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國商人說:一個人可以失去財富、失去職業(yè)、失去機會,但萬萬不可失去信譽。
一群美國中學生,在完成一項生物課作業(yè)時抄錄了某網站提供的一些材料。竟在全美引發(fā)軒然大波。
據2月14日的《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堪薩斯城郊的一所名叫Piper 的高中,118 名二年級學生被要求完成一項生物課作業(yè),其中28名學生從互聯網上抄襲了一些現成材料。此事被任課女教師Pelton發(fā)覺,判定為剽竊,于是28名學生的生物課得分為零,并面臨留級危險。在一些當事人家長的抱怨和反對下,校方要求女教師提高那些學生的得分,這位27歲的女教師憤而辭職。
面對社會輿論壓力,學校董事會不得不在體育館舉行公開會議,聽取各方意見。結果絕大多數與會者支持女教師。該校近半數教師表示,如果校方降格滿足少數家長修改成績的要求,他們也將辭職。他們認為,教育學生成為一名誠實的公民遠比通過一門生物課更加重要。Pelton則說,她在帶學生的第一天,就和學生訂下規(guī)矩并由家長簽字認可。規(guī)矩稱:“所有布置的作業(yè)都必須完全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欺騙或剽竊將導致課程失敗?!?BR> 女教師每天都接到十幾個支持她或打算聘用她的電話。一些公司已經傳真給學校索要當事學生的名單,以確保公司今后永遠不會錄用這些不誠實的學生。一所大學在本月上旬的入學考試中對一位身著Piper 學校T 恤衫的女孩子說:“不要欺騙啊。”當地一位女士對電視臺記者憂心忡忡地表示,她非常擔心今后本社區(qū)的人出去會被貼上不誠實的標簽……
這里,我們無法笑話美國人的小題大做或杞人憂天,感覺到的只是“誠信”二字那沉甸甸的分量。這二字之于美國絕大多數民眾,雖不能說重于生命,卻是立足社會之根本——這也是我在美國生活學習一年感觸深的景象之一。
信用記錄,從現在做起
剛到美國,想開部手機。面對鋪天蓋地報紙廣告上五花八門的手機優(yōu)惠計劃,我喜滋滋選擇了AT&T公司的一種月費29.99美元、可免費在東部七八個州每月打650 分鐘、手機僅售20美元的計劃,卻被無情拒絕。試了其他幾個公司,也不行。人家不看你手中的綠票子,只朝你要信用卡。于是我等可憐的無卡一族惟一的選擇就是,至少花100 多美元買部手機,每月預交數十美元以上的手機話費,每分鐘都要扣款。
不甘心,趕緊申請信用卡。Master, Visa, American Express等大信用卡公司逐一嘗試,代理信用卡的多間銀行和AT&T之類大公司的碼頭也相繼拜過,竟又連連碰壁,理由只有一個:我沒有信用記錄。換句話說,我這個外國佬因為在美國還沒有借錢還錢的記錄,目前得不到人家的信任。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于是老老實實開始建立信用記錄,諸如按期交納電話費、用商場的購物卡購物再按期把支票寄去、盡量多和外界發(fā)生些借錢還錢的交易,等等。后來,在美國匯豐銀行的幫助下,堂堂Master卡公司終于垂青我那一點點“ 信用” ,恩準我一張Master卡。再后來,及至我臨近歸國,大概從某個渠道查明我果然是位有著良好記錄的信用良民,很多公司,包括我聯系過的和沒聯系過的,蜂擁而來,希望我使用它們的信用卡,給的限額也越來越寬,真令人感動,可惜我已不需要這些。
