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問題】企業(yè)支付的廣告費是否可以預提或待攤?
【解答】《企業(yè)會計制度》規(guī)定,期間費用應當在發(fā)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企業(yè)為擴大其產品或勞務的影響而在各種媒體上作廣告宣傳所發(fā)生的廣告費,應于相關廣告見諸于媒體時,作為期間費用,直接計入當期營業(yè)費用,不得預提和待攤。
如果有確鑿證據表明(按照合同或協(xié)議約定等)企業(yè)實際支付的廣告費,其相對應的有關廣告服務將在未來幾個會計年度內獲得,則本期實際支付的廣告費應作為預付賬款,在接受廣告服務的各會計年度內,按照雙方合同或協(xié)議約定的各期接受廣告服務的比例分期計入損益。如果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當期發(fā)生的廣告費是為了在以后會計年度取得有關廣告服務,則應將廣告費于相關廣告見諸于媒體時計入當期損益。
第十一章
【2005年5月17日】
【問題】凈資產收益率應該如何確定?
【解答】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凈資產,此處的凈資產一般來說用平均凈資產好,平均凈資產=(期初凈資產+期末凈資產)/2,但在會計題目中往往只給出期初數(shù)或期末數(shù),所以分兩種情況說明:(1)給出期初數(shù),即期初凈資產的,就用期初凈資產加上本年的凈利潤來計算,此時公式為: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凈資產+本年的凈利潤);(2)如果給出期末數(shù),即期末凈資產的就直接用期末凈資產,此時公式為: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期末凈資產。
【問題】關聯(lián)方交易形成的資本公積是否記入應納稅所得額?
【解答】關聯(lián)方交易中,對顯失公允的交易價格部分,會計核算上記入“資本公積”科目,是否記入應納稅所得額應當根據稅法的規(guī)定處理。如果按照稅法規(guī)定需要交納所得稅的,企業(yè)應將顯失公允的交易價格部分扣除應交所得稅后的余額,記入“資本公積——關聯(lián)交易差價”科目。
【問題】為什么毛利要用生產成本來表示,如何理解? 如何理解合同費用中預計損失要減去?
【解答】“生產成本——毛利”科目核算的是企業(yè)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確認的已完工部分的毛利,因為工程尚未全部完工,所以計入了生產成本。
預計的合同預計損失總額一部分根據完工百分比法通過“生產成本——毛利”反映,一部分確認為當期損失,計入“管理費用”。
【問題】什么時候用“生產成本――毛利”,什么時候用“工程施工――毛利”,兩個科目可以互換嗎?
【解答】專門的建筑公司,應設置“工程施工——毛利”科目核算。其他的企業(yè),設置“生產成本――毛利”科目核算。
【問題】企業(yè)應如何核算以舊換新銷售業(yè)務?
【解答】以舊換新銷售,是指銷售方在銷售商品的同時,回收與所售商品相同的舊商品。在這種銷售方式下,銷售的商品按照商品銷售的方法確認收入,同時確認銷項稅額;回收的商品作為購進商品處理,換入的商品按照稅法規(guī)定不能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
【2005年5月1日】
教材288頁例題11-28中關于凈資產收益率的計算: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凈資產,此處的凈資產一般來說用平均凈資產好,平均凈資產=(期初凈資產+期末凈資產)/2,但在會計題目中往往只給出期初數(shù)或期末數(shù),所以分兩種情況說明:(1)給出期初數(shù),即期初凈資產的,就用期初凈資產加上本年的凈利潤來計算,此時公式為: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凈資產+本年的凈利潤);(2)如果給出期末數(shù),即期末凈資產的就直接用期末凈資產,此時公式為: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期末凈資產
本題中是給出了2002年的年初凈資產12000,所以采用第一種計算方法,即本題的凈資產收益率=1000/(1000+12000)=7.69%
【2005年3月18日】
習題班第十一章第二部分的課件是不是有問題?
21:42講到“受托經營協(xié)議的收益2400”后面就沒有了,
21:43出來一個“大于10%了”。
這塊內容是不是網校編緝課件時有些問題?
