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免費義務教育設淘汰制度

字號:

法國孩子生活條件優(yōu)越,根本不知道努力!我們做父母的看著他們優(yōu)哉游哉的樣子,真是急死!孩子從不考慮,未來跟他競爭的,根本不是他周圍的同學,而是全法國全歐洲全世界的精英,他怎么就沒一點緊迫感?”翻譯薩賓娜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的抱怨讓記者吃驚:難道法國的孩子也很累?法國的父母也很急?
    “當然累了!法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要面臨淘汰,壓力很大?!狈▏鴩窠逃繃H教育中心的扎巴爾蒂女士回答得斬釘截鐵。本來,記者是帶著滿腦子的素質教育理念來到法國的,希望看看法國的學生是如何被素質教育快樂教育的。既然如此,記者決定轉而走訪法國學生是如何應試的。
    11歲,就開始被分層全免費的教育也無法遏制擇校
    據(jù)扎巴爾蒂女士介紹,法國孩子11歲,也就是小學五年級時要參加全國性的畢業(yè)考試,以此評價學生在小學獲得了多少知識,是否達到標準?!安顚W生會被留在差學校?!彼嬖V記者,按規(guī)定小學五年級只能留兩個小時的家庭作業(yè),可為了能考出好成績,那些成績不太好的孩子就會被父母額外地增加很多功課,學習時間非常長,“家長也很累,很緊張”。
    她證實,像薩賓娜這樣憂心忡忡的父母并不少,可憐天下父母心,世界上的父母可能都是一種心態(tài),要讓孩子享受好的教育,擠入社會的更高層。她們會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就教孩子認字母,讓他們開始學習閱讀。
    位于巴黎中心富人區(qū)的大路易高中,已經有幾百年歷史,走出了一代代的高級官員。家長們認定,只要孩子上了這所中學,就是一條腿邁進了社會精英階層。于是,大家八仙過海各展其能,有人因為政府規(guī)定孩子應就近入學,家里又買不起附近的房子,就租下當?shù)鼐频甑姆块g,以常住酒店為名來為孩子報名;有人借口普通學校缺乏有特色的選修課,為了學特種技能,必須進這所精英中學。有教育部官員告訴記者,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到大路易中學,聲稱孩子特別熱愛中國文化,而自己就近入學的學校沒有中文選修課,所以孩子非上這里不可。
    “家長想盡辦法讓孩子擠進重點中學”。巴黎學區(qū)區(qū)長(相當于中國的省市教委主任)布朗沙爾先生告訴記者,他要讓教育更均衡,給所有中小學相同的資金,把大路易高中的老師與其他學校的同級老師收入拉平,“我的使命是讓所有學校都達到中等水平,學生學習再差也必須接受教育”。但一位教育部官員告訴記者,法國的好老師確實被分到了好學校。
    既然法國從幼兒園到大學都是免費的義務教育,大路易高中自然無法拒絕各種各樣的申請,于是,這所學校建立了極其嚴厲的淘汰制度。你進來可以,但想風風光光地出去可就難了。比如,這里高中一年級招收了100名學生,經過殘酷地考試篩選,通過家長委員會和校方的甄別,二年級期末一下會淘汰幾十人,而到了三年級,就只剩下不到50人了。這種金字塔式的中學結構,確實能讓學生和家長感到如履薄冰,所有學生在中學幾年里不敢有絲毫放松,競爭的失利就導致自己以前的奮斗泡湯。當然,被淘汰掉的孩子會順理成章地被其他中學接收,因為在16歲以前,接受教育是公民的義務。
    “那些數(shù)學、歷史不好的初中生非常自卑,有被歧視排斥的感覺,他們沒有選擇,只能進入職業(yè)教育。不過他們重新選擇后很快就恢復了自信”。法國教育部職教培訓處負責人托可密女士從側面印證了普通中學的學習壓力。
    “大學校”里競爭殘酷畢業(yè)前通過排名推薦工作
    “法國需要理科人才!法國更需要工程師!”一位法國教育部官員這樣介紹本國的教育重點。
    那考上理科高校是否就繞過了考試和篩選?
    回答還是否定的。
    在法國上大學并不難,學生必須參加由拿破侖創(chuàng)立的高中畢業(yè)會考,每年有67%的高三學生通過,他們可以自然進入大學階段。
    但是痛苦在后面。你即使拿到了大學文憑,就業(yè)并不容易,工資待遇也會一般般。法國的高等教育是大眾教育和精英教育并存的,那些有理想的高中畢業(yè)生會選擇參加大學校的預科班,經過兩到三年頭懸梁、錐刺骨的學習和考試進入大學校。法國的大學與大學校雖然只是一字之差,畢業(yè)后學生的層次卻有巨大的差別,換句話說,大學校畢業(yè)的學生被認為是國家的棟梁。大部分學生不僅不需要付學費,而且每月能獲得折合人民幣1萬多元的獎學金,還不需要像其他法國工作人員那樣繳稅。他們是真正的天之驕子,法國教育部從不吝惜給這群考試英雄反復投資。據(jù)介紹,擁有高中畢業(yè)會考證書的學生只有2%能進入大學校。
    綜合理工大學,也就是的巴黎高科,法國駐華使館的新聞參贊貴永華先生評價這所大學為法國的清華,是法國培養(yǎng)國家欣賞的工程師的學校。成績一般的學生是不敢問津此校的,通常,一年會有4000人通過兩到三年的預科班學習沖擊該校的錄取分數(shù)線,而綜合理工大學一年多也就招收400名學生。剩下100個名額屬于留學生。
    綜合理工大學是一所講考試排名的大學校,它的排名甚至會影響一個學生的命運。比如,綜合理工大學的入學考試,有6大科類,考試的狀元就是當年法國重大節(jié)慶的旗手。特別是國慶日,6個狀元穿著法蘭西的軍裝舉著國旗走在學生方陣的前面,接受國家元首的檢閱,享受高的榮耀!