美國人對自己信用記錄的鄭重其事,感染我也小心翼翼地對待各類寄上門的賬單。暑假出遠門訪問,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有無即將過期的賬單,并趕緊將支票一一寄出。有,某音樂公司在網上許諾加入其會員即可免費獲得唱片若干,可等我收到唱片時,數十元美元的賬單也一并寄到,賬單下一行小字稱這是寄費、包裝費和人工費。我心有不快,寫了一封投訴信,但也同時如數附上支票,唯恐萬一道理不在我這邊而落下個不良信用記錄?;貒埃以趫笊弦贿B三天刊出廣告,欲賣那輛隨我跑了兩萬多公里的坐騎,報社對我絕對相信,一個電話就答應了,說賬單收到再付款??墒侵钡轿一貒耙惶?,賬單還未寄到,真是皇帝不急太監(jiān)急。幸好在飛機起飛的當天賬單收到,導致我在回國前干的后一件事,就是將做廣告的支票寄出——還掉后一筆債。
據了解,與個人信用相比,美國公司之間的商業(yè)信用更加重要。一家公司一旦言而無信或欠錢不還,將很難再在商界立足,甚至其商業(yè)生命將因此而終結。由此反觀國內司空見慣的三角債現象、會計師事務所造假屢禁不絕且愈演愈烈的狀況,以及很多企業(yè)借錢時是孫子、欠錢時是老子的做派,由衷感到我們離商品經濟的精髓——契約精神還真差得很遠。
沐浴“信你”氛圍,感覺真好
我想,那女教師之斷然給28名學生吃鴨蛋,她當時一定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在美國,很多事情是建立在相信你的基礎上的。你說你會獨立完成作業(yè)并在課堂紀律條款上簽了字(因此可視為一種契約),老師豈有不信?誰知你卻沒有履約!其實,在美國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享受到被信任的愉悅。
我曾攜父母去曼哈頓參觀無敵號航空母艦,買票后走出人群,突然想到老人可能有優(yōu)惠,忙返回詢問。售票員小姐聞訊趕緊一面賠不是,一面按老人優(yōu)惠將余款退還。她并不查看你任何證件,甚至也不去打量二老是否真老(62歲以上老人方可享受優(yōu)惠),其所奉行的恰是一個“信你”原則。
后來我發(fā)現,幾乎所有公共場合,凡有老人或兒童減價優(yōu)惠,均無需出示證件,全憑你金口一開,人家就信了,哪怕有的老人長得很年輕,或有的兒童看上去頗高大。人家這樣信任你,再去撒謊或冒充,真是件很可恥的事。正因為這樣,當有帶女兒參觀某博物館(售票處注明6 歲以下兒童免票,而我的女兒剛滿7 歲),售票員微笑著問“孩子幾歲”時,我稍一猶豫,還是如實說“7歲”并照章購票。后來我甚至為自己那一剎那的猶豫而臉紅。有去某大商場復印一本書,200 多頁圖書印完去結賬,收銀小姐并不查驗所印頁數,只憑你自己報的數字收款,沒有人懷疑你會虛報少交。
給我留下深印象的“信你”情景,發(fā)生在我的一系列重要訪談活動中。
我于學校進修之余,還擬完成一個龐大的計劃,駕車遍訪美國大報和大型報業(yè)集團,并和其中發(fā)行量排行前八名的《今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報社的發(fā)行人或總編輯訪談。我知道這很難,你想啊,不經過熟人介紹或大單位推薦,一名普通新聞工作者即使在中國要見那些大報老總又談何容易?即使有幸一見,誰又會坐下來和你談一個鐘頭?何況我是在這樣一個世界報業(yè)帝國,面對新聞同行稱作“big man”的報社老總們。他們會見我嗎?
