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25分)
1.要建設高素質的記者隊伍,首先要提高的素質是( )
A.業(yè)務素質B.心理素質
C.思想政治素質D.身體素質
2.新聞的基本社會功能是( )
A.交流經驗B.傳播信息
C.公共服務D.文化娛樂
3.在采訪中,事件的目擊者或知情者向記者講述的材料,屬于( )
A.骨干材料B.背景材料
C.第二手材料D.第一手材料
4.新聞采訪與新聞寫作的關系是( )
A.采訪決定寫作B.寫作決定采訪
C.采訪與寫作分離D.采訪與寫作同等重要
5.新聞的宣傳價值一般包含的因素有一致性、典型性、時宜性,以及( )
A.創(chuàng)新性B.求實性C.政策性D.針對性
6.要達到新聞的選擇,必須是( )
A.新聞的時效性和時宜性的統(tǒng)一
B.新聞價值標準和新聞政策標準的統(tǒng)一
C.新聞的快速和準確的統(tǒng)一
D.新聞的真實性和生動性的統(tǒng)一
7.記者尋找、發(fā)現新聞線索的根本途徑,就是要( )
A.多搜集材料B.多跑領導機關
C.多結交朋友D.到實際中去,到群眾中去
8.在我國的記者隊伍中,曾經冒著生命危險,采寫出《中國的西北角》的記者是( )
A.鄒韜奮B.戈公振C.黃遠生D.范長江
9.采訪中召開座談會是因為它可以( )
A.談話有針對性B.抓住主要矛盾
C.各方擺出事實了解全面情況D.了解的情況深入細致
10.對于一些敏感的問題,采訪對象不想談,而記者需要,此時應采用的提問方法是( )
A.開放式提問B.閉合式提問
C.直接式提問D.迂回式提問
11.顧客對某商場的意見很大,記者以顧客的身份去現場采訪,這種采訪方式是( )
A.蹲點采訪B.易地采訪
C.隱性采訪D.巡回采訪
12.因事件訪問與因人物訪問的區(qū)別是( )
A.是否了解新聞五要素
B.是否有一定的準備
C.能否隨機應變
D.以了解人物還是以了解事件為中心展開
13.采訪中的抓問題就是( )
A.采訪反面問題B.針對現實提出或解答問題
C.寫批評性報道D.要把采訪的情況集中到一個問題上
14.記者在某公路國道沿線進行采訪,這一方式叫( )
A.易地采訪B.隱性采訪
C.巡回采訪D.交叉采訪
15.采訪中分析事物特點的方法有( )
A.聽取別人意見B.具體事物具體分析
C.與采訪對象討論D.與其他記者討論
16.通訊集《萍蹤寄語》、《萍蹤憶語》等,以典型生動的細節(jié),懇切優(yōu)美的筆調為讀者所喜愛,其作者是( )
A.邵飄萍B.范長江C.鄒韜奮D.張季鸞
17.在新聞五要素中,作為核心要素的是( )
A.何時B.何事C.何地D.何人
18.以一個獨立的新聞事件為核心而展開的新聞報道,其事物變動的時態(tài)是突發(fā)性或躍進性的,它被稱為( )
A.動態(tài)性新聞B.事件性新聞
C.解釋性新聞D.非事件性新聞
19.攝取新聞事實和新聞景觀中富有特征和感人的場面加以描繪和再現的新聞體裁,屬于( )
A.事物特寫B(tài).事件特寫C.場景特寫D.風光特寫
20.人物通訊寫作中,在運用人物語言再現人物形象時,人物的語言要求( )
A.反映事物本質B.可以適當渲染
C.可以適當虛構D.必須是實有其言
21.#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的表現形式千姿百態(tài),但就其基本形式而言,分別屬于哪兩大類( )
A.直接性#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和間接性#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B.敘述性#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和間接性#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
C.敘述式#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和描寫式#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D.敘述式#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和評述式#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
