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行政法學》第十六章串講筆記

字號:

第十六章 行政訴訟參加人
    原告,不告不理;被告;第三人;代理人。最特殊的是原告、被告,第三人稍具特殊性。
    行政訴訟的原被告的恒定性:
    a.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對人或相關人。
    b.被告:只能是行政主體。
    c.不允許行政主體起訴象征相對人或相關人,也不允許行政主體反訴。
    1.原告:
    (1)資格:要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法律上即為權利義務關系。
    (2)原告的確定:不考慮是否具備民法上的權利能力,而是考慮其能否獨立承擔財產性責任。
    a.公民:
    (一)公民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
    (二)公民因被限制人身自由而不能提起訴訟的,其近親屬可以依其口頭或者書面委托以該公民的名義提起訴訟。
    b.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的,隨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c.利害關系人:
    (一)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涉及其相鄰權或者公平競爭權(例如生豬屠宰場的案例)的。
    (二)與被訴的行政復議決定有法律上利害關系或者在復議程序中被追加為第三人的。
    (三)要求主管行政機關依法追究加害人法律責任的(受害人)。
    (四)與撤銷或者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
    d.相鄰權人。
    e.聯(lián)營企業(yè)、中外合資或者合作企業(yè)的聯(lián)營、合資、合作各方,認為聯(lián)營、合資、合作企業(yè)權益或者自己一方合法權益受具體行政行為侵害的,均可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與傳統(tǒng)的法人理論強調人格的性不一致,法院補充的司法解釋認可,認為各方利益受到侵犯時可以提起訴訟,可聯(lián)系專利復審中的主體問題)。
    某中外合資企業(yè)的外方認為,所在地工商管理部門吊銷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的行政處罰決定侵害了外方的合法權益,單獨以外方的名義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對此,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不能受理,因為合資企業(yè)中的外方不是獨立的法人
    B.可以受理,因為外方依法享有單獨提起訴訟的權利
    C.可以受理,但外方必須以企業(yè)的名義
    D.可以受理,但是應當與中方一起作共同原告
    答案:B
    f.農村土地承包人等土地使用權人對行政機關處分其使用的農村集體所有土地的行為不服,可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
    g.合伙或其他非法人組織的原告資格。(不是民法主體,但卻具有行政訴訟的原告資格)合伙企業(yè)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以核準登記的字號為原告,由執(zhí)行合伙企業(yè)事務的合伙人作訴訟代表人;其他合伙組織提起訴訟的,合伙人為共同原告。(待定)
    h.非國有企業(yè)被行政機關注銷、撤銷、合并、強令兼并、出售、分立或者改變企業(yè)隸屬關系的,該企業(yè)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可以提起訴訟。
    i.股份制企業(yè):
    (一)企業(yè)本身;
    (二)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均能以企業(yè)名義起訴,但他們本身不具有原告資格。
    張某因打李某被某縣公安局一派出所罰款50元,張某不服向縣公安局提起復議,縣公安局撤銷了該處罰決定,李某不服向某縣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應如何辦理?
    A.應予受理
    B. 不予受理
    C.駁回起訴
    D.告知其向某市公安局申請復議
    答案:A
    [分析]行政訴訟中原告資格的構成要件。原告必須是承擔具體行政行為法律后果或受其影響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特定情況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即使不是直接相對人,但只要其有足夠充分的理由認為其權益受到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影響,也可以成為行政訴訟原告。只要原告“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就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提起訴訟,人民法院也應當受理。
    2.被告的確定:
    (1)一般原則:哪個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誰被告。
    (2)確定:
    a.共同行為: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b.經上級批準:誰在對外發(fā)生法律效力的文書上署名,誰被告。
    c.復議后的被告:(注意與管轄、國家賠償作比較)
    (一)維持的(逾期復議同)為原機關,改變(通常所理解的改變?yōu)槌蜂N、變更,另外還有改變認定的事實,改變依據的規(guī)范性文件)的為復議機關。
    (二)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加重損害的,賠償請求人只對作出原決定的行政機關提起行政賠償訴訟,作出原決定的行政機關為被告;賠償請求人只對復議機關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復議機關為被告。
    d. 復議機關不作為的:
    (一)對原行為不服,原機關為被告。
    (二)對復議機關不作為不服,復議機關為被告。
    (三)若是復議終局裁定,則以復議機關為被告。
    e.組建機關:新組建的機關是行政主體的,以其為被告,否則以組建新機關的機關為被告。
    f.授權、委托(職權轉移):授權關系中接受授權的組織作被告,職權來源于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能以自己名義獨立行使職權,自己承擔責任;委托關系中為委托方為被告,來源于委托方的決定、命令,不能以自己的名義運用職權,責任由委托方承擔。
    g.行政機關被撤銷(亦屬于職權轉移):繼續(xù)行使權力的機關或撤銷機關。
    h.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和派出機構:關鍵看過錯方是誰
    (一)一般:由設立機關為被告。
    (二)無權: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或者派出機構在沒有法律、法規(guī)或者規(guī)章授權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三)超權:法律、法規(guī)或者規(guī)章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超出法定授權范圍實施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實施該行為的機構或者組織為被告。
    某公安派出所對張某作出罰款200元的行政處罰決定,張某不服。張某向縣人民政府和縣公安局同時申請行政復議,但兩機關超過復議期限后均未做出任何決定。張某遂決定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派出所的處罰決定。本案適格被告應當是誰?
