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中級會計實務——應收和預付賬款的重點

字號:


    壞賬的備抵法處理
    (一)原則體現(xiàn):謹慎原則
    (二)制度要求:企業(yè)必須采用備抵法,但相關的壞賬計提諸因素由企業(yè)自定。
    (三)計算方法:
    1.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
    (1)首先計算期末應提足的壞賬準備:
    期末應提足的壞賬準備=期末應收賬款的余額×壞賬估計百分比
    (2)結合“壞賬準備”目前的余額狀況,作如下調整:
    ①如果應提足額大于已提足額,則本期應計提兩者之差。
    ②反之,則反沖壞賬準備。
    ③如果“壞賬準備”出現(xiàn)借方余額,則直接計提(期末應提足數(shù)+壞賬準備的借方余額)
    總之,就是要把“壞賬準備”貸方余額調整至期末應提足數(shù)。
    2.賬齡分析法
    (1)在計算上,與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只在第一步不同,其余完全相同。
    即,該方法在認定期末應提足數(shù)時,是以應收賬款的賬齡為標準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并匹配不同的壞賬估計百分比來認定期末應提足數(shù)。
    (2)采用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準備時,收到債務單位當期償還的部分債務后,對賬齡的確定是:
    ①剩余的應收賬款不應改變其賬齡;
    ②存在多筆應收賬款且賬齡不同的情況下,應當逐筆認定收到的是哪一筆應收賬款;
    ③確實無法認定的,按照先發(fā)生先收回的原則確定。
    [例解1]甲公司于2001年4月1日銷售一批商品給乙公司,含稅收入500萬元,貨款未收;2003年2月1日又銷售一批商品給乙公司,含稅收入300萬元,貨款未收。2003年3月1日收回貨款100萬元,但未指明收回的是哪筆貨款,2003年12月31日,應收賬款余額為700萬元。則賬齡列示如下:
    應收賬款賬齡  應收賬款金額(萬元)
    1年以內(nèi)     300
    1—2年       0
    2—3年      400(500-100)
    3年以上      0
    合計       700
    3.銷貨百分比法
    這種方法就是直接按當期的賒銷額乘以壞賬估計百分比來認定當期應提壞賬損失額,而不需要去結合“壞賬準備”來調整認定。
    4.個別認定法
    在采用余額百分比法和賬齡分析法時,如果某項應收賬款的可收回性與其他各項應收賬款存在明顯的差別,可對該項應收賬款采用個別認定法計提壞賬準備。
    [例解2]甲公司采用余額百分比法計提壞賬準備,計提比例5%%,年初壞賬準備余額50萬元,本年發(fā)生壞賬損失10萬元,本年收回上年已核銷的壞賬8萬元,年末應收賬款余額1000萬元,其中有一項100萬元的應收賬款有確鑿證據(jù)表明只能收回20%%,計算本年應計提的壞賬準備金額,并作相關的會計處理。則:
    (1)年末應保留的壞賬準備余額=900*5%%+100*80%%=125(萬元)
    (2)本年應計提壞賬準備=125—(50-10+8)=125—48=77(萬元)
    借:管理費用77
     貸:壞賬準備77
    4.會計分錄
    (1)計提時:
    借:管理費用
     貸:壞賬準備
    (2)反沖時:
    借:壞賬準備
     貸:管理費用
    (3)發(fā)生實際壞賬時:
    借:壞賬準備
     貸:應收賬款
    (4)收回以前的壞賬時:
    借:應收賬款
     貸:壞賬準備
    同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
    (四)全額計提壞賬準備的處理
    1.條件:
    債務單位已撤消、破產(chǎn)、資不抵債、現(xiàn)金流量嚴重不足、發(fā)生嚴重的自然災害等導致停產(chǎn)而在短時間內(nèi)無法償付債務等,以及3年以上的應收款項
    2.處理程序:
    首先,計提該應收款項未預計到的壞賬額,即打足壞賬準備額:
    借:管理費用(補足額)
     貸:壞賬準備(補足額)
    3.然后,報經(jīng)股東大會、董事會或廠長(經(jīng)理)會議或類似權力機構批準同意后才能作如下沖銷:
    借:壞賬準備
     貸:應收賬款
    (五)不能全額計提壞賬準備的條件
    1.當年發(fā)生的應收款項
    2.計劃對應收款項進行重組
    3.與關聯(lián)方發(fā)生的應收款項
