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簾幽夢玩轉歐洲 德國·印象

字號:

一、“城里人”的素質
    我們是住在西班牙的,以歐洲人的觀點來看恐怕應該算是鄉(xiāng)下人了,因此當我們乘上英國航空公司的波音客機來到歐洲繁榮而又繁忙的名城——法蘭克福時,我們興奮地心想:鄉(xiāng)下人終于進城了。就象是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我們不僅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也對“城里人”的生活狀態(tài)十分羨慕。
    當天到達市中心時正值傍晚,冬日里天黑得尤其早,我們手中的一份地圖標注著密密麻麻看不懂的德文,想很快找到我們預定好的旅店只有向路人請教了。
    先生和我均認為德國人素質普遍比較高肯定能講英文的,于是先生逢人便問,從年輕店員、學生到中年路人甚至老年乞丐一個也不放過,結果令我們非常失望,所有人都回答說因英文不好解釋不清幫不上忙,我們非常泄氣,拖著三只手提箱踩著異鄉(xiāng)冬夜的積雪漫無目的的尋找著熟悉的路牌名,這時的我們開始抱怨“城里人”的語言素質不太令人滿意。
    轉過了許許多多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街口,仿佛仍然回到了原地一般讓人失望,這時終于遇到一位濃妝艷抹的女郎會講英文,并且她很熱心地將我們送到了預定好的旅館,旅館的大門已經關上,這位女郎又熱心地按下接待處的門鈴以快速的德文與接待員小姐交談,一會兒大門開了,我們反復向女郎道謝,女郎笑盈盈地離開了。我們心想:城里素質好的人還是很多的,這位女郎就是一個。
    我們乘電梯上樓來到旅店的接待處登記時,已經換成是一位眼鏡先生值班了,眼鏡片后面閃爍著一雙非常機敏的小眼睛,他仔細查看了我們的身份證件以及網上預定單后小心翼翼地向我的先生詢問:“您的飛機到達時間是下午三點,為什么到這么晚才來住店呢?”
    先生到過歐洲許多的城市,借住過各種類型的不同旅店,可是從來沒有店員問過這樣的問題,先生一時語塞顯得很尷尬。店員又瞟了瞟我和孩子,壓低聲音對我先生說:“他們和你合住一間嗎?”“那當然,這是我太太,那是我兒子嘛?!毕壬鷮Φ陠T的古怪表情非常惱火,可店員好像一點兒也沒察覺。
    這時,又有一對男女來登記住店,女人也是濃妝艷抹得厲害,我們趕快退向一邊讓路,店員向我先生使了個眼色并且以很快的速度為他們倆先辦好了登記入住手續(xù)。我和先生這時才忽然明白,原來這家店員認為我們與剛才的那種“職業(yè)女郎”產生了什么瓜葛呢。一想到被我們敬為“救星”的女郎竟然是操那種職業(yè)的,除了惋惜和可憐之外,我還感覺這個世界,這個城里人的世界有些黑白顛倒。
    夜里我們怎么也無法入睡,旅店的房間陳舊而潮濕,也不知是不是心理原因在作怪,還感覺房間里有股發(fā)霉的怪味,孩子爬在地毯上玩忽然看見他手里多了一只小藥瓶,里面有藍色的、白色的和紅色的小藥丸,我的神經一下子高度緊張起來,奪過那只藥瓶扔進垃圾桶,一定是工作人員打掃衛(wèi)生時遺漏了的。
    趁著毫無睡意,先生翻開那張地圖細細研究,這時才發(fā)現(xiàn)我們借住的旅店處于“紅燈區(qū)”,紅燈區(qū)里的酒店和商店、酒吧大都亮著一顆紅色的心形霓虹燈為標記,也就是表示進行“愛”之交易的,所以不能怪“城里人”素質差,而是我們初來乍到入了“紅”窩。這樣,我們決定第二天一早就趕快撤離此地。
