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1998年4月8日,孫某購買了一輛黑色桑塔納轎車。同年4月9日,孫某與某保險公司簽訂了一份機動車輛保險單,約定:孫某為該桑塔納轎車投保包括機動車輛盜搶險在內的車輛損失險、第三者責任險、附加險全部險種,保險金額為185 000元;保險期限自1998年4月10日起至1999年4月9日,孫某交納了保險費。上述保險單背面附有機動車輛保險條款、機動車輛保險特約條款、機動車輛盜搶保險特約條款(代號G)等。1998年11月30日,孫某投保的桑塔納轎車在北京市S區(qū)孫某居住地被盜。當日,孫某向北京市公安局S區(qū)分局報案并通知了保險公司。后經公安機關偵查,該被盜車在新疆吐魯番市被發(fā)現(xiàn),且該車已被吐魯番市高某在不知是被盜車輛的情況下將車購得。1999年1月2日,北京市公安局S區(qū)分局派員前往新疆吐魯番提取被盜車輛,因購車人高某阻撓未能將車提回北京。孫某因此向保險公司提出索賠要求,但遭到拒絕,故孫某訴至法院,請求法院依法判決保險公司承擔保險責任。在庭審過程中,雙方爭議的焦點集中在對機動車輛盜搶保險特約條款第一條約定如何理解上。該條款規(guī)定:“保險車輛因全車被盜、被搶劫或被搶奪在3個月以上,經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未獲者,保險人對其直接經濟損失按保險金額計算賠償。”孫某認為,“經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未獲者”中“未獲者”指的是被保險人,因此在公安機關立案3個月后,孫某未獲得該車,保險公司就應承擔保險責任;而保險公司認為“未獲者”是指公安機關,不是指被保險人,現(xiàn)在公安機關已經實際掌握該車,保險公司就不應承擔保險責任。雙方對此各執(zhí)一詞。
在本案審理過程中,保險公司因此案專門對機動車輛附加盜搶險條款作了解釋,稱:全車盜搶險保險責任構成的條件是“滿三個月未查明下落,即下落不明”。另外,本案就盜搶保險特約條款第一條如何理解,向北京市公安局專門負責機動車盜搶案件的二處十隊咨詢,該處稱,“未獲者”應指公安機關。
處理意見
對保險公司是否構成保險責任產生了三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保險公司不構成保險責任。因為在機動車輛盜搶保險特約條款第一條中明確規(guī)定“經公安機關偵查未獲者”,就此語句在文字上的理解,很明顯“未獲者”指的是公安機關,而本案中公安機關已經實際掌握了被盜車輛,只是因為其他原因而未能將車發(fā)還失主,這不能認為是未獲。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是保險法規(guī)的監(jiān)督、實施者,他們的解釋體現(xiàn)的是保險法規(guī)的立法本意,具有一定的法律約束力,他們的解釋法院應予認可。另外,雖然市局二處十隊不是立法機關,沒有司法解釋權,但他們是具體的執(zhí)法機關,以往辦案的經驗也可以作為一個證明。因此,既然公安機關已經查獲被盜車輛,保險公司就不應承擔保險責任。
第二種意見認為保險公司構成保險責任。理由是孫某投保的車輛被盜后,該車在3個月內雖已被公安機關查獲,但盜車案尚未被破獲,現(xiàn)也無證據證明吐魯番市購車人高某的購車行為是惡意的,最后導致孫某對該車的權益無法實現(xiàn)。根據公平原則,保險公司應承擔保險責任。
第三種意見也認為保險公司構成保險責任,但理由與第二種意見不同?!吨腥A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30條規(guī)定:“對于保險合同的條款,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爭議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應當作出有利于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即不利解釋原則。根據此原則,在本案中孫某與保險公司對保險合同條款的爭議,法院應作出有利于孫某的解釋,那么保險公司就應承擔保險責任。雖然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作出了有關的解釋,但此解釋是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作出的,在與孫某簽訂保險合同時,并未交予孫某,也無證據證明對特約條款向孫某作過解釋,因此保險公司應承擔保險責任。
評析
筆者同意第三種意見,即適用不利解釋原則判決保險公司承擔保險責任。因為保險合同是一種格式合同,在當事人采用標準格式條款簽訂合同的情況下,提供標準條款的一方往往處于優(yōu)勢地位,對方的利益應當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這樣才能有利于維護雙方合同利益的平衡。簽訂保險合同的保險人和被保險人之間,被保險人是處于弱者地位的,從維護公平、保護弱者的目的出發(fā),《保險法》第30條規(guī)定的不利解釋原則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亦有類似的規(guī)定。雖然本案不應適用《合同法》,但對本案的處理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最后,本案適用不利解釋原則判決保險公司構成保險責任。