但我決心一試,這決心一試的前提也出自對美國人崇尚以誠相待的信心。初的嘗試當然多被拒絕,不少信函甚至如泥牛入海。于是我通過郵寄、E-mail、電話將自己在中國的職業(yè)經歷、研究成果、在中美文化交流方面做過的工作、自己對對方的了解程度以及訪問對自己的研究之舉足輕重等等,詳細告知對方。感謝上帝,我的這些做法先后奏效,各報對我自己敘述的情況深信不疑并開始表示出興趣,沒有任何人要求核實我提供的材料。
在隨后的訪問全過程(9 .11事件之后除外),我?guī)缀鯊牟恍枰鍪救魏慰勺C明我身份的證件或介紹信之類,只是在進大門時保安員要求登記姓名及駕駛證。素昧生平的發(fā)行人、總編輯及其助手們欣然接待了我這個陌生外國人,包括陪我參觀、與我交談、允我錄音、準我拍照。其中只有兩個小小的例外。一是在訪問《華盛頓郵報》前20天,該報總編輯的秘書給我發(fā)來E-mail,非??蜌獾叵M壹囊粡埫o她,并強調那只是保衛(wèi)部門需要,絕非總編輯和她本人的意思。另是訪問美國歷聲名顯赫的一份報紙《費城問訊報》,報社一位助理總編輯婉轉來信問我,是否可以提供我所在大學的一位證明人。我便告知對方本校一位系主任的聯系地址。這樣證明顯然使他十分滿意,他為我在該報安排了滿滿一天豐盛的日程:分別與該報總編輯、分管發(fā)行的副總裁、分管廣告的副總裁、一位評論家和一位曾在中國訪問過一年的普通編輯交談,又參加其下午的編前會。
約會既定,絕不失信
在這些訪問中,各報的恪守信用也同樣令我感動。我在美國的所有訪問,通常于一個月前和對方約定,時間精確到分。在這一個月中會發(fā)生什么?以我近20年報紙編輯工作的經驗,報社老總們的工作強度總是很大的,要面對各種變數,隨時做出判斷和反應,很多決策要通過例行的和臨時的會議來實施,常常不得不超時工作,相比之下,和我的約會是件十分次要的事情。那么,我一個月前的約定會不會因變故而更改甚至取消?
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各報對我的來訪,一旦約定,絕無更改。有時我不放心,在訪問前還打電話去問有無變動,對方總是有些吃驚地反問:“怎么,你打算改變約會時間嗎?”
也幸好他們嚴格守約,否則我的訪問計劃將被弄得支離破碎,甚至會失敗,因為我的長途訪問也受很多因素制約。每次出訪前,我必須根據自己的計劃與對方仔細約定訪問時間,并在此基礎上安排行程,確定行車路線、選擇??空军c和預定沿途旅店。我的時間有限,沿途食宿的費用也有限,一旦某一個環(huán)節(jié)改變,浪費金錢事?。灭^客房費將從信用卡上照扣不誤),影響整個訪問鏈條事大。
一群美國中學生,在完成一項生物課作業(yè)時抄錄了某網站提供的一些材料。竟在全美引發(fā)軒然大波。
據2月14日的《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堪薩斯城郊的一所名叫Piper 的高中,118 名二年級學生被要求完成一項生物課作業(yè),其中28名學生從互聯網上抄襲了一些現成材料。此事被任課女教師Pelton發(fā)覺,判定為剽竊,于是28名學生的生物課得分為零,并面臨留級危險。在一些當事人家長的抱怨和反對下,校方要求女教師提高那些學生的得分,這位27歲的女教師憤而辭職。
面對社會輿論壓力,學校董事會不得不在體育館舉行公開會議,聽取各方意見。結果絕大多數與會者支持女教師。該校近半數教師表示,如果校方降格滿足少數家長修改成績的要求,他們也將辭職。他們認為,教育學生成為一名誠實的公民遠比通過一門生物課更加重要。Pelton則說,她在帶學生的第一天,就和學生訂下規(guī)矩并由家長簽字認可。規(guī)矩稱:“所有布置的作業(yè)都必須完全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欺騙或剽竊將導致課程失敗?!?BR> 女教師每天都接到十幾個支持她或打算聘用她的電話。一些公司已經傳真給學校索要當事學生的名單,以確保公司今后永遠不會錄用這些不誠實的學生。一所大學在本月上旬的入學考試中對一位身著Piper 學校T 恤衫的女孩子說:“不要欺騙啊。”當地一位女士對電視臺記者憂心忡忡地表示,她非常擔心今后本社區(qū)的人出去會被貼上不誠實的標簽……
這里,我們無法笑話美國人的小題大做或杞人憂天,感覺到的只是“誠信”二字那沉甸甸的分量。這二字之于美國絕大多數民眾,雖不能說重于生命,卻是立足社會之根本——這也是我在美國生活學習一年感觸深的景象之一。
信用記錄,從現在做起