    A.公安派出所
    B.縣公安局
    C.市公安局
    D.縣人民政府
    公安局派出所是縣公安局的派出機構,根據法律法規(guī)的授權,公安派出所享有50元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權。本案公安派出所對張某罰款200元,已超出法定授權范圍,張某起訴依法應以派出所為被告,因此選A
    (四)無權授權:行政機關在沒有法律、法規(guī)或者規(guī)章規(guī)定的情況下,授權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行使行政職權的,應當視為委托。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五)授權:得到授權的派出機構作出,以該機構作被告。
    i.行政機關和非行政機關共同署名:
    (一)非行政機關有行政主體資格:共同為被告。
    (二)非行政機關無行政主體資格:行政機關為被告。
    j.越權:A機關越權行使B機關的職權:A機關為被告。(與超權相同)
    下列哪些情形下復議機關和行政訴訟的被告是重合的?
    A.公安派出所作出勞動教養(yǎng)決定的
    B.街道辦事處向居民攤派管理費的
    C.稅務所未經稅務局局長批準拍賣扣押的貨物抵繳稅款的
    D.市政府打假辦公室以自己的名義對企業(yè)給予沒收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處罰的
    選項A,公安派出所是公安局的派出機構,對公安派出所作出的勞動教養(yǎng)決定不服的,復議機關是公安局。在無權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公安派出所無權作出勞動教養(yǎng)決定,超越了權限,故應以公安局為被告。此時復議機關和行政訴訟的被告重合。選項C中稅務所是稅務局的派出機構,對稅務所未經稅務局局長批準拍賣扣押的貨物抵繳稅款不服的,復議機關是稅務局。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同樣應以該行政機關即稅務局為被告。 選項B中街道辦事處是市轄區(qū)、不設區(qū)的市人民政府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批準而設立的,對街道辦事處向居民攤派管理費不服的,復議機關是其上級市轄區(qū)、不設區(qū)的市人民政府。法律、法規(guī)或者規(guī)章授權行使職權的行政機關內設機構或者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超權,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實施該行為的機構或者組織為被告。此時的行政訴訟被告應是該街道辦事處,即復議機關與行政訴訟的被告不重合。 選項D市政府打假辦公室是市政府的派出機關,對其以自己的名義對企業(yè)給予沒收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處罰不服的,市政府為復議機關。D項,打假辦不是行政主體,其行為應視為市政府的行為,因此,應由市政府來作為行政訴訟的被告,其復議機關為市政府的上級政府。 答案:AC
    (3)法院對被告資格的確認原則:
    凡有可訴行為必要被告,準行為誰被告,誰主體誰被告
    a.如果原告起訴的被告不適格,法院通知變更,原告不同意的,法院不能強行變更,只能裁定駁回起訴。
    b.如果原告遺漏被告,應通知原告追加被告,不同意的,通知其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聯(lián)合執(zhí)法:
    根據市政府整頓農貿市場的決定,某區(qū)工商局和公安局對集貿市場進行檢查。在檢查過程中,因某個體戶亂設攤點,給予其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的處罰。該個體戶不服,申請復議。此案應以誰為被申請人?
    A、某區(qū)工商局
    B、某區(qū)公安局
    C、某區(qū)工商局和公安局為共同被申請人
    D、某區(qū)工商局和公安局共同的上一級機關為被申請人
    公安局是協(xié)助工商局執(zhí)法,故為A
    某市環(huán)保局、衛(wèi)生局與水利局在聯(lián)合執(zhí)行過程中,發(fā)現某化工廠排污口建成在行洪通道上,遂聯(lián)合作出決定,對該廠罰款2萬元并責令其限期拆除?;S對處罰決定不服,準備起訴,以下關于涉訴的說法哪個是正確的?