1998年4月8日,孫某購買了一輛黑色桑塔納轎車。同年4月9日,孫某與某保險公司簽訂了一份機動車輛保險單,約定:孫某為該桑塔納轎車投保包括機動車輛盜搶險在內的車輛損失險、第三者責任險、附加險全部險種,保險金額為185 000元;保險期限自1998年4月10日起至1999年4月9日,孫某交納了保險費。上述保險單背面附有機動車輛保險條款、機動車輛保險特約條款、機動車輛盜搶保險特約條款(代號G)等。1998年11月30日,孫某投保的桑塔納轎車在北京市S區(qū)孫某居住地被盜。當日,孫某向北京市公安局S區(qū)分局報案并通知了保險公司。后經公安機關偵查,該被盜車在新疆吐魯番市被發(fā)現(xiàn),且該車已被吐魯番市高某在不知是被盜車輛的情況下將車購得。1999年1月2日,北京市公安局S區(qū)分局派員前往新疆吐魯番提取被盜車輛,因購車人高某阻撓未能將車提回北京。孫某因此向保險公司提出索賠要求,但遭到拒絕,故孫某訴至法院,請求法院依法判決保險公司承擔保險責任。在庭審過程中,雙方爭議的焦點集中在對機動車輛盜搶保險特約條款第一條約定如何理解上。該條款規(guī)定:“保險車輛因全車被盜、被搶劫或被搶奪在3個月以上,經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未獲者,保險人對其直接經濟損失按保險金額計算賠償。”孫某認為,“經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未獲者”中“未獲者”指的是被保險人,因此在公安機關立案3個月后,孫某未獲得該車,保險公司就應承擔保險責任;而保險公司認為“未獲者”是指公安機關,不是指被保險人,現(xiàn)在公安機關已經實際掌握該車,保險公司就不應承擔保險責任。雙方對此各執(zhí)一詞。
在本案審理過程中,保險公司因此案專門對機動車輛附加盜搶險條款作了解釋,稱:全車盜搶險保險責任構成的條件是“滿三個月未查明下落,即下落不明”。另外,本案就盜搶保險特約條款第一條如何理解,向北京市公安局專門負責機動車盜搶案件的二處十隊咨詢,該處稱,“未獲者”應指公安機關。
處理意見
對保險公司是否構成保險責任產生了三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保險公司不構成保險責任。因為在機動車輛盜搶保險特約條款第一條中明確規(guī)定“經公安機關偵查未獲者”,就此語句在文字上的理解,很明顯“未獲者”指的是公安機關,而本案中公安機關已經實際掌握了被盜車輛,只是因為其他原因而未能將車發(fā)還失主,這不能認為是未獲。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是保險法規(guī)的監(jiān)督、實施者,他們的解釋體現(xiàn)的是保險法規(guī)的立法本意,具有一定的法律約束力,他們的解釋法院應予認可。另外,雖然市局二處十隊不是立法機關,沒有司法解釋權,但他們是具體的執(zhí)法機關,以往辦案的經驗也可以作為一個證明。因此,既然公安機關已經查獲被盜車輛,保險公司就不應承擔保險責任。
第二種意見認為保險公司構成保險責任。理由是孫某投保的車輛被盜后,該車在3個月內雖已被公安機關查獲,但盜車案尚未被破獲,現(xiàn)也無證據證明吐魯番市購車人高某的購車行為是惡意的,最后導致孫某對該車的權益無法實現(xiàn)。根據公平原則,保險公司應承擔保險責任。
第三種意見也認為保險公司構成保險責任,但理由與第二種意見不同?!吨腥A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30條規(guī)定:“對于保險合同的條款,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爭議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應當作出有利于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即不利解釋原則。根據此原則,在本案中孫某與保險公司對保險合同條款的爭議,法院應作出有利于孫某的解釋,那么保險公司就應承擔保險責任。雖然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作出了有關的解釋,但此解釋是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作出的,在與孫某簽訂保險合同時,并未交予孫某,也無證據證明對特約條款向孫某作過解釋,因此保險公司應承擔保險責任。
評析
筆者同意第三種意見,即適用不利解釋原則判決保險公司承擔保險責任。因為保險合同是一種格式合同,在當事人采用標準格式條款簽訂合同的情況下,提供標準條款的一方往往處于優(yōu)勢地位,對方的利益應當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這樣才能有利于維護雙方合同利益的平衡。簽訂保險合同的保險人和被保險人之間,被保險人是處于弱者地位的,從維護公平、保護弱者的目的出發(fā),《保險法》第30條規(guī)定的不利解釋原則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亦有類似的規(guī)定。雖然本案不應適用《合同法》,但對本案的處理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最后,本案適用不利解釋原則判決保險公司構成保險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