(yè)務無直接關系,以及雖與主營業(yè)務和其他經營業(yè)務相關,但由于該交易或事項的性質、金額和發(fā)生頻率,影響了正常反映公司經營、盈利能力的各項交易、事項產生的損益。對于麗珠集團的“證券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根據其資產結構,雖然可視為“與主營業(yè)務和其他經營業(yè)務相關”,但是就“發(fā)生頻率”以及“影響了正常反映公司經營、盈利能力的各項交易、事項產生的損益”方面來考查,更宜判斷為非經常性損益。亦即近兩年資本市場的“爆發(fā)性”增長的可持續(xù)性是值得探討的。一種佐證是,在2008年一季度大盤深幅調整后,麗珠集團出現(xiàn)公允價值變動凈損失高達5383萬元。
當然,麗珠集團對于非經常性損益的判斷,也可能有著循規(guī)方面的考慮。新會計準則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之后,結合新會計準則中相關規(guī)定的變化,證監(jiān)會曾相應對非經常性損益做出了修訂。修訂后的非經常性損益包括15項,其中包括委托投資損益、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但并未包括伴隨新會計準則而來“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項目列于其中。
“非經常性”樣本
2007年度,雙鷺藥業(yè)(002038)營業(yè)收入2.375億元,比上年增長62.55%;實現(xiàn)凈利潤1.348億元,比上年增長181.71%.不過,這種與營業(yè)收入增幅相比,凈利潤更為巨大的增幅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毙再|。若剔除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合計4494萬元,雙鷺藥業(yè)2007年度凈利潤為898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2.41%.
雙鷺藥業(yè)2007年度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內容多種,主要包括四項,按金額大小分別是股票投資收益2899萬元、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1388萬元、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858萬元與股份支付費315萬元。其中,前三項屬于非經常性收益,第四項為非經常性損失。
形成雙鷺藥業(yè)2007年度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近兩年來資本市場的“牛市”走勢;二是自2007年始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的新會計準則體系。并且,也有受這兩種因素共同作用而催生的非經常性損益項目。比如“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一方面是“牛市”催生了證券投資方面的“浮盈”;另一方面新準則要求對金融工具以公允價值計量,從而產生了雙鷺藥業(yè)于該項目上的1388萬元非經常性收益。
表1顯示,雙鷺藥業(yè)近兩年非經常性損益在收益中所占比率逐漸增加,2007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比率為66.66%,也就是說,在每股收益中,有三成屬于非經常性質。其實,就非經常性項目所占重要程度而言,雙鷺藥業(yè)僅是眾多上市公司之一。
浮盈判斷分歧
同是醫(yī)藥企業(yè),同樣是非經常性項目占據了收益的相當比重,麗珠集團(000513)的處理手法與雙鷺藥業(yè)卻大有不同。
麗珠集團2007年度凈利潤5.08億元,與上年增加3.55億元,增幅231.31%,較2006年年報披露的經營計劃(1.65億元)相比高20%以上。至于原因,麗珠集團在年報中介紹了三個方面,一是主營業(yè)務收入同比增加;二是三項費用及資產減值損失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1.39億元;三是證券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09億元。
然而,與雙鷺藥業(yè)處理不同,麗珠集團未將證券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計入非經常性損益中。麗珠集團2007年度非經常性損益(未減所得稅影響數(shù)與歸屬于少數(shù)股東權益的部分)合計僅為1424萬元,其中主要包括委托投資損益802萬元、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538萬元。
麗珠集團如此處理,一方面隱含了公司管理層對“證券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將成為常規(guī)的持續(xù)的損益項目的判斷;另一方面也有著循規(guī)的考慮。
麗珠集團在年報中介紹,2007年末總資產29.46億元,流動資產15.86億元,占總資產53.84%,較年初上升6.63個百分點,主要是交易性金融資產和應收票據增加所致;2007年末交易性金融資產4.48億元,較年初增加2.80億元,增加了166.19%,主要系公司證券投資所致。根據麗珠集團2007年末交易性金融資產占總資產比重較高的情況,公司管理層很可能將這種金融資產投資視做其經營業(yè)務的一個重要方面,并認為這種于2007年高漲的投資收益與浮盈將成為公司業(yè)績的常態(tài)。
然而,如果仔細考查非經常性損益的定義,麗珠集團管理層的判斷就值得商榷了。根據證監(jiān)會文件,非經常性損益是指公司發(fā)生的與主營業(yè)務和其他經營業(yè)務無直接關系,以及雖與主營業(yè)務和其他經營業(yè)務相關,但由于該交易或事項的性質、金額和發(fā)生頻率,影響了正常反映公司經營、盈利能力的各項交易、事項產生的損益。對于麗珠集團的“證券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根據其資產結構,雖然可視為“與主營業(yè)務和其他經營業(yè)務相關”,但是就“發(fā)生頻率”以及“影響了正常反映公司經營、盈利能力的各項交易、事項產生的損益”方面來考查,更宜判斷為非經常性損益。亦即近兩年資本市場的“爆發(fā)性”增長的可持續(xù)性是值得探討的。一種佐證是,在2008年一季度大盤深幅調整后,麗珠集團出現(xiàn)公允價值變動凈損失高達5383萬元。
當然,麗珠集團對于非經常性損益的判斷,也可能有著循規(guī)方面的考慮。新會計準則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之后,結合新會計準則中相關規(guī)定的變化,證監(jiān)會曾相應對非經常性損益做出了修訂。修訂后的非經常性損益包括15項,其中包括委托投資損益、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但并未包括伴隨新會計準則而來“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項目列于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