    A、應以市環(huán)保局為被告,因為處罰決定涉及的是環(huán)保局的職責
    B、應以環(huán)保局、衛(wèi)生局和水利局為共同被告,因是共同行為
    C、應以市環(huán)保局為被告,以衛(wèi)生局和水利局為第三人
    D、應以三機關共同的上級機關為被告
    答案:B
    若有設立規(guī)章權限的政府依規(guī)章成立新機構,則新機構可成行政法意義上的被告。
    4.第三人:第三人有權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主張,對法院的一審判決不服,有權提起上訴。與原告地位、被告地位相似。
    a.類似于原告地位的第三人:具有與原告類似的法律地位。
    (一)行政處罰案件中的被處罰人或受害人。被處罰人起訴的,受害人為第三人;受害人起訴的,被處罰人為第三人。
    (二)在房地產、礦產、森林等行政確權案件中的被確權人或其他主張權利的人。
    (三)行政許可案件中的被許可人或許可爭議人。
    (四)行政裁決案中一方不服向法院起訴的,未起訴一方。
    (五)其他受具體行政行為影響的未起訴的利害關系人。
    b.類似于被告地位的第三人:具有與被告類似的法律地位。
    (一)行政主體與被告共同行為的。
    (二)不具行政主體資格的,與被告共同行為的。(消協(xié))
    (三)兩個作出相互矛盾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一個被訴,另一個可以為第三人。(比較行政復議)
    享有提出訴訟主張的權利,享有上訴權。
    訴訟代理人
    訴訟代理人的分類:
    (1)法定代理人:具有當事人享有的所有權利
    (2)指定代理人
    其產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某人無行為能力;
    2)某人無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無行為能力;
    3)訴訟必須進行
    從行政訴訟來看,只有第三人存在指定代理人的可能。
    (3)委托代理人
    1)能夠接受委托的主體:(5個)律師、原告或第三人的親屬、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社會團體、經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
    2)不同委托代理人在訴訟中的權限不同:律師有權到法院查閱本案有關材料;律師以外的委托代理人必須經法院同意才可查閱本案庭審材料。
    有下列哪些情形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A.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涉及其相鄰權的
    B.與被訴的行政復議決定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C.要求主管的行政機關依法追加加害人的法律責任
    D.與撤銷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
    答案:ABCD
    [分 析]
    根據《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一)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涉及其相鄰權或者公平競爭權的;(二)與被訴的行政復議決定有法律上利害關系或者在復議程序中被追加為第三人的;(三)要求主管行政機關依法追究加害人法律責任的;(四)與撤銷或者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芍狝BCD均為正確答案。
    個體工商戶王某因違章經營,被某市某區(qū)工商行政管理局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王某不服,向該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提起復議,經復議維持原處理決定。王某因營業(yè)執(zhí)照被扣,損失數萬元?,F在王某準備向法院起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什么?(?。?BR>    A.王某只應以作出原處理決定的區(qū)工商行政管理局為被告
    B.因復議機構維持了原處理決定,王某既可以以區(qū)工商行政管理局為被告,也可以以該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為被告,也可以將其列為共同被告
    C.王某可以在提起行政訴訟的同時附帶請求行政賠償
    D.本案屬于兩個不同訴的合并,一個是行政訴訟,一個是民事訴訟,法院可以合并審理,也可以分別審理
    答案:AC
    [分 析]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行政訴訟被告可以是( )。
    A.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
    B.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
    C.由法律法規(guī)授權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組織
    D.行政機關首長和其它工作人員
    答案:AC
    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加重損害,賠償請求人僅對復議機關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人民法院采取下列哪種方式辦理?
    A.應征得原告同意,追加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為被告;原告不同意的,駁回起訴
    B.依職權追加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為被告
    C.以復議機關為被告
    D.仍應以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告
    答案:C
    [分 析]
    此題測試行政賠償訴訟當事人。行政賠償訴訟當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原告只能是合法權益受到違法行使職權行為侵犯并造成損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或者是依法取得行政賠償請求人資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被告只能是行政賠償義務機關。如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侵權,賠償請求人對其中一個和個侵權機關提起行政賠償訴訟,若訴訟請求系可分之訴,被訴的一個或者數個侵權機關為被告,若訴訟請求系不可分之訴,由人民法院依法追加其他共同侵權機關為共同被告。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加重損害的,如賠償請求人只對作出原決定的行政機關提起行政賠償訴訟,作出原決定的行政機關為被告;賠償請求人只對復議機關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復議機關為被告。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具體行政行為,由于據以強制執(zhí)行的根據錯誤而發(fā)生行政賠償訴訟的,申請強制執(zhí)行的行政機關為被告。
    某縣人民政府因一重點基建工程需要,決定對其轄區(qū)內的某村村民予以集體搬遷。該村大部分村民(計98戶)不服縣政府決定,準備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村民委員會也認為縣政府的決定不甚合理,但考慮到其與縣政府的關系,認為不宜提起行政訴訟,而應先通過申請復議來解決。少部分村民(計20戶)則認為應該聽從縣政府的決定。若該村98戶村民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則本案的第三人是(?。?。
    A.全體村民
    B.20戶村民
    C.村民委員會
    D.該村村長
    答案:BC
    [分 析]
    BC 見《行政訴訟法》第27條。
    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