    近,這所盛產考試英雄的學校淘汰了一名法國學生,他有4門課不及格,學習出現(xiàn)困難,但他馬上被另一家大學校錄取,理由是他能考進綜合理工就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優(yōu)秀。學校的一位老師告訴記者,他們畢業(yè)前大排名的前100位會去路橋和礦業(yè)部門當公務員,不僅不需要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而且可以直接成為高級官員。
    來自中國的留學生說在法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殘酷考試
    記者采訪到了幾位在綜合理工大學學習的中國留學生,他們來自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和復旦大學,據(jù)他們說自己在國內都是班里的前幾名。
    “為什么給綜合理工的狀元這么高的榮譽?怎么認定他們不是高分低能的學生呢?”記者問。留學生們笑了,法國前總統(tǒng)德斯坦就曾經是一名旗手。這位被譽為歐盟之父的前總統(tǒng)剛剛訪問了中國,他退休多年,在法國仍有巨大的影響力。
    焦陽是武漢大學數(shù)學試驗基地畢業(yè)的,他跟記者沒聊幾句話就要離開,他解釋,“我是畢業(yè)班要準備考試”?!澳銈兣驴荚噯??中國學生被認為是考試機器呀,你們通過一段時間的適應,考試成績難道不能和他們一較高低嗎?”來自清華的史佳祎這樣描繪他的法國同學:“他們很厲害,即使不努力學習考試也非常棒,這主要是他們在預科班學得太苦了,為了考進來,他們在數(shù)學、物理、生物、信息這些課程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很善于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進入這個學校以后,關鍵的考試是在入校兩年后,考完全年級大排名。上海來的陸盛解釋,一個年級500名學生,中國人進入前100名簡直難上加難。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留學生創(chuàng)出過進入前20名的好成績,但這些年不行了?!拔矣X得就是擴招鬧的,從中學就開始說減輕負擔,大家都覺得跟考試有仇,可不考試怎么能遴選出精英人才和研究人才?”學習汽車專業(yè)的盧璐非常贊同考試篩選人才,認為不用考試這種方式,質量必定無法保障。
    “你們是害怕法國文化課吧?中國是數(shù)學大國,教育水平很高,你們在這里考數(shù)學應該感覺得心應手吧?”記者有點不服氣。幾個學生幾乎同時搖頭,法國人很重視工程師人才的培養(yǎng),數(shù)學是他們重視的科目。不光是數(shù)學,其他的理科考試題他們都很重視考查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和數(shù)學邏輯。
    留學生們普遍反映,他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殘酷的考試。盧璐來該校后,體育課選修了皮劃艇項目。像所有中國留學生一樣,每周6小時,他從不缺課。但盧璐在上海上大學的時候并不喜歡體育,為什么來到這里就對體育突然間如此熱衷,是不是學校有要求,缺課會扣分嗎?
    “不是的,我剛來的時候身體不強壯,像個豆芽菜,沒有體力根本考不了試”。這些留學生告訴記者,學校作業(yè)多不說,考試也非常漫長。一年兩次,每次長達一周。盧璐說,從早晨8點開始,一門考試4個小時,到了12點老師突然興起,要再加考半小時,題目根本做不完。一個中國學生甚至報名美式橄欖球,寧可經常一瘸一拐上課,也要鍛煉出能拼的體力。他們的校訓是“為了國家為了科學為了榮譽”,他們要以此激勵自己的斗志。
    關鍵是考試怎么考答案并不重要,邏輯能力決定成績
    “17世紀、18世紀我們的傳教士到了中國,他們認為科舉制度是非常高明科學的,所以帶了回來。我們現(xiàn)在的大學??荚嚲蛠碓从谥袊目婆e教育?!狈▏硪凰琶壳暗膶W?!屠柚醒肜砉ご髮W的副校長格里姆這樣評價學校的考試。
    格里姆先生認為,考試并不可怕,關鍵是這個試怎么個考法。
    “標志先生從我們學校畢業(yè),他沒學過汽車工業(yè),卻創(chuàng)立了的汽車品牌。艾菲爾先生學的是化學,沒學過力學,卻建造出艾菲爾鐵塔。重要的是給學生廣闊的通才教育,然后檢查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彼f。
    綜合理工大學的留學生告訴記者,在他們學校,考試時老師問你一個問題,其實并不要求你馬上得出答案。你的答案對與錯他認為并不重要,老師關注的是你在他一連串的追問和提示后體現(xiàn)出的邏輯能力。也許你的答案對了,但終的成績并不高。
    巴黎中央理工的留學生鞠曉恩這樣理解法國的考試,“他們不主張視角狹窄的專業(yè)考試,因為歐洲很多大學認為,只鉆研一個學科,無法很好地理解自己的學科和整個科學的關系,”他們考查的是你是否具備掌握知識的方法,看你是否具備了更深邃的思維,而不只是某些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