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需氧量,簡稱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指在有氧的條件下,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生物化學過程中所需溶解氧的質(zhì)量濃度,以02mg/L表示。這一指標自1913年由英國皇家污水處理委員會正式確定以來,得到廣泛應用。水中有機物含量多,消耗的溶解氧就多,生化需氧量也就高。有機物質(zhì)的生物化學氧化反應,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碳氫化合物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稱為碳化階段,在20℃以下需20天,但在20℃時5天可達68%;第二階段氨被氧化為亞硝酸鹽及硝酸鹽,稱為硝化階段,欲達到完全穩(wěn)定狀態(tài),在20℃時需100天左右。因時間比較長,除長期研究工作外,無實際應用價值。1936年美國公共衛(wèi)生協(xié)會將20℃五日生化需氧量稀釋法作為標準方法沿用至今。它是間接表示有機物污染程度及衡量生化處理過程中凈化效率的綜合指標,并對廢水處理構(gòu)筑物設計提供科學依據(jù),對水體的環(huán)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