剛到美國,想開部手機。面對鋪天蓋地報紙廣告上五花八門的手機優(yōu)惠計劃,我喜滋滋選擇了AT&T公司的一種月費29.99美元、可免費在東部七八個州每月打650 分鐘、手機僅售20美元的計劃,卻被無情拒絕。試了其他幾個公司,也不行。人家不看你手中的綠票子,只朝你要信用卡。于是我等可憐的無卡一族惟一的選擇就是,至少花100 多美元買部手機,每月預交數十美元以上的手機話費,每分鐘都要扣款。
不甘心,趕緊申請信用卡。Master, Visa, American Express等大信用卡公司逐一嘗試,代理信用卡的多間銀行和AT&T之類大公司的碼頭也相繼拜過,竟又連連碰壁,理由只有一個:我沒有信用記錄。換句話說,我這個外國佬因為在美國還沒有借錢還錢的記錄,目前得不到人家的信任。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于是老老實實開始建立信用記錄,諸如按期交納電話費、用商場的購物卡購物再按期把支票寄去、盡量多和外界發(fā)生些借錢還錢的交易,等等。后來,在美國匯豐銀行的幫助下,堂堂Master卡公司終于垂青我那一點點“ 信用” ,恩準我一張Master卡。再后來,及至我臨近歸國,大概從某個渠道查明我果然是位有著良好記錄的信用良民,很多公司,包括我聯系過的和沒聯系過的,蜂擁而來,希望我使用它們的信用卡,給的限額也越來越寬,真令人感動,可惜我已不需要這些。
美國人對自己信用記錄的鄭重其事,感染我也小心翼翼地對待各類寄上門的賬單。暑假出遠門訪問,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有無即將過期的賬單,并趕緊將支票一一寄出。有,某音樂公司在網上許諾加入其會員即可免費獲得唱片若干,可等我收到唱片時,數十元美元的賬單也一并寄到,賬單下一行小字稱這是寄費、包裝費和人工費。我心有不快,寫了一封投訴信,但也同時如數附上支票,唯恐萬一道理不在我這邊而落下個不良信用記錄?;貒埃以趫笊弦贿B三天刊出廣告,欲賣那輛隨我跑了兩萬多公里的坐騎,報社對我絕對相信,一個電話就答應了,說賬單收到再付款??墒侵钡轿一貒耙惶?,賬單還未寄到,真是皇帝不急太監(jiān)急。幸好在飛機起飛的當天賬單收到,導致我在回國前干的后一件事,就是將做廣告的支票寄出——還掉后一筆債。
據了解,與個人信用相比,美國公司之間的商業(yè)信用更加重要。一家公司一旦言而無信或欠錢不還,將很難再在商界立足,甚至其商業(yè)生命將因此而終結。由此反觀國內司空見慣的三角債現象、會計師事務所造假屢禁不絕且愈演愈烈的狀況,以及很多企業(yè)借錢時是孫子、欠錢時是老子的做派,由衷感到我們離商品經濟的精髓——契約精神還真差得很遠。
沐浴“信你”氛圍,感覺真好
我想,那女教師之斷然給28名學生吃鴨蛋,她當時一定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在美國,很多事情是建立在相信你的基礎上的。你說你會獨立完成作業(yè)并在課堂紀律條款上簽了字(因此可視為一種契約),老師豈有不信?誰知你卻沒有履約!其實,在美國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享受到被信任的愉悅。
我曾攜父母去曼哈頓參觀無敵號航空母艦,買票后走出人群,突然想到老人可能有優(yōu)惠,忙返回詢問。售票員小姐聞訊趕緊一面賠不是,一面按老人優(yōu)惠將余款退還。她并不查看你任何證件,甚至也不去打量二老是否真老(62歲以上老人方可享受優(yōu)惠),其所奉行的恰是一個“信你”原則。
后來我發(fā)現,幾乎所有公共場合,凡有老人或兒童減價優(yōu)惠,均無需出示證件,全憑你金口一開,人家就信了,哪怕有的老人長得很年輕,或有的兒童看上去頗高大。人家這樣信任你,再去撒謊或冒充,真是件很可恥的事。正因為這樣,當有帶女兒參觀某博物館(售票處注明6 歲以下兒童免票,而我的女兒剛滿7 歲),售票員微笑著問“孩子幾歲”時,我稍一猶豫,還是如實說“7歲”并照章購票。后來我甚至為自己那一剎那的猶豫而臉紅。有去某大商場復印一本書,200 多頁圖書印完去結賬,收銀小姐并不查驗所印頁數,只憑你自己報的數字收款,沒有人懷疑你會虛報少交。
給我留下深印象的“信你”情景,發(fā)生在我的一系列重要訪談活動中。
我于學校進修之余,還擬完成一個龐大的計劃,駕車遍訪美國大報和大型報業(yè)集團,并和其中發(fā)行量排行前八名的《今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報社的發(fā)行人或總編輯訪談。我知道這很難,你想啊,不經過熟人介紹或大單位推薦,一名普通新聞工作者即使在中國要見那些大報老總又談何容易?即使有幸一見,誰又會坐下來和你談一個鐘頭?何況我是在這樣一個世界報業(yè)帝國,面對新聞同行稱作“big man”的報社老總們。他們會見我嗎?
