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臺
古琴臺又名伯牙臺,位于漢陽龜山西麓,月湖東畔,是為紀念伯牙與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而修建的。
古時有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師曾龜山腳下彈琴抒懷,山上的樵夫鐘子期聽懂其志在高山和流水,伯牙便視子期為知己。幾年以后,伯牙又路過龜山,得知子期已經(jīng)病故,悲痛不已的他便將琴摔碎,發(fā)誓從此不再彈琴。
琴臺始建于北宋,門額上的“琴臺”二字,據(jù)說是當時的書法家米芾所題。后來屢毀屢建,光緒十六年(1890年)又一次重建?,F(xiàn)在的琴臺建筑群占地15畝,主體殿堂前的漢白玉方型石臺相傳就是伯牙撫琴處,園內(nèi)布局精巧,三面環(huán)水,遙對龜山,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勢地形,把龜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過來,構成一個廣闊深遠的藝術境界。
交通:旅游一號線可到達。
門票:10元,學生票6元。
門票:5元
古琴臺又名伯牙臺,位于漢陽龜山西麓,月湖東畔,是為紀念伯牙與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而修建的。
古時有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師曾龜山腳下彈琴抒懷,山上的樵夫鐘子期聽懂其志在高山和流水,伯牙便視子期為知己。幾年以后,伯牙又路過龜山,得知子期已經(jīng)病故,悲痛不已的他便將琴摔碎,發(fā)誓從此不再彈琴。
琴臺始建于北宋,門額上的“琴臺”二字,據(jù)說是當時的書法家米芾所題。后來屢毀屢建,光緒十六年(1890年)又一次重建?,F(xiàn)在的琴臺建筑群占地15畝,主體殿堂前的漢白玉方型石臺相傳就是伯牙撫琴處,園內(nèi)布局精巧,三面環(huán)水,遙對龜山,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勢地形,把龜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過來,構成一個廣闊深遠的藝術境界。
交通:旅游一號線可到達。
門票:10元,學生票6元。
門票: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