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夏娃的欲望之都 一

字號:

如果你想體會一次最為奢靡與華麗的旅行,那么到巴黎去。
    如果你要用最豐富的物質犒賞自己,那么到巴黎去。
    巴黎是一個欲望之都,巴黎的欲望浮于表面,卻深不可測,對于來到巴黎的女人來說,尤為如此。來到巴黎的女人是虛榮的,而巴黎正是消費虛榮的場所,巴黎向她們展現(xiàn)著迷人身姿,使她們在陶醉之余,不知不覺墜入這美麗陷阱。
    我為美麗狂
    你在追尋美麗嗎?巴黎是一個最為神奇的所在,因為只要去過一次巴黎,你就會因之煥然一新。
    裝扮自己是所有女人一生的最愛,個人風格的確立來源于自內而外而散發(fā)的氣質,但是要把這種氣質闡釋為與眾不同的風格卻需要下一番工夫。服飾、妝容、配件甚至氣味都是闡釋個人風格的元素,而這些元素,你可以在巴黎一次找齊。
    巴黎的貨品林林總總,是名副其實的購物天堂,最為出名的就是巴黎時裝,世界上最有名的服裝設計師都在巴黎設有店面。同樣,這里的香水、化妝品及工藝品也頗負盛名。很少有地方能像巴黎這樣,讓人逛到昏天黑地,買到手腳發(fā)軟……
    巴黎的一流店是追求的人們所憧憬的。這些店主要分布在香榭麗舍大街地區(qū)、奧布爾·圣赫諾爾大街與曼托姆廣場、圣日爾曼教堂區(qū)和維克多瓦爾廣場周圍這幾個地方。漫步在香榭麗舍大道上,從協(xié)和廣場到凱旋門,近千米的大道上都是各色名店,其中多是時裝店、香水店和飾品點。到處都彌漫著巴黎特有的浪漫情致。倘佯其中,常常忘了時間的存在。帶著女人固有的,對購物的狂熱,哪一家店都不忍錯過。生怕錯過的,即是最愛。看了又看,買了又買,心下反復衡量著自己的荷包,最終卻不免發(fā)出因渴望而起的嘆息。
    就算是你的荷包不夠充實,也一定要慢慢悠悠,一家挨著一家,毫無遺漏地看看他們布置的那些美侖美奐的櫥窗。這些櫥窗或精致典雅、或簡潔明快,也不乏另類前衛(wèi)之流。無論是櫥窗的結構,色彩的搭配,物品的材質,乃至考究的燈光,無一不經(jīng)過反復的推敲。點點滴滴,悄無聲息地傳達著大師們的匠心。漂亮醒目的總是香水店,遠遠的就聞到濃郁的香氣,各形各色的香水瓶里盛著夢幻色彩的香水,搶眼,絢麗。
    如若你逗留的時間不多,又想在短時間內滿足自己巴黎購物的欲望,那么百貨店便是的去處。巴黎大部分的百貨公司都在塞納河的右岸區(qū),一般在開放時間由星期一至六早上9時30分至晚上7時,星期日休息。而中小型的商店在午膳時間亦會暫停營業(yè)(中午12時至下午2時)。百貨公司大減價通常在12月中,1月及6月至7月的最后一個星期,而時裝則通常在3月及7月。
    世界上最早的百貨店誕生于巴黎,在法語中稱作“Grand Magqsin”(很大的店)。正如文字所示,這種商店規(guī)模巨大,品種齊全。巴黎大部分的百貨公司都位于塞納河的右岸,距離都不會太遠,里面匯集了大多數(shù)的高檔精品,除此之外也有價格較低的一些歐洲其它品牌服飾。你可以一次性較為集中地采購全你所需要的多數(shù)物品。位于第九區(qū)的“春天百貨”(Au Printemps)和“老佛爺百貨”(Galeries Lafayette),是巴黎最有名的兩家百貨店,不可不去。
    巴黎街頭也不乏一些精巧的小店,雖不是什么專賣,卻多是一些充滿歐陸風格、流行時髦的皮衣店,泳衣店與成衣店。如若你不嫌棄,還可以到R'eciproque挖挖寶,這家二手店里有不少貨色幾乎都是全新的設計師的服裝。
    除此之外,在巴黎你還能找到古董、巴卡拉水晶、手套、玻璃、油畫、波爾多的紅葡萄酒、康涅克、布根第的香檳和LIMOGES的瓷器,乃至用傳統(tǒng)技術手工制作的陶器,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物品都是作為紀念品的禮物。
    歌劇院大街俗稱“外國游客街”(免稅店),從這個稱呼上不難想象免稅店那種熱鬧非凡的景象。工作人員會為顧客辦理一切繁瑣手續(xù),利用價值很大。
    在巴黎購物是享受。在香榭麗舍大道的時裝店和化妝品店中,給人感受最深的是這些店似乎并不是銷售商品,而是在推展理念,在引導潮流。每個店都像一個專題專項的藝術展示廳,顧客不由自主變成了學生,變成了藝術與時尚的崇拜者,這可真是銷售藝術的經(jīng)典!
