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人未按車險合同更換配件 法院支持保險公司下調賠付金

字號:

李小姐一輛菲亞特烏諾汽車發(fā)生了交通事故,之后保險公司定損該車修理費15479.6元,李小姐將受損車輛送到修理廠修理。但在索賠時,保險公司卻認為,投保人報稱的修理費用明顯高于其實際支付的費用,拒絕賠付。李小姐則認為,被告損害了她的利益,一紙訴狀將保險公司告上法庭。
    6月13日,北京市東城區(qū)人民法院受理了這起保險合同糾紛案,法院認為,李小姐在修理過程中單方面變更了修理項目,因此判定保險公司按照修理后重新定損的修理價格,賠付投保人9541.6元。
    車主未更換配件
    保險公司拒賠付
    2005年7月29日,原告在被告公司為一輛菲亞特烏諾汽車投保了車輛損失險。2006年3月14日原告駕駛該車在馬路上行駛,為避險與路邊的大樹相撞,造成車輛的一定損壞。事后,原告向交通部門報案并通知了保險公司,交通部門認定,原告對此次交通事故負全部責任,被告隨后對車輛進行了定損,保險公司確定修理費總計金額為15479.6元。
    其后,原告將車送往修車廠進行修理。但修理過程中,該車散熱器、正時皮帶、電子扇風圈等部件均沒有重新更換,僅僅是對原來的損壞處進行了修理。當原告向被告請求賠償時,遭到了保險公司的拒絕。投保人認為,被告拒絕賠償保險金,嚴重損害了自己的合法權益,遂請求法院判令被告依約支付賠償款。
    二次定損
    保險公司下調賠付金
    在保險公司第一次向投保人出具的《理賠書》中規(guī)定,投保人修車后,須把車送回保險公司檢驗,并將更換后的舊配件交回保險公司。但通過對原告修理后的車輛進行檢驗發(fā)現(xiàn),該車散熱器、正時皮帶、冷凝器、電子扇風圈等7大部件并未更換,因此認為,該車的修理費用遠遠低于更換配件的費用。因此保險公司經過二次定損認為,總共應賠償投保人9541.6元。
    原告代理律師告訴記者,保險公司此前制作的定損單中對修理費用的估算是按照將車輛損壞部分全部更換零件的費用標準作出的。修理廠認為沒有必要更換配件,修理可以有效縮減事故損失。因此原告認為,保險公司應該按照第一次定損金額賠付投保人相關費用。
    保險公司則認為,由于修理舊零件的費用顯比更換新零件的費用低,所以原告比照確認書所主張的修車費肯定高于實際支付的費用,也就不能按照此前確定的費用數額進行賠償。況且原告投保的車輛是其租賃的,不能排除原告借此獲取超額保險金的可能。
    針對被告的抗辯,原告提交了修車清單、修車費用發(fā)票作為證據,以期證明自己為修理汽車實際花銷的費用確實與被告的定損金額相符。然而,被告堅持認為,此車并沒有按照自己先前提出的全部更換受損部件的修理意見進行維修處理,因此只能按照二次定損金額進行賠付。
    法院認定投保人違反合同
    保險公司二次定損合法
    在此案中,無論是哪一方違背了誠信原則,都直接影響著理賠效率以及交易成本。根據保險公司二次定損出具的證據,北京市價格認定中心對于投保車輛菲亞特烏諾汽車的修理費用為7800元,其中包括了17項修理費用,未包含防凍液和工時費。而根據投保人出具的發(fā)票,工時費為1549.6元,因此保險公司最終同意支付9541.6元作為事故補償。
    承辦本案的法官認為,投保人在修車時,沒有按照保險公司《理賠書》中的規(guī)定,更換相關配件,也沒有及時通知保險公司,屬于單方面變更保險合同,超出了保險合同所規(guī)定的范圍,因此保險公司應在10日內按照第二次定損的額度,賠付投保人9541.6元。
    業(yè)內專家指出,車輛保險合同屬于補償性保險合同,其宗旨是補償投保人發(fā)生事故后遭受的損失減低風險,而不至于由于保險賠付而使被保險人過分受益。因此,本案中原告雖然開具了保險公司額定范圍內的修理發(fā)票,但沒有按照相關合同更換配件,而是以修理原配件的方式完成修車過程,中間有過分受益的嫌疑。因此保險公司在對車輛檢查后拒絕按照第一次定損的價格進行賠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