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考試傳說典故:竹絡壩·朱龍壩

字號:

在泗陽縣來安鄉(xiāng),有一條長十幾里的大壩。它像一條巨龍,安祥地臥在那里,仿佛在向人們默默地訴述著它的來歷以及人間的不公。
    當?shù)亓鱾髦@樣一個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經(jīng)桃源縣(今泗陽)陳家莊行宮,剛剛住下,就碰上大運河北岸決口。決口的地方離行宮不遠,乾隆派人把桃源縣令叫來,限他3天之內(nèi)堵住缺口,堵不住就“提頭來見”。下過命令,乾隆就乘坐龍舟,往清江浦去了。
    知縣責令民工晝夜搶堵決口,堵了兩天兩夜也沒堵住。他眼看大禍臨頭,忙喊來管水頭目朱龍,限他在一天一夜之內(nèi)堵住缺口,否則“提頭來見”。
    朱龍識文解字,管理堤防多年,很有治水經(jīng)驗。他立即趕到工地,觀察水勢,然后又找民工一起商議,決定用竹子編成絡筐,裝上石塊和泥往決口處堵。前兩天,知縣只是叫人用散土、石塊填堵,洪水一沖,蕩然無存。采用朱龍的方法,只花一天工夫,新筑的壩子就要合攏了。
    知縣見狀,又聽大家七嘴八舌夸贊朱龍,心里很不是滋味,就想出害朱龍的壞點子來。他找到朱龍,攙著手往大壩合攏的地方走,一邊走一邊說:“朱龍老弟真是個干才,等筑壩完工之后,我定要稟奏皇上,論功行賞?!闭f話之間,來到險工地段。知縣忽然驚叫一聲:“哎呀,不好!怪不得此處河堤決口。你看,這水底有兩條龍在那亂躥……”朱龍忙向水里瞧。就在這時,冷不防知縣肩膀向前一動,將朱龍推進漩渦。
    筑壩民工見朱龍落水,紛紛趕來搶救。知縣卻喊道:“大家不要亂動!我看得一清二楚,有兩條兇龍在水下面搶朱龍,這叫‘二龍搶珠(朱)’,乃是天意。大家快齊心合力,搶筑堤壩,以報朱龍頭目舍身筑壩的一片忠心!”
    眾人信以為真,當天夜里,這條用竹絡筐筑成的大壩就勝利完工,時間正好是3天。知縣連夜奔赴清江浦,面見乾隆皇帝,把筑壩功勞全記在自己頭上。乾隆大喜,將知縣連升三級。而真正的筑壩功臣朱龍,卻冤沉水底了。
    這條大壩,由于是用竹絡筐裝石頭和泥土筑成的,故起名“竹絡壩”。地方百姓為了紀念朱龍,又叫它為“朱龍壩”。
    這個傳說,也像民間流傳的許多故事一樣,揭露了舊社會、舊制度假、丑、惡對真、善、美的扼殺,對于我們今天的人來說,也是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