但我決心一試,這決心一試的前提也出自對美國人崇尚以誠相待的信心。初的嘗試當然多被拒絕,不少信函甚至如泥牛入海。于是我通過郵寄、E-mail、電話將自己在中國的職業(yè)經歷、研究成果、在中美文化交流方面做過的工作、自己對對方的了解程度以及訪問對自己的研究之舉足輕重等等,詳細告知對方。感謝上帝,我的這些做法先后奏效,各報對我自己敘述的情況深信不疑并開始表示出興趣,沒有任何人要求核實我提供的材料。
在隨后的訪問全過程(9 .11事件之后除外),我?guī)缀鯊牟恍枰鍪救魏慰勺C明我身份的證件或介紹信之類,只是在進大門時保安員要求登記姓名及駕駛證。素昧生平的發(fā)行人、總編輯及其助手們欣然接待了我這個陌生外國人,包括陪我參觀、與我交談、允我錄音、準我拍照。其中只有兩個小小的例外。一是在訪問《華盛頓郵報》前20天,該報總編輯的秘書給我發(fā)來E-mail,非??蜌獾叵M壹囊粡埫o她,并強調那只是保衛(wèi)部門需要,絕非總編輯和她本人的意思。另是訪問美國歷聲名顯赫的一份報紙《費城問訊報》,報社一位助理總編輯婉轉來信問我,是否可以提供我所在大學的一位證明人。我便告知對方本校一位系主任的聯系地址。這樣證明顯然使他十分滿意,他為我在該報安排了滿滿一天豐盛的日程:分別與該報總編輯、分管發(fā)行的副總裁、分管廣告的副總裁、一位評論家和一位曾在中國訪問過一年的普通編輯交談,又參加其下午的編前會。
約會既定,絕不失信
在這些訪問中,各報的恪守信用也同樣令我感動。我在美國的所有訪問,通常于一個月前和對方約定,時間精確到分。在這一個月中會發(fā)生什么?以我近20年報紙編輯工作的經驗,報社老總們的工作強度總是很大的,要面對各種變數,隨時做出判斷和反應,很多決策要通過例行的和臨時的會議來實施,常常不得不超時工作,相比之下,和我的約會是件十分次要的事情。那么,我一個月前的約定會不會因變故而更改甚至取消?
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各報對我的來訪,一旦約定,絕無更改。有時我不放心,在訪問前還打電話去問有無變動,對方總是有些吃驚地反問:“怎么,你打算改變約會時間嗎?”
也幸好他們嚴格守約,否則我的訪問計劃將被弄得支離破碎,甚至會失敗,因為我的長途訪問也受很多因素制約。每次出訪前,我必須根據自己的計劃與對方仔細約定訪問時間,并在此基礎上安排行程,確定行車路線、選擇??空军c和預定沿途旅店。我的時間有限,沿途食宿的費用也有限,一旦某一個環(huán)節(jié)改變,浪費金錢事?。灭^客房費將從信用卡上照扣不誤),影響整個訪問鏈條事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