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質量控制的主要內容探究

字號:

審計質量控制是審計機關為實現審計目標,規(guī)范審計行為,朋確審計責任,確保審計質量符合國家審計準則的要求而建立和實施的控制政策和控制程序的總稱。審計質量控制分為全面質量控制和項目質量控制。
    一、全面質量控制。全面質量控制制度是指審計機關為保證每個審計項目按照國家審計準則的要求進行而制定的控制程序或政策。其主要內容及要點包括:審計的獨立客觀公正原則,科學的審計項目計劃,審計人員的專業(yè)勝任能力,完善的審計準則等法律規(guī)范。
    1、獨立客觀公正原則。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時,應當嚴格按照審計法及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獨立行使審計監(jiān)督權。審計過程中,應當客觀公正,實事求是。應以正直、誠實的品質,嚴謹的態(tài)度、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和過硬的業(yè)務本領從事各項審計工作,這是保證審計質量的基本要求。
    2、科學的審計項目計劃。審計計劃應當緊緊圍繞審計工作的總體目標進行編制,要突出重點,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合理性。在確定審計項目計劃時,應根據年度計劃確立的審計目標進行確定。首先應當進行項目的風險評估和可行性研究,以確定審計項目,對一些重點項目還應當召集有關專家進行研討;其次在編制審計計劃過程中,要考慮審計項目計劃本身的問題,如項目的全面性、項目的影響程度以及未來的發(fā)展趨勢等;最后經有關部門審核后,最終形成年度審計項目計劃。同時,還要建立審計計劃執(zhí)行進度報告制度,對計劃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監(jiān)督,以確保審計計劃真正得到落實。
    3、審計人員的專業(yè)勝任能力。建立審計人員職業(yè)化管理體系,實行審計執(zhí)業(yè)資格制度。應采取多種形式和渠道來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yè)素質,保證審計人員能夠及時獲得和掌握與審計相關領域的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業(yè)務素質和專業(yè)判斷能力,以滿足完成各項審計任務的要求。
    4、完善的審計準則規(guī)范體系。審計準則是對審計人員審計行為的基本約束,是全面質量控制的制度保證。分為基本準則、通用準則和專業(yè)準則、審計指南三大部分。
    二、項目審計質量控制。項目審計質量控制制度是審計機關為使某一具體審計項目按已擬定的總體審計計劃順利進行而制定的控制程序或政策。其內容及要點主要包括:審計方案的制定,審計證據、審計工作底稿的審查,項目復核,監(jiān)督與考核等控制程序。
    1、審計方案的制定。審計方案是審計機關在實施審計前,對審計工作所作的計劃和安排,分為審計工作方案和審計實施方案。切實可行的審計方案是建立在充分調查研究基礎上的,沒有充分的審前調查,難以制定出高質量審計方案。審計工作方案是用于指導整個項目審計的指導性文件,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編制,必要時可以進行試審,所確定的審計目標、范圍、內容應當明確,重點突出,組織分工合理,各項工作措施和要求恰當。審計實施方案是各審計組根據審計工作方案結合項目具體特點制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文件,用于指導審計人員執(zhí)行所有的審計程序。審計實施方案應當切實可行,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2、審計工作底稿和審計證據的審查。審計機關應建立多級審計工作底稿和審計證據的審查機制,通過對審計工作底稿和審計證據的審核,確保每一審計事項都有充分必要的材料支持,并據此確定審計組對內部控制制度的描述是否準確、符合性測試及實質性測試是否履行、審計重要性確定及分配是否適當、受限制的審計程序是否已實施替代審計程序、重點審計領域和重要審計項目是否已獲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3、項目復核。審計機關應有專門的復核機構對整個審計項目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復核。復核的內容主要包括:項目是否按照審計實施方案進行實施,對調整的審計事項是否按權限履行了相應的程序;對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的評估是否準確,對檢查風險的確定是否滿足可接受的最低審計風險水平的要求;根據符合性測試結果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描述及執(zhí)行情況的判斷是否正確,審計人員據此所確定的實質性測試的性質、時間、范圍及具體方法的采用能否保證發(fā)現已存在的重大錯誤及舞弊,結合管理層對已存在的重大審計問題的態(tài)度、采取措施的方式及最終對審計結論的影響程度,復核審計評價和審計結果的表述是否恰當。
    4、監(jiān)督與考核。審計機關應成立專門的以高級審計師為主的業(yè)務監(jiān)督和考核部門,制定明確的業(yè)務監(jiān)督和考核程序及方法,使所有參與該審計項目的審計人員所從事的工作符合審計準則及質量控制規(guī)范的要求。這是項目審計質量控制的重要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