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新教案之燭之武退秦師2

字號: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使之流利上口,起到增進對課文理解的作用。
    [教學步驟]一、檢查復習
    提問:《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記事詳細而又完整的 。
    回答:編年體史書。
    提問:《左傳》記敘的史實上起魯隱公元年,下迄魯哀公二十七年。這部史書對后世史學和后世文學都有極大影響。
    提問:請同學們翻譯下列句子,并簡述與其相關的史實。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1)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2)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學生稍作思考,然后一一作答)
    回答:(1)“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應譯為: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在與晉國結(jié)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jié)盟。“以其無禮于晉”則指公元前637年晉公子重耳出亡途中路過鄭國,鄭文公不禮之事?!扒屹E于楚也”指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戰(zhàn)前鄭文公背晉助楚,慫恿楚成王出兵作戰(zhàn),城濮之戰(zhàn),楚敗,鄭文公又與晉侯結(jié)盟之事。
    (2)“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睉g為:況且,您曾經(jīng)對晉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您。然而,他早上渡河歸晉,晚上就筑防御工事拒秦,這是您知道的。“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指的是公元前651年秦穆公擁立夷吾為晉惠公之事,“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則指夷吾公元前651年答應割讓晉河東之地予秦,而即位之后又反悔之事。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應譯為:假如沒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會有今天。這句話則指秦穆公在公元前636年幫助重耳成為晉國國君之事。
    二、指導朗讀,理清思路,簡析文意
    1.檢查朗讀情況,采用個別朗讀與集體朗讀的形式,抽查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掌握情況。
    2.教師作朗讀常規(guī)指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指反復誦讀,文意會愈加清晰,學習文言文更是如此。因此同學們要勤于讀,認真讀,非常投入地、研究性地讀。那么,如何才能讀好文言文呢?
    文言文朗讀應特別注意停頓、語速、重音、語氣等。
    關于停頓。朗讀時常在句子前后和中間作或長或短的停頓,一方面出于換氣的需要或使層次分明,另一方面為了充分表達思想感情。朗讀中的停頓一般有語法停頓和邏輯停頓。標點符號所表示的停頓和段落之間的停頓屬于語法停頓,標點符號的停頓長短為“、”〈 “,”〈 “;”〈 “:”〈 “?!?,“?”“!”〈 “……”,這個長短的確定也不是絕對的,應根據(jù)語言環(huán)境和表達的需要適當掌握和處理。段落內(nèi)部、句群之間的停頓要長些,段落之間的聽多又要稍長些。朗讀駢體文或詩歌,要注意節(jié)奏停頓,節(jié)奏停頓連而不斷,與“、”停頓稍有區(qū)別。另有邏輯停頓,在沒有標點符號處,為加強語氣、闡明觀點、表達感情,也應作停頓(這些將在具體的語段中提示)。
    關于語速。議論文和說明文以中速為宜,其他文體(如記敘類、抒情類)則依據(jù)情節(jié)的進展和感情表達的需要來安排。如內(nèi)容是激動、歡快、緊張,思想感情慷慨激昂、豪邁奔放時,語速要相對快一些;如內(nèi)容是痛苦、悲傷、低沉、抒情的時候,語速要相對慢一些。
    關于重音。朗讀時,句子中的某些詞語需要重讀,比如句子中作謂語的動詞要重讀。例如“晉軍函陵,秦軍汜南”中重讀的詞語為“軍”;表示性狀和程度的狀語常常也要重讀,如“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太后盛氣而揖之”中重讀的詞語應為“面”“盛氣”;表示性狀強調(diào)的定語要重讀,如“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中重讀的詞語應為“億丈”“不測”;表示結(jié)果或過程的補語要重讀,如“卻匈奴七百余里”“非抗于九國之師”,其中“七百余里”“九國之師”應重讀;疑問代詞、指示代詞常常需要重讀,如“當此之時……”“此四君者”中“此”要重讀。除以上五種外,句子中某些重要突出或強調(diào)的詞語常常也需要重讀,這是因不同的語境而定的,故放在具體篇目中指導。
    關于語氣、語調(diào)。古漢語中的語氣同現(xiàn)代漢語一樣,有陳述語氣、疑問語氣、祈使語氣、感嘆語氣,應讀出句子的特有語氣。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疑問語氣讀升調(diào),感嘆語氣讀降調(diào)。
    (這些內(nèi)容同樣用于其他篇目的朗讀指導,故后面將不在贅述)
    3.放錄音(提醒學生要認真聽)
    4.齊讀(速度較現(xiàn)代文要慢,句讀要清)
    5.指導學生誦讀、理解
    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來源:www.examda.com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是本段關鍵一句,語速要較慢,尤其是“且”處應稍作停頓,“也”字要拖長聲音。此句讀完,稍作停頓,再起后句“晉/軍函陵,秦/軍汜南”。“晉”“秦”之后要略作停頓。因為“軍”在此名詞活用為動詞,當“駐扎”講。
    (領讀,齊讀)
    提問:本段僅25字,卻道出很多內(nèi)容,有哪些?