    越了解,越沉醉
    每一個品牌發(fā)展至今,已不是單純意義上的一個昂貴的消費符號,這些獨特的設計和鮮明的風格,更多體現(xiàn)了歷史沉積而來的獨特精神與見解。每一個品牌后面隱藏的歷史與故事,更增加了品牌的價值感。愛屋及烏,解讀它們的文化,方能顯出愛之深、之切,越了解,越沉醉。
    香榭麗舍大街往北,有一條圣特諾雷大街(Saint Honoré),商店以頂極居多,這里才是巴黎最奢華的購物場所,也是世界各地社會名流們常常光顧的場所。迪奧(Christian Dior)、香奈兒(Channel)、阿瑪尼(Armani)、古馳(Gucci)、蓮娜麗姿(Nina Ricci)、卡地亞(Cartier),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普拉達(Prada)……在這里隨興而行,你仿佛游走于一條時尚文化的歷史長河。
    Gabrielle Channel出生于法國的Saumu.父親是流動商販,生活不定,而且收入甚微。母親在她十二歲時因肺結核去世,留下她與姐姐在修道院的孤兒院相依為命。18歲那年,Gabrielle進入一所宗教學院就讀。
    孤寂的少女有著脫離平庸的強烈欲望,也期盼有奇跡出現(xiàn)改變她的生活。生活的轉折有時候顯得異常奇妙,Gabrielle認識了一位家產(chǎn)雄厚、外表出眾的年輕伯爵軍官Etienne Balsan并在Balsan的生活圈里結識了上流社會人士,見識到錢財權勢的魅力及奢華生活的舒適。
    在這個眩目的花花世界里,不乏名流閨秀、貴婦或歌星演員,聰明的她知道,唯有建立與眾不同的形象,才能區(qū)別自己與其他女性,使自己具有競爭力。年輕的她身著自制的白領、及膝的黑色小套裙,頭戴線條簡潔的鐘形帽,在一片蓬裙、大花帽、盛裝打扮的貴婦之中,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這些特立獨行的行徑使這位離經(jīng)叛道卻熱愛山茶花的夫人,成為當時女性主義啟蒙的重要起源。而她對于整個女性時尚歷史的意義在于,她倡導的風格把女性從繁復的裝束下解放出來,才有了今天的揮灑自如。
    無獨有偶,品牌Ricci的背后也有一個“麻雀變鳳凰”的故事。Nina Ricci的創(chuàng)始人是時裝設計師Nina,她于1883年1月14日出生于意大利,12歲時舉家移居法國。由于當鞋匠的父親不幸早逝,家境困窘,她不得不到裁縫鋪做學徒,以此謀生。
    憑著先天稟賦和對服裝的熱愛與執(zhí)著,Nina18歲便開始主持設計室工作,22歲時嶄露頭角,成為當時服裝界的設計師。事業(yè)上春風得意的Nina嫁給了從事珠寶工作的路易斯·里奇(Luois Ricci),并育有一子羅伯特。也許是命運弄人吧,不幸再度降臨在Nina的身上,她的丈夫突然去世,使她與惟一的兒子相依為命。喪夫之痛并沒有摧垮堅強的Nina,她決定自立門戶,不再以以往出賣紙樣的方式進行經(jīng)營,并成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時裝公司。
    Nina的風范是Nina Ricci品牌風格的化身。她打扮得體,儀態(tài)優(yōu)雅,每次出現(xiàn)皆引來艷羨目光,被追隨他的人們稱為“皇后”。在“現(xiàn)代主義”剛剛沒落的30年代初期,Nina這種優(yōu)美的風姿更是潮流所趨。在設計上,Nina亦從“傳統(tǒng)”中找靈感,講求質料上乘,手工精巧,線條嬌柔動人。憑著3O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及卓越的天分,Nina從來不用草畫設計圖,而是指點裁縫直接把衣料披搭于假人模型身上剪裁。她采納兒子的意見,決定以高質素代替浮華表面的設計,放棄典型巴黎上流社會的模式。最難得的是Nina善于把創(chuàng)意融于古典服飾之中,例如一件衣服可以同時印有條子及其他圖案;晚裝裙可印上寫實畫;日間裙子只要除掉衣袖,便瞬間變?yōu)槁≈氐耐矶Y服。Nina老練地掌握著“潮流風格”的神髓,她的設計宗旨,是帶出女性的美。這種美,并非繁瑣、復雜的堆砌,而是簡潔清晰。
    Nina品牌在3O年代得到了迅速成長,并在當時的時裝界占領了一席之地。到二戰(zhàn)爆發(fā)之前,RICCI公司已由一個小型時裝店一舉發(fā)展成為占有三幢建筑十一層樓面的時裝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