22.作為一條報道原則,一種實踐方法和技巧,新聞寫作區(qū)別于文學、評論等文體的最顯著標志是( )
A.用事實說話B.立足總體真實
C.宏觀真實D.事件真實
23.報紙上的"電訊"開始出現在19世紀70年代,我國中文報紙上第一則新聞電訊是刊載在1874年1月30日《申報》上的( )
A.巴黎電B.倫敦電C.柏林電D.紐約電
24.從新聞事實中篩選材料從而組成新聞的過程,屬于( )
A.新聞選材過程B.新聞采訪過程
C.新聞調查過程D.新聞核實過程
25.主要探索實際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包括經驗教訓、成敗得失以及某項具體措施的可行性等,這種新聞體裁是( )
A.調查報告B.情況反映
C.工作研究D.調查匯報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的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10分)
26.訪問中的記錄應當( )
A.記主要的內容B.記采訪對象的話
C.記提問提綱D.記典型情景
E.記自己易忘的內容
27.和一般的調查研究相比,新聞采訪的主要特點是( )
A.新聞性B.突擊性
C.多變性D.靈活性
E.持續(xù)性
28.作為報刊記者在采訪中應選擇的采訪對象,主要包括( )
A.最熟悉情況的人B.多層次多方面的人
C.持有不同意見的人D.善于談話的人
E.同一類對象中的典型人物
29.根據通訊所反映的題材內容,通訊分為哪幾種類型( )
A.人物通訊B.經驗通訊
C.事件通訊D.風貌通訊
E.工作通訊
30.從新聞寫作實踐看,常用的消息結構方式是( )
A.倒金字塔結構B.并列式結構
C.金字塔結構D.懸念式結構
E.散文式結構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2分)
31.新聞要素
32.交叉采訪
33.綜合消息
34.采訪對象
四、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35.采訪中記者進行現場觀察有什么意義?
36.簡述新聞"倒金字塔結構"的基本特征。
37.簡述新聞特寫的寫作要領。
五、簡單應用題(第38小題10分,第39小題8分,共18分)
38.我國的環(huán)保狀況不能令人滿意,本報準備就本省(市)環(huán)保狀況與今年新的環(huán)保工作打算采訪有關人士,請你擬一個簡要的采訪方案。
39.下述新聞#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屬于直接性#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中哪一種表述方式?該表述方式#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壯美的祖國山河又被我國科學家首次確認一項新的世界之最:深達5382米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峽谷。從此,過去曾先后被稱為世界第一大峽谷的深達2133米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深達3200米的秘魯科爾卡大峽谷將退居次要地位。
六、綜合應用題(共20分)
40.依據下述新聞事實材料,遵循新聞工作規(guī)律,進行消息寫作。(以新華社記者身份發(fā)稿,總字數:650-700.)
2002年11月份的《科學》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把熱帶植物包括在內,全球瀕臨滅種植物的比例將高達47%.
中國作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不僅生物物種數量多,而且特有程度高,起源古老。
中國有3.1萬種高等植物,約占世界總數的10%.