    4.其他已逾期,但無確鑿證據(jù)表明不能收回的應收款項。
    (六)計提壞賬準備的范圍
    1.應收賬款
    2.其他應收款
    3.收款無望的未到期應收票據(jù)應轉為“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
    4.無法兌現(xiàn)的預付賬款應轉為“其他應收款”來計提壞賬準備
    (七)與壞賬相關的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
    1.如果壞賬的核算方法由直接轉銷法改為備抵法,應按會計政策變更處理;
    2.在壞賬準備采用備抵法核算的情況下,由原按應收賬款期末余額的3‰至5‰計提壞賬準備(即固定比例)改為根據(jù)實際情況由企業(yè)自行確定計提比例計提壞賬準備,應作為會計政策變更處理。
    3.企業(yè)由按余額百分比法(自行確定計提比例)改按賬齡分析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計提壞賬準備,或由賬齡分析法改按余額百分比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計提壞賬準備,均作為會計估計變更,采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
    4.濫提壞賬準備視為重大會計差錯
    (八)報表列示
    以應收賬款凈額列示于資產(chǎn)負債表,不再單獨列示壞賬準備。應收債權的出售和融資
    (一)應收債權出售、融資業(yè)務的核算原則
    應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進行會計處理。
    (二)以應收債權為質押取得借款的核算
    1.取得借款時:
    借:銀行存款
     貸:短期借款
    2.有關該借款的其他處理等同于普通的短期借款。
    3.質押應收債權的會計處理等同于一般應收債權,只是需設置備查簿,詳細記錄質押應收債權的賬面余額、質押期及回款情況。
    [例解3]2005年1月2日,甲公司銷售一批商品給乙公司,開出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上注明銷售價款為30萬元,增值稅銷項稅額為5.1萬元,款項尚未收到。雙方約定,乙公司應于2005年10月1日付款。2005年6月1日,甲公司因急需流動資金,經(jīng)與中國銀行協(xié)商,以應收乙公司的貨款為質押取得3個月的流動資金借款20萬元,年利率為6%%,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假定甲公司按月計提借款利息,則甲公司與應收賬款質押有關的賬務處理如下:
    ①6月1日取得借款時:
    借:銀行存款20
     貸:短期借款20
    ②6月、7月、8月末計提借款利息時:
    借:財務費用0.1(=20×6%%×1/12)
     貸:預提費用0.1
    ③8月末償付借款本金及利息時:
    借:短期借款20
     預提費用0.3
     貸:銀行存款20.3
    (三)應收債權出售的核算
    1.不附追索權的應收債權出售的核算
    出售時:
    借:銀行存款
     其他應收款(預計未來要發(fā)生的銷售退回、銷售折讓及現(xiàn)金折扣)
     營業(yè)外支出(倒擠)
     壞賬準備(全部結轉)
     貸:應收賬款(賬面余額)
    [例解4]2004年4月12日,甲公司銷售一批商品給乙公司,開出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上注明銷售價款為40萬元,增值稅銷項稅額為6.8萬元,款項尚未收到。雙方約定,乙公司應于2004年8月1日付款。2004年5月1日,甲公司因急需流動資金,經(jīng)與中國銀行協(xié)商后約定:甲公司將應收乙公司的債權賣給銀行,價款為35萬元,如果乙公司不能償付此債權,甲公司不負連帶償付責任。根據(jù)以往經(jīng)驗,甲公司預計乙公司退貨10%%.2004年7月6日乙公司退貨,價稅合計3.51萬元,所退商品的成本為2.3萬元。甲公司將所退商品驗收入庫。則甲公司針對應收賬款出售的賬務處理如下:
    ①2004年5月1日甲公司將應收賬款賣給銀行時:
    借:銀行存款35
     其他應收款4.68
     營業(yè)外支出7.12
     貸:應收賬款46.8
    ②2004年7月6日乙公司退貨時:
    借:主營業(yè)務收入3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0.51
     貸:其他應收款3.51