    我們拖著手提箱走了很遠,感覺是徹底脫離了“紅區(qū)”,住進了一家非常豪華新穎的青年旅館,價格竟很公道,接待處的年輕服務人員都掛牌服務,房間寬敞又明亮,從講英文的服務員手中接過鑰匙時,我先生隨口說了一句:“你們旅店很舒適,那一家不太好,我們昨晚住的?!?BR>    服務員忽然沉下臉,說道:“您確定只住一晚嗎?我們這里至少是兩晚上起住,還有您有孩子必須加一張兒童床20歐元,不過早餐就沒有了?!蔽覀兌疾幻靼姿膽B(tài)度會轉變得這樣快,入住手續(xù)已經辦完了怎么還會增加那么多附加條件,可能因為我們是從“紅區(qū)”來的緣故。
    “城里人”素質真不高。
    二 、吃錢吃時間的博物館
    法蘭克福并不大,按照我們原先的計劃準備停留五天,現(xiàn)在看來一天時間就足可以游覽完畢了,而我們因為青年旅館的“盛情挽留”,這樣在法蘭克福已經停留了三天,第一天的游覽還比較新鮮,接下來就覺得沒有什么有趣又值得紀念的去處了。
    當時聽說法蘭克福以文化藝術著稱,剛剛開過法蘭克福車展以及電影資料展覽和古埃及出土文物展覽。各種展覽大都陳列在古老的博物館里,在歐洲就應該去博物館領略風土人情,既然我們的時間充裕就打算去博物館了。
    這是一家繪畫藝術展博物館,我們進了大門閱讀了宣傳書才弄明白。排隊等候買入場券時,我特意準備好幾個歐元硬幣,因為按照我們的經驗博物館的門票價格幾塊錢就解決了,何況先生可以出示學生卡以便得到更多的優(yōu)惠。
    我們以為是聽錯了,我們一家三口進入一家博物館的門票價格竟然相當于入住高級賓館的價格,先生只有取出信用卡支付門票,我有點被這樣昂貴的代價嚇怕了,想打退堂鼓,可先生已經決定非要把這博物館探個究竟,于是我們舉著那張昂貴的入場券開始了一次與我們極不相稱的參觀游覽。
    門衛(wèi)高大而威嚴,除了要檢驗我們的票據以外還要求我們去門房寄存背包和外套,每一樣物品1.5個歐元,我準備的硬幣都不夠用了。接著進入第一道門觀看了一場關于幾位名畫家之間友情的電影,結束之后有人根據興趣尋找自己喜愛的畫家的作品展室。我們因為對藝術一竅不通正在為如何打發(fā)這昂貴的時間而發(fā)愁,這時候聽見沿著旋梯向上的開闊大廳里有誘人的音樂響起,不知不覺地被音樂吸引了去。
    樓上的大廳里正在進行著一場“動手學名家”的論壇,管理人員聽說我們是從西班牙來的就讓我們臨摹凡高,我硬著頭皮上陣把畫筆和油彩弄得一團糟,最后得到另一位管理人員幽默的評價“有畢加索的風格”。
    時間過得很快,已是午后時分了,我們簡單用完餐再想參與這種有趣的藝術游戲時,沒有想到我每觸摸一下畫布油彩警報就會立刻響起,管理人員會不再幽默地警告:時間已過,請勿觸摸。
    每一個博物館就像一座城堡,需要參觀的內容太多了,并且每一樣內容也是以時間和金錢的昂貴代價來換取的,本來以為一天之內可以走馬觀花地參觀完博物館區(qū)的所有展覽,現(xiàn)在看來簡直不可能。
    三、湄茵河畔
    按照地圖的指示,我們沿著小路走,又跨過一條馬路,湄茵河就橫在眼前了,信步踏上斜拉索的大橋,湄茵河在灰蒙蒙的新年早晨顯得有點神秘。
    湄茵河是我們本次旅行的重點項目,因此我們事前有過隆重的準備,閱讀了旅游手冊,有這樣的描述:“1845年維多利亞女王偕同她的德國夫君艾爾伯特王子,冒著傾盆大雨到此一游,對這里的景色贊不絕口?!?BR>    這兒就是德國詩人夢中的人間樂園,歌德譽之為“上帝賜福之地”,劇作家克萊斯特則稱之為“大自然的樂土”。
    看到這樣令人心動的文字,我早已對湄茵河作出種種想象,想象中的美麗必定是抽象的,只有親眼見過,讓景物在自己的記憶中沉淀下來,方能過濾出屬于自己的印象,可是眼前出現(xiàn)的這條河流并非我想象中的模樣,她河床不寬,河水渾濁,遠遠比不上我們家鄉(xiāng)的河流,倒是河對面斜坡上的歐式景致十分醒目,高聳尖頂?shù)慕烫?,錯落有致的建筑勾勒出河畔油畫般的特色,尤其是在新年伊始的早晨,我望著在峽谷和山丘之上整齊的葡萄園開始想家了。
    羅馬廣場在湄茵河的北邊,據說她是法蘭克?,F(xiàn)代化城市面貌中保留中古特色的廣場。