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也正遭受著歷最嚴重的威脅。高等植物中,有4000~5000種受到威脅,占瀕危植物總種數的15%~20%.近幾十年來,中國已經有大約200種植物滅絕。
在自然條件下,植物物種面臨退化和滅絕威脅,迫使人們采取遷地保護的措施。植物園是遷地保護的重要基地。
我國實施大規(guī)模植物保護計劃,將建世界植物園。
廣泛的物種滅絕將對人類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產生嚴重的影響。據估計,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藥物模仿天然植物合成,1/4的藥物直接從植物中提取或以植物為原料制成。農業(yè)也會由于生態(tài)系統(tǒng)活力的消失而受到威脅。
"一個物種可以關系到一個民族的興衰,比如野生稻本就是一根草,袁隆平院士發(fā)現了它并開發(fā)出了雜交稻,這根草也就直接影響到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中科院植物所所長韓興國說。一個物種還能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如荷蘭的郁金香;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可以改變一個地區(qū)的經濟面貌,如西雙版納植物園每年可以為當地帶來20億元的效益。
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所所長黃宏文博士在2002年8月9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透露,中國科學院計劃在15年內,將所屬12個植物園保護的植物種類從13000種增加到21000種。
目前,一場大規(guī)模的植物保護計劃正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在全國擁有12個植物園的中國科學院在這一行動中扮演領頭人的角色。中科院將和全國各地其他140多個植物園一起,共同保護中國本土的3萬多種高等植物資源。
中科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局長朱禎介紹,中科院的植物園建設計劃將以華南、武漢、西雙版納、北京等幾個地方為中心,以保護本土植物資源為主。武漢將以亞熱帶的水生植物為主,西雙版納以熱帶雨林為主,北京則將立足溫帶,大量引種防治沙塵暴、荒漠化的植物。
今天,秦嶺植物園園長、兼任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副院長的沈茂才,向記者介紹了建設中的秦嶺植物園的最新進展。
沈茂才說:"秦嶺地區(qū)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已經啟動了。在最近的普查中,我們就發(fā)現了20多種在《秦嶺植物志》上沒有記錄的新植物。秦嶺植物園主要有四大功能: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研究、科學普及教育和生態(tài)旅游。秦嶺植物園的植物保護項目是中國科學院整個植物園建設計劃的一部分。"
秦嶺是中國亞熱帶和暖溫帶的交匯區(qū),天然劃分中國大陸南北氣候。這里的植物分布和生物多樣性在全國,具有建立植物種質資源基因庫的良好條件。
秦嶺植物園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境內,規(guī)劃總面積將達458平方公里,比目前世界上植物園大4倍。
秦嶺植物園內,將遷地保護的溫帶植物有900種;將遷地保護的熱帶和亞熱帶植物有2000多種。
秦嶺植物園內,將就地保護秦嶺地區(qū)的3200多種植物。
目前,秦嶺植物園正在建設10個遷地保護基地,選擇關鍵地區(qū),收集重要珍稀瀕危動植物的種質和基因資源。對植物進行移栽天然苗、收集種源,通過組織培養(yǎng)、扦插、播種等手段,解決其快速繁殖技術。
1.要建設高素質的記者隊伍,首先要提高的素質是( )
A.業(yè)務素質B.心理素質
C.思想政治素質D.身體素質
2.新聞的基本社會功能是( )
A.交流經驗B.傳播信息
C.公共服務D.文化娛樂
3.在采訪中,事件的目擊者或知情者向記者講述的材料,屬于( )
A.骨干材料B.背景材料
C.第二手材料D.第一手材料
4.新聞采訪與新聞寫作的關系是( )
A.采訪決定寫作B.寫作決定采訪
C.采訪與寫作分離D.采訪與寫作同等重要
5.新聞的宣傳價值一般包含的因素有一致性、典型性、時宜性,以及( )
A.創(chuàng)新性B.求實性C.政策性D.針對性
6.要達到新聞的選擇,必須是( )
A.新聞的時效性和時宜性的統(tǒng)一
B.新聞價值標準和新聞政策標準的統(tǒng)一
C.新聞的快速和準確的統(tǒng)一
D.新聞的真實性和生動性的統(tǒng)一
7.記者尋找、發(fā)現新聞線索的根本途徑,就是要( )
A.多搜集材料B.多跑領導機關
C.多結交朋友D.到實際中去,到群眾中去
8.在我國的記者隊伍中,曾經冒著生命危險,采寫出《中國的西北角》的記者是( )