    明確:①秦晉圍鄭,來勢兇猛;弱小鄭國,危如累卵。②“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既道出了秦晉圍鄭的原因,又暗示鄭國有機可乘,為“燭之武退秦師”埋下了伏筆。
    (嘗試背誦)
    第二自然段
    (讓一位誦讀基礎好的同學先讀一遍)
    誦讀指導:
    “國危矣”要讀出心情沉重之感。“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要讀得堅定,露出胸有成竹之意。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是燭之武對只能虛度人生的無可奈何慨嘆,要讀出傷感的基調(diào),而鄭伯,面對燭之武的牢騷,并沒有表現(xiàn)出絲毫的不滿,而是從諫如流,反省自己,情真意切,因此,鄭伯之言一定要讀得心平氣和。
    (領讀,齊讀)
    提問:面對為難,鄭國君臣的表現(xiàn)如何?
    明確:①佚之狐出謀劃策,力薦燭之武。②鄭伯從諫如流,情真意切,感動了燭之武。③燭之武面對鄭伯的誠意,深明大義,承擔了赴秦說秦師的重任。
    (齊讀)
    第三自然段
    (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誦讀指導:
    ①本段是全文的重點段落。燭之武“夜縋而出”,只身赴秦,以他的能言善辯說服了秦君。他的義無返顧,他的胸有成竹,他的不卑不亢、侃侃而談都需要在誦讀中表現(xiàn)出來,例如“秦、晉國鄭,鄭既知亡矣”一句,要讀得心平氣和,誠懇可信,博得秦君好感。充分表達出燭之武欲揚先抑的論辯技巧。
    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句,是言亡鄭只對晉國有利。但燭之武采用的是以退為攻的論辯技巧,因此要讀得平緩而又委婉。但“言用亡鄭以陪鄰?”這一反問句,語調(diào)要略高一些,反問語氣要讀出來;然后緩而較輕地讀出“鄰之厚,君之薄也”。因為這幾句話意在動秦伯之心,點明秦晉聯(lián)盟的虛偽性。
    ③“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句,則是燭之武另換角度,從禮儀上引誘秦伯,態(tài)度要更加誠懇,用中速讀,“若”字要拉長些,注意“共其乏困”中“共”的讀音。
    ④“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句,則是燭之武在析之以利害,誘之以利益之后更為成功的說服,即職責晉國的背信棄義和貪得無厭,因此讀時要有激憤之感,速度較前要快,尤其是“夫晉,何厭之有?”“若不闕秦,將焉取之?”兩句的反問語氣一定要讀出來。接著用平緩、誠懇的語氣讀出“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句。
    (領讀,齊讀三段)
    提問,在此段中,燭之武是如何說服秦伯退兵的?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本段的中心是燭之武說秦君,說辭僅125個字,卻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地道出了秦、晉聯(lián)盟的虛偽,亡鄭對秦的不利,晉國的貪得無厭和背信棄義,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題,句句打動對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辭令。
    (再齊讀一遍)來源:www.examda.com
    第四自然段
    誦讀指導: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微”后果作停頓,因“微”是連詞,表假設,為“假如沒有”之意,“夫人”的“夫”是指示代詞,為“那”?!耙蛉酥?而取蔽之”句“因人之力”后要略作停頓。
    (齊讀,然后指名學生讀)
    提問:本文是如何結(jié)尾的?
    明確:以晉文公再風云突變中,頭腦前行,毅然撤軍作結(jié)。而這也正是燭之武所想達到的目的。
    (齊讀課文)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小結(jié):秦晉圍鄭,鄭危在旦夕,“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佚之狐的力薦可謂慧眼識英雄,燭之武臨危受命,夜縋而出,智說秦君,秦穆公心悅誠服,秦軍乃還。晉文公面對風雨突變,亦毅然去之。鄭國忠于轉(zhuǎn)危為安。全文處處注意伏筆照應,故事情節(jié)波瀾起伏,繁簡得當,有始有終,層次井然,燭之武的智勇及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溢于字里行間。
    (結(jié)合板書,嘗試背誦)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完成課后練習第二、三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