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是學士--報考哈佛法學院步步驚心

字號:

從耶魯大學畢業(yè)后,利用到德國波茨坦大學任教的機會,在歐洲晃了一年,又回到美國。與我一起畢業(yè)的同學,有的已經在名字當當響的大公司任職,踏上了錦繡前程的正軌;有的即將進招牌閃閃亮的研究生院、醫(yī)學院讀書;有的本事更大,在做這一切的同時,還沒耽誤了結婚生孩子。我對自己的未來盤算一番,盯住了讀法學院。
    讀本科時就聽學哥學姐說過,很多文科畢業(yè)生在難以確定自己未來究竟該干什么的情況下,常常選擇去讀法學院??磥砦揖蛯儆谶@種情況了!仔細想想,障礙倒也不少,最重要的恐怕就是那不菲的開銷。一年學費就是三四萬美元,還得加上生活費。拿獎學金?難于上青天,頂尖的法學院甚至根本不設獎學金,最多是幫你貸款。3年下來,不少法學院畢業(yè)生身負10萬到20萬美元債務,于是不得不違背追求社會正義的初衷,給大律師事務所賣命,拼命賺錢還債。
    “法律博士”實際上是“法學學士”
    看了有關介紹才知道,原來一般人說的“法律博士”,并不是真正的“博士”,盡管它叫作“JurisDoctor”,簡稱“J.D.”,其實是一個學士學位,拿到這個“法學學士”學位之后,還可以再接著拿碩士(英語中叫L.L.M),甚至是博士——那才是真正的“法學博士”!
    不過,一般的美國律師,拿個“法學學士”就夠了,很少有人去接著攻碩士博士的,就算得到碩士、博士學位,對于掛牌開律師樓的事業(yè)似乎也沒什么太大幫助。連哈佛、耶魯法學院的教授們,大半也只有“法學學士”的學位。
    那么,是誰在讀這些法學碩士和博士的學位呢?我不禁好奇地去查詢了一番。原來,大部分是國際學生,他們先在本國大學拿到了“法學學士”學位,然后考進美國的法學院來拿法學碩士甚至法學博士,再回本國去,或者教書,或者當律師或法官。
    不過,盡管J.D.只是美國法學界起碼的學位,但它的含金量比一般學士學位高出不知多少。
    這個J.D.學位之難拿也是眾所周知的。在申請這一關時就得經過篩選——被“美國律師協會”(AmericanBarAssociation,是美國權威性的??茀f會。律師申請執(zhí)照之類的事都由它管)認可的法學院只有187所,每所的名額有限,每年都有大批學生申請了多所法學院,最后卻兩手空空。盡管學習只有3年,但壓力很大,說得邪唬一點,得死去活來脫幾層皮。在次一點的法學院,成績好壞直接關系到畢業(yè)后是否能端得上一個飯碗。所以在法學院,同窗之間刀光血影,惡性競爭一個高潮接一個高潮。正上法學院的朋友給我講了不少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恐怖故事,什么在交論文前夕圖書館的必讀參考書被人故意藏起來啦,自己收得好好的筆記忽然不翼而飛啦之類的事,讓我汗毛直豎。
    我看過的不少書還正色提醒:法學院是??茖W院,教學內容相當偏,法學院的學位對跨進法律界的人不可或缺,對于別的職業(yè)來說一點用都沒有,甚至還可能起副作用:雇人的企業(yè)、機構看到你花了大錢拿到了法律學位卻不去當律師、法官時,會對你這個人的常識、判斷力大打問號。
    申請?不申請?著實讓我躊躇了一番。最后,我安慰自己,先申請吧,看看哪所學校愿意錄取我。并不一定真去嘛!
    千軍萬馬都得過獨木橋
    光申請本身,就讓我焦頭爛額。除了填寫申請表,還要兩封教授的推薦信,要提交簡歷、本科成績單……這都好辦,最頭痛的,是得考一個名為“法學院入學考試”(LSAT)的全美統(tǒng)考,讓我每天晚上都花了好幾個小時。
    考LSAT為時4個小時,主要考察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邏輯思維。LSAT最低可能得分是120分,滿分是180分,如果能得到165分以上就算是不錯的成績——不過,要想上全美前十名的法學院,一般要考至少170分。
    對于申請法學院的千軍萬馬來說,LSAT就是那根“獨木橋”:除了本科的成績平均分之外,法學院就看你在這一考試中得分高低。許多法學院的招生辦公室都有自己的公式,把這兩個分數乘以不同的系數,加在一起,得出一個“總分”。申請者中總分高于一定標準,就自動錄取;總分低于一定標準,就自動拒收。總分處在這兩個標準之間的申請者,則由招生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逐個審查。許多頂尖的法學院,像斯坦福、柏克萊、哥倫比亞等,都用這種方式來決定申請者的命運。
    LSAT難在考題量太大
    考LSAT比GRE要難得多,主要倒不是題目的難度,而是考題的量太大而時間不夠。我的一個耶魯同窗考了兩次,都是因為題沒做完,兩次都沒超過165分。
    看來,做題速度是打開法學院大門的鑰匙。關于申請法學院的網站也諄諄告誡:LSAT 沒有巧,反復練習是法寶。專家還說,盡量不要做模擬考試,做真正的考題。我這時已是騎虎難下,顧不得去分辨專家的教誨是否有“促銷”嫌疑,趕快找到負責提供LSAT考試機構的網上商店,一下買了20套過去考試的試題。
    在考試演習中,我閱讀和分析部分的得分都還行,就是邏輯題又長又復雜,比“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之類繞口令更能把人繞進迷魂陣。比如,一道典型的題目是這樣的:
    某大學圖書館經費緊張,必須從G,L,M,N,P,R,S和W8個領域中選擇5個削減經費。選擇從哪個領域削減,有以下條件:
    如果G和S經費被削減,W就也得被削減;
    如果N經費被削減,R和S都可以保??;
    如果P經費被削減,L的經費就不會被削減;
    在L,M和R中,肯定將會有兩種經費被裁。
    問:以下哪種排列可能是這所大學決定削減的領域?
    a)GLMNW
    b)GLMPW
    c)GMNRW
    d)GMPRS
    e)LMR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