A.鄒韜奮B.戈公振C.黃遠生D.范長江
9.采訪中召開座談會是因為它可以( )
A.談話有針對性B.抓住主要矛盾
C.各方擺出事實了解全面情況D.了解的情況深入細致
10.對于一些敏感的問題,采訪對象不想談,而記者需要,此時應采用的提問方法是( )
A.開放式提問B.閉合式提問
C.直接式提問D.迂回式提問
11.顧客對某商場的意見很大,記者以顧客的身份去現場采訪,這種采訪方式是( )
A.蹲點采訪B.易地采訪
C.隱性采訪D.巡回采訪
12.因事件訪問與因人物訪問的區(qū)別是( )
A.是否了解新聞五要素
B.是否有一定的準備
C.能否隨機應變
D.以了解人物還是以了解事件為中心展開
13.采訪中的抓問題就是( )
A.采訪反面問題B.針對現實提出或解答問題
C.寫批評性報道D.要把采訪的情況集中到一個問題上
14.記者在某公路國道沿線進行采訪,這一方式叫( )
A.易地采訪B.隱性采訪
C.巡回采訪D.交叉采訪
15.采訪中分析事物特點的方法有( )
A.聽取別人意見B.具體事物具體分析
C.與采訪對象討論D.與其他記者討論
16.通訊集《萍蹤寄語》、《萍蹤憶語》等,以典型生動的細節(jié),懇切優(yōu)美的筆調為讀者所喜愛,其作者是( )
A.邵飄萍B.范長江C.鄒韜奮D.張季鸞
17.在新聞五要素中,作為核心要素的是( )
A.何時B.何事C.何地D.何人
18.以一個獨立的新聞事件為核心而展開的新聞報道,其事物變動的時態(tài)是突發(fā)性或躍進性的,它被稱為( )
A.動態(tài)性新聞B.事件性新聞
C.解釋性新聞D.非事件性新聞
19.攝取新聞事實和新聞景觀中富有特征和感人的場面加以描繪和再現的新聞體裁,屬于( )
A.事物特寫B(tài).事件特寫C.場景特寫D.風光特寫
20.人物通訊寫作中,在運用人物語言再現人物形象時,人物的語言要求( )
A.反映事物本質B.可以適當渲染
C.可以適當虛構D.必須是實有其言
21.#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的表現形式千姿百態(tài),但就其基本形式而言,分別屬于哪兩大類( )
A.直接性#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和間接性#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B.敘述性#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和間接性#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
C.敘述式#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和描寫式#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D.敘述式#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和評述式#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
22.作為一條報道原則,一種實踐方法和技巧,新聞寫作區(qū)別于文學、評論等文體的最顯著標志是( )
A.用事實說話B.立足總體真實
C.宏觀真實D.事件真實
23.報紙上的"電訊"開始出現在19世紀70年代,我國中文報紙上第一則新聞電訊是刊載在1874年1月30日《申報》上的( )
A.巴黎電B.倫敦電C.柏林電D.紐約電
24.從新聞事實中篩選材料從而組成新聞的過程,屬于( )
A.新聞選材過程B.新聞采訪過程
C.新聞調查過程D.新聞核實過程
25.主要探索實際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包括經驗教訓、成敗得失以及某項具體措施的可行性等,這種新聞體裁是( )
A.調查報告B.情況反映
C.工作研究D.調查匯報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的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10分)
26.訪問中的記錄應當( )
A.記主要的內容B.記采訪對象的話
C.記提問提綱D.記典型情景
E.記自己易忘的內容
27.和一般的調查研究相比,新聞采訪的主要特點是( )
A.新聞性B.突擊性
C.多變性D.靈活性
E.持續(xù)性
28.作為報刊記者在采訪中應選擇的采訪對象,主要包括( )
A.最熟悉情況的人B.多層次多方面的人
C.持有不同意見的人D.善于談話的人
E.同一類對象中的典型人物
29.根據通訊所反映的題材內容,通訊分為哪幾種類型( )
A.人物通訊B.經驗通訊
C.事件通訊D.風貌通訊
E.工作通訊
30.從新聞寫作實踐看,常用的消息結構方式是( )
A.倒金字塔結構B.并列式結構
C.金字塔結構D.懸念式結構
E.散文式結構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2分)
31.新聞要素
32.交叉采訪
33.綜合消息
34.采訪對象
四、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35.采訪中記者進行現場觀察有什么意義?