    天空開始飄起霏霏細雨,這就是歐洲冬日的味道,我們從街邊商販手中購買的雨傘起了很大作用。撐起一把雨傘漫步在中古街道上,真是從未體驗過的感覺。周圍分別是有哥特式華麗外表的帝國大教堂和曾經加冕過十個皇帝的羅馬廳,還有一排古色古香的木質民宅。
    廣場西側屹立著三個山形墻的建筑,紅色的人字型屋頂格外引人注目,這種屋頂就是法蘭克福的象征,圣誕節(jié)的氣氛還沒有褪去:一個個靈巧的圣誕老人玩偶正沿著窗子爬向屋頂?shù)臒焽?,這樣的搭配俏皮而滑稽,讓人在感受嚴肅的中古氛圍時忍俊不住。
    漫步在眾多皇帝曾經走過的廣場上,體會和感受著從前的那種美與靜。兩旁是未被損壞的歌特式和文藝復興式的建筑;走進彎彎曲曲的長廊,一座鐘樓一個巷口都藏著一段故事,都是一段歷史的延續(xù)。這是一段帶著美好詩意的旅程,宛如時光倒流……
    湄茵河畔的生活寧靜而幸福。
    四、拜訪歌德
    如果說湄茵河培育出了法蘭克福的城市文明,那么也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養(yǎng)育出了歌德這樣的文學偉人。讀了《少年維特的煩惱》認識了歌德,又讀了《浮士德》竟開始不懂歌德,這究竟是位怎樣的偉人?他竟有如此叛逆和壓抑的精神特質。不曾想我會有一天來到他的故居尋找我的答案。
    歌德的故居就位于離湄茵河岸不遠的社區(qū)內,我有心理準備,雖然當時陰冷的空氣直刺入骨,我仍是懷著一種靜謐的心境,打算在雅致的故居里徜徉、將名人的音容笑貌描摹。我想,世界上每一座名人的故居都是一段奇妙的故事,想必她不是我們這樣步履匆匆的過客頃刻間能讀懂的。
    小心翼翼地,我們順著瞻仰的人群來到達赫施格勒本大街23/25號,走近刻滿斑駁歲月痕跡的歌德故居,那是一座用紅褐色沙礫石建造的四層小樓,大門前有一尊歌德雕石頭像,樓下有一處后花園,以現(xiàn)代人的眼光來看雖說有些簡陋,可仍能判斷出它的主人家庭從前的殷實與富足。
    從外觀的建筑設計、造型藝術和室內考究的家具陳設,可以看出主人昔日的貴族氣息與富有的生活痕跡:一層是廚房、餐廳,二層是洛克可風格沙龍和音樂室,其中的“北京廳”讓我長久地駐足了,不為別的目的,只是因為豪華的宴會廳、音樂室里彌漫著濃厚的中國氣息:
    墻壁上貼著山水、亭臺、垂柳和披蓑戴笠垂釣漁夫的中國貼畫,深紅色的大窗簾、深紅色的沙發(fā)椅處處體現(xiàn)中國古特色,三層是歌德出生的地方,至今還陳列有刊登歌德出生消息的報紙,四層是歌德的書房,他的手跡、信箋和私人用物都完整地保存在這里。
    整幢樓房共有20多個房間,均寬敞而精致。我于是羨慕歌德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度過童年、少年和青年的大好時光,直到26歲后才離開。童年的歌德幸運而富有,父親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后擔任皇帝的顧問,母親是市長的千金,17歲便出嫁。特殊的家庭背景為童真的小歌德鋪撒下一條快樂美滿的小徑,湄茵河畔那奇妙浪漫的自然人文景致鑄造了一代風流人物。
    按理說,生活在如此優(yōu)越環(huán)境里的歌德,應該不會有他書中那般憂傷和悲苦情思的,不知為什么他的心靈竟如此難以得到滿足,這真讓人難以理解,我就是懷著這樣的矛盾心情走近歌德的。
    為了尋覓答案,我站立在歌德故居三層的那間安靜小屋,那是他最喜歡的地方,他常常獨自透過窗欞靜靜地遙望四周景色:古老的城墻、院落以及日出日落變幻無窮的霞光,一條細長的青石路伸向多情的湄茵河,一頭是從前的老屋子;另一頭布滿了后人的足跡,庭院深深、落葉點點、綠苔斑斑,這些難道就是年輕的歌德憂郁情思的源泉嗎?我忽然這樣想,恐怕我終于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