解釋:
完整的語音應是:
……受托經營協(xié)議收益=2400萬元 受托經營企業(yè)實現(xiàn)的凈利潤等于2000萬元,計算凈資產收益率等于2000/{[15000+(15000+2000)]/2}=12.5%大于10%……
【2005年3月3日】
請老師介紹一下“工程施工”“工程結算”科目具體核算的內容:
設置下列會計科目進行帳務處理:
1.設置“工程施工”科目(建筑安裝企業(yè)使用)或“生產成本”科目(船舶等制造企業(yè)使用),核算實際發(fā)生的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實際發(fā)生的合同成本和確認的合同毛利記入本科目的借方,確認的合同虧損記入本科目的貸方,合同完成后,本科目與“工程結算”科目對沖后結平。
2.設置“工程結算”科目,核算根據合同完工進度已向客戶開出工程價款結算帳單辦理結算的價款。本科目是“工程施工”或“生產成本”科目的備抵科目,已向客戶開出工程價款結算帳單辦理結算的款項記入本科目的貸方,合同完成后,本科目與“工程施工”或“生產成本”科目對沖后結平。
3.設置“應收帳款”科目,核算應收和實際已收的進度款,預收的備料款也在本科目核算。已向客戶開出工程價款結算帳單應收的工程進度款記入本科目的借方,預收的備料款和實際收到的工程進度款記入本科目的貸方。
4.設置“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核算當期確認的合同收入。當期確認的合同收入記入本科目的貸方,期末,將本科目的余額全部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5.設置“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核算當期確認的合同費用。當期確認的合同費用記入本科目的借方,期末,將本科目的余額全部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6.設置“管理費用-合同預計損失”科目。核算當期確認的合同預計損失。當期確認的合同預計損失,記入本科目的借方,期末,將本科目的余額全部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7.設置“存貨跌價準備-預計損失準備”科目,核算建造合同計提的損失準備。在建合同計提的損失準備,記入本科目的貸方,在建合同完工后,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調整“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
【問題】勞務收入中,如何區(qū)分增值稅應稅勞務和營業(yè)稅應稅勞務?
【解答】這要看該項勞務是增值稅應稅勞務還是營業(yè)稅應稅勞務,增值稅應稅勞務包括加工修理和修配勞務;其它勞務屬于營業(yè)稅應稅勞務,交納營業(yè)稅。
【2005年2月24日】
常見的應納稅時間性差異有:
(1)權益法下投資方所得稅稅率高于被投資方所得稅稅率時,投資方根據被投資方實現(xiàn)的凈利潤確認的投資收益;
(2)會計上計提的折舊費用小于稅法上計提的折舊費用的差額;
(3)其他的情況。
常見的可抵減時間性差異有:
(1)計提的壞賬準備和稅法上允許扣除的壞賬準備之間的差額;
(2)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短期投資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委托貸款-減值準備;
(3)會計上計提的折舊費用大于稅法上計提的折舊費用的差額;
(4)產品的保修費用;
(5)股權投資差額的攤銷;
(6)開辦費攤銷;
(7)其他的情況。
常見的永久性差異:
(1)違反稅法規(guī)定的罰款支出;
(2)非公益性捐贈支出;
(3)超過計稅標準的工資費用。
(4)超標的業(yè)務招待費等。
第十二章
【問題】在持續(xù)經營條件下,經債務人與債權人協(xié)商,債權人將債權轉為對債務人的股權投資,是否屬于債務重組?
【解答】根據《企業(yè)會計準則——債務重組》中對債務重組的定義,債權人按照與債務人達成的協(xié)議或法院的裁決同意債務人修改債務條件的事項,按此定義,只要修改原定的債務償還條件的,即新確定的債務償還條件不同于原協(xié)議的,均應作為債務重組處理。因此,在持續(xù)經營條件下,經債務人與債權人協(xié)商,債權人將債權轉為對債務人的股權投資,屬于《企業(yè)會計準則——債務重組》中所規(guī)范的債務重組。而對于非持續(xù)經營條件以及企業(yè)進行公司制改造過程中發(fā)生的債務重組,則不屬于該準則所規(guī)范的內容。
例題: 2001年2月10日,深廣公司銷售一批材料給紅星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同時收到紅星公司簽發(fā)并承兌的一張面值100000元、年利率7%、6個月期、到期還本付息的票據。8月10日,紅星公司與深廣公司協(xié)商,以其普通股抵償該票據。紅星公司用于抵債的普通股為10000股,股票面值為每股1元,市價為每股9.6元。假定印花稅稅率為0.2%(假定發(fā)生的印花稅沖減資本公積),不考慮其他稅費。紅星公司應計入股本溢價的資本公積為( )元。
A.93500 B.93884 C.93308 D.103500
答案:C
解析:紅星公司應計入股本溢價的資本公積=債務重組日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103500元 (100000+3500)-債權人享有股份的面值總額10000元-印花稅192元=93308元
第十三章
【問題】如何掌握涉及補價的非貨幣性交易的會計處理?
【解答】如果涉及補價,支付補價的企業(yè),應當以換出資產賬面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入賬價值;收到補價的企業(yè),應當以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減去補價,加上應確認的收益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入賬價值。換出資產應確認的收益按下列公式計算確定:
應確認的收益=(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應交的稅金及教育費附加)/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補價
按照現(xiàn)行規(guī)定,分子中減去的“應交的稅金及教育費附加”應是換出資產公允價值中包含的稅金及教育費附加,不含增值稅和所得稅。
上述換入的資產如為存貨的,按上述規(guī)定確定的入賬價值,還應減去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
上述公式的理解如下:在交換時, 只有收到貨幣部分才算是實現(xiàn)的收益。 例如公允價值100萬元,賬面價值為80萬元,收到補價10萬元。 如果銷售,實現(xiàn)的利潤為20萬元。100萬元的售價收益為20萬元, 那么收到的補價為10萬元, 確認的收益應該是20×10/100=2萬元 .
在非貨幣性交易中,如果同時換入多項資產,應當按照換入各項資產的公允價值與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對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總額進行分配,以確定各項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