36.簡述新聞"倒金字塔結構"的基本特征。
37.簡述新聞特寫的寫作要領。
五、簡單應用題(第38小題10分,第39小題8分,共18分)
38.我國的環(huán)保狀況不能令人滿意,本報準備就本省(市)環(huán)保狀況與今年新的環(huán)保工作打算采訪有關人士,請你擬一個簡要的采訪方案。
39.下述新聞#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屬于直接性#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中哪一種表述方式?該表述方式#自考#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采訪寫作試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壯美的祖國山河又被我國科學家首次確認一項新的世界之最:深達5382米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峽谷。從此,過去曾先后被稱為世界第一大峽谷的深達2133米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深達3200米的秘魯科爾卡大峽谷將退居次要地位。
六、綜合應用題(共20分)
40.依據下述新聞事實材料,遵循新聞工作規(guī)律,進行消息寫作。(以新華社記者身份發(fā)稿,總字數:650-700.)
2002年11月份的《科學》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把熱帶植物包括在內,全球瀕臨滅種植物的比例將高達47%.
中國作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不僅生物物種數量多,而且特有程度高,起源古老。
中國有3.1萬種高等植物,約占世界總數的10%.
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也正遭受著歷最嚴重的威脅。高等植物中,有4000~5000種受到威脅,占瀕危植物總種數的15%~20%.近幾十年來,中國已經有大約200種植物滅絕。
在自然條件下,植物物種面臨退化和滅絕威脅,迫使人們采取遷地保護的措施。植物園是遷地保護的重要基地。
我國實施大規(guī)模植物保護計劃,將建世界植物園。
廣泛的物種滅絕將對人類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產生嚴重的影響。據估計,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藥物模仿天然植物合成,1/4的藥物直接從植物中提取或以植物為原料制成。農業(yè)也會由于生態(tài)系統(tǒng)活力的消失而受到威脅。
"一個物種可以關系到一個民族的興衰,比如野生稻本就是一根草,袁隆平院士發(fā)現了它并開發(fā)出了雜交稻,這根草也就直接影響到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中科院植物所所長韓興國說。一個物種還能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如荷蘭的郁金香;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可以改變一個地區(qū)的經濟面貌,如西雙版納植物園每年可以為當地帶來20億元的效益。
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所所長黃宏文博士在2002年8月9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透露,中國科學院計劃在15年內,將所屬12個植物園保護的植物種類從13000種增加到21000種。
目前,一場大規(guī)模的植物保護計劃正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在全國擁有12個植物園的中國科學院在這一行動中扮演領頭人的角色。中科院將和全國各地其他140多個植物園一起,共同保護中國本土的3萬多種高等植物資源。
中科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局長朱禎介紹,中科院的植物園建設計劃將以華南、武漢、西雙版納、北京等幾個地方為中心,以保護本土植物資源為主。武漢將以亞熱帶的水生植物為主,西雙版納以熱帶雨林為主,北京則將立足溫帶,大量引種防治沙塵暴、荒漠化的植物。
今天,秦嶺植物園園長、兼任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副院長的沈茂才,向記者介紹了建設中的秦嶺植物園的最新進展。
沈茂才說:"秦嶺地區(qū)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已經啟動了。在最近的普查中,我們就發(fā)現了20多種在《秦嶺植物志》上沒有記錄的新植物。秦嶺植物園主要有四大功能: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研究、科學普及教育和生態(tài)旅游。秦嶺植物園的植物保護項目是中國科學院整個植物園建設計劃的一部分。"
秦嶺是中國亞熱帶和暖溫帶的交匯區(qū),天然劃分中國大陸南北氣候。這里的植物分布和生物多樣性在全國,具有建立植物種質資源基因庫的良好條件。
秦嶺植物園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境內,規(guī)劃總面積將達458平方公里,比目前世界上植物園大4倍。
秦嶺植物園內,將遷地保護的溫帶植物有900種;將遷地保護的熱帶和亞熱帶植物有2000多種。
秦嶺植物園內,將就地保護秦嶺地區(qū)的3200多種植物。
目前,秦嶺植物園正在建設10個遷地保護基地,選擇關鍵地區(qū),收集重要珍稀瀕危動植物的種質和基因資源。對植物進行移栽天然苗、收集種源,通過組織培養(yǎng)、扦插、播種等手段,解決其快速繁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