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朗讀:作品39號《世界民居奇葩

字號:

朗讀作品39號
     
    作品39號  
    在閩西南蒼蒼茫茫的崇山峻嶺⑴之中,點綴著數(shù)以千計的圓形土樓,充滿神奇的山寨氣息。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⑵”, 世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qū)建筑模式⑶的客家人民居。
    他們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邊遠的山區(qū),為了防衛(wèi)盜匪的騷擾和土著的排擠,便營造“抵御性”的營壘式住宅,并不斷進步發(fā)展,在土中摻⑷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作粘合劑,以竹片、木條作筋骨,夯⑸筑起墻厚1 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 它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100至200多間房如柑瓣狀均勻⑹布列各層,宏偉壯觀。大部分土樓歷經(jīng)兩三百甚至五六百年的地震撼動、風(fēng)雨侵蝕⑺以及炮火攻擊而安然無恙⑻,顯示了傳統(tǒng)技術(shù)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們崇尚圓形,把圓形當(dāng)⑼天體之神來崇拜。主人認為圓是吉祥,幸福和安寧的象征,這些都體現(xiàn)了土樓人家的民俗文化。圓墻的房屋均按八卦形布局排列,卦與卦之間設(shè)有防火墻。整齊劃一,充分顯示它突出的內(nèi)向性,強烈的向心力,驚人的統(tǒng)一性。
    客家人在治家、處事⑽、待人、立身等方面無不體現(xiàn)儒家的思想及其文化特征。有一座土樓,先輩希望子孫和睦相處⑾,以和為貴,便用正楷大字寫成對聯(lián)刻//在大門上:“ 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后子孫讀與耕?!?強調(diào)了儒家立身的道德規(guī)范。樓內(nèi)房間大小一模一樣⑿,他們不分貧富、貴賤,每戶人家均等分到底層至高層各一間房,各層房屋的用途達到驚人的統(tǒng)一,底層是廚房兼飯?zhí)?,二層?dāng)貯⒀倉,三層以上做臥室⒁,兩、三百人聚居一樓,秩序井然,毫無混亂。土樓內(nèi)所存在的儒家文化遺風(fēng),讓人感到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蒂固根深。
    (節(jié)選自張宇生《世界民居奇葩》,《中國周末報》1994年4月9日,共545字)
    語音提示
     ⑴峻嶺jùnlǐng ⑵奇葩qípā ⑶模式móshì
     ⑷摻chān ⑸夯hāng ⑹均勻jūnyún
     ⑺侵蝕qīnshí ⑻無恙wúyàng ⑼當(dāng)dāng
     ⑽處事chǔshì ⑾相處xiāngchǔ  
     ⑿一模一樣yīmú-yīyàng  
     ⒀貯zhù ⒁臥室wòs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