    同時:將當初預估的偏差調整“營業(yè)外支出”:
    借:營業(yè)外支出1.17
     貸:其他應收款1.17
    ③將所退貨物驗收入庫時:
    借:庫存商品2.3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2.3
    2.附追索權的應收債權出售的核算
    視同以應收債權為質押取得借款的方式。
    (四)應收債權貼現(xiàn)的核算
    1.如果申請貼現(xiàn)的企業(yè)負有連帶還款責任時,比照以應收債權為質押取得借款方式處理。
    [例解5]2005年4月1日,甲公司銷售一批商品給乙公司,開出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上注明銷售價款為50萬元,增值稅銷項稅額為8.5萬元,乙公司簽發(fā)并承兌了一張商業(yè)匯票,票面值為58.5萬元,票面利率為6%%,期限為6個月。2005年6月1日,甲公司因急需流動資金,經(jīng)與中國銀行協(xié)商,甲公司將此票據(jù)貼現(xiàn)給銀行,銀行支付52萬元的貼現(xiàn)款,同時甲公司對此票據(jù)的如期償付承擔連帶責任。2005年10月1日乙公司因資金困難未能兌付此票款,由甲公司按協(xié)議代為償付此票據(jù)的到期值。則甲公司與應收票據(jù)貼現(xiàn)有關的賬務處理如下:
    ①4月1日銷售實現(xiàn)時:
    借:應收票據(jù)58.5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5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8.5
    ②6月1日取得貼現(xiàn)款時:
    借:銀行存款52
     貸:短期借款52
    ③6月30日計提票據(jù)利息時:
    借:應收票據(jù)0.8775(=58.5×6%%×3/12)
     貸:財務費用0.8775
    ④10月1日乙公司無法兌付票款而由甲公司代為償付時:
    借:短期借款52
     財務費用8.255
     貸:銀行存款60.255[=58.5×(1+6%%×6/12)]
    同時,將應收票據(jù)轉為應收賬款:
    借:應收賬款60.255
     貸:應收票據(jù)59.3775(=58.5+0.8775)
     財務費用0.8775
    如果乙公司到期如約兌付了票款時,則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短期借款52
     財務費用7.3775
     貸:應收票據(jù)59.3775(=58.5+0.8775)
    2.如果申請貼現(xiàn)的企業(yè)不負連帶還款責任時,比照應收債權出售的會計處理。
    [例解6]2005年4月1日,甲公司銷售一批商品給乙公司,開出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上注明銷售價款為50萬元,增值稅銷項稅額為8.5萬元,乙公司簽發(fā)并承兌了一張商業(yè)匯票,票面值為58.5萬元,票面利率為6%%,期限為6個月。2005年6月1日,甲公司因急需流動資金,經(jīng)與中國銀行協(xié)商,甲公司將此票據(jù)貼現(xiàn)給銀行,銀行支付48萬元的貼現(xiàn)款,但甲公司對此票據(jù)的如期償付不承擔連帶責任。甲公司預計乙公司會退貨10%%.2005年9月6日乙公司退貨,價稅合計2.34萬元,當日甲公司將所退貨物驗收入庫,商品成本為1.6萬元。則甲公司與應收票據(jù)貼現(xiàn)有關的賬務處理如下:
    ①4月1日銷售實現(xiàn)時:
    借:應收票據(jù)58.5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5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8.5
    ②6月1日取得貼現(xiàn)款時:
    借:銀行存款48
     其他應收款5.85
     營業(yè)外支出4.65
     貸:應收票據(jù)58.5
    ③9月6日乙公司退貨時:
    借:主營業(yè)務收入2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0.34
     貸:其他應收款2.34
    同時:將當初預估的偏差調整“營業(yè)外支出”:
    借:營業(yè)外支出3.51
     貸:其他應收款3.51
    ③將所退貨物驗收入庫時:
    借:庫存商品1.6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