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析主要考查應試者準確理解、綜合分析文字資料、圖表資料和統(tǒng)計資料的能力。這部分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某項工作或任務的進展和完成情況作出評價;二是對被研究的統(tǒng)計規(guī)律、現(xiàn)象之間的依存關系加以闡述;三是對被研究現(xiàn)象的未來趨勢及其變化特征進行預測。要求應試者在閱讀給定資料的基礎上直接觀察,或者通過指標換算、分析、比較或綜合判斷等過程,作出符合資料實際情況的結論來。
資料分析的基本方式:首先提供一組資料,這組資料可能是一個統(tǒng)計表,一個統(tǒng)計圖,或者是一段文字,在閱讀資料之后對應地有幾個問題要求應試者根據資料提供的信息進行推理和判斷,然后再從問題后面的四個備選答案中找到正確的答案。
問題的難度層次大致分三級:第一級是基本層次。這一層次的問題一般在閱讀資料之后就可以在資料圖表中直接找到答案。如:判斷極值、變化的明顯特點及趨勢等;第二級是中等層次,這一層次的問題常常要經過一定的運算和對資料進行一定的綜合分析之后才能得出正確答案。第三級較高層次,這一層次的問題往往有一定難度,不僅需要對問題進行正確的判斷和推理,甚至有的問題還要運用相關背景知識才能得出正確答案。
注意:資料分析的題大部分屬于基本和中等層次的問題,難題很少,所以應對資料分析的關鍵是要給它時間,以保證自己該拿到的分數(shù)全部拿到。
例題解析:2005年中央乙類真題
甘肅省酒泉市是我國最適宜種植棉花的地區(qū)之一。2004年全市棉花種植面積達到66.06萬畝,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35%。棉花已成為帶動酒泉農村經濟發(fā)展的支柱產業(yè),已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手段,已成為促進縣域經濟發(fā)展、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全市棉花生產有了較快發(fā)展。棉花種植面積由1983年的10.54萬畝發(fā)展到2003年的58.74萬畝,增長4.57倍,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比重由1983年的6.45%升到2003年的30.8%;棉花總產量(皮棉)由1983年的0.65萬噸增加到2003年的6.67萬噸,增長9.26倍。通過多次更新更換優(yōu)良品種,大力推廣地膜覆蓋、雙株雙層、化學調控、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有效地促進了棉花單產的提高。1983年棉花平均單產為61.67公斤/畝,1993年為76.62公斤/畝,2003年達到113.55公斤/畝。20世紀80年代初,全市五個農業(yè)縣(市)有40多個鄉(xiāng)(鎮(zhèn))種植棉花。隨著種植結構不斷調整,棉花生產逐步向氣候條件適宜、種植基礎好、產量水平高的優(yōu)勢區(qū)域集中。2003年,金塔、敦煌、安西三個植棉縣(市)的棉花種植面積之和分別占全市和全省棉花種植面積的92.53%和75.02%,總產量分別占全市和全省棉花總產量的91.25%和77.02%。
1.酒泉市2004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比1983年約( )。
A.少25萬畝 B.少45萬畝 C.多25萬畝 D.多45萬畝
『答案』C
『解析』 2003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58.74÷30.8%)≈163.4;2004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66.06÷35%)≈188.7,2004年農作物播種面積比2003年多25.3萬畝。
2.根據上述資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2004年酒泉市全市棉花種植面積高于2003年
B.1983年至2003年間,酒泉市棉花平均單產增長接近1倍
C.2004年酒泉市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低于2003 年
D.金塔、敦煌、安西三個植棉縣(市)的棉花平均單產高于酒泉全市的棉花平均單產
『答案』D
『解析』逐項來看,棉花種植面2003年為58.74萬畝,2004年66.06萬畝,所以A正確;1983年棉花平均單產為61.67公斤/畝,2003年達到113.55公斤/畝,增長約為(113.55-61.67)÷61.67≈84%,所以B基本正確;2003年全市總播種面積為58.74÷30.8%≈190.7,顯然高于2004年188.7(數(shù)字來源于121題解析),所以C答案正確;而D則顯然為錯誤答案。D的錯誤在于,每市單產量=(6.67萬噸×91.25%)÷(58.74萬畝×92.53%)≈0.1115噸/畝,即111.5公斤/畝低于全市平均產量113.55公斤/畝。
3.2003年,甘肅省全省棉花總產量約為( )。
A.8萬噸 B.9萬噸 C.10萬噸 D.11萬噸
『答案』A
『解析』金塔、敦煌、安西三個縣種綿總產量=(6.67萬噸×91.25%)=6.086萬噸;三縣占全省總產量的77.02%,所以全省總產量為6.086萬噸÷77.02%≈7.90萬噸。
4.根據上述資料,不是酒泉市的棉花生產特點的是( )。
A.種植面積擴大,產量增加 B.科技投入增加,單產增高
C.布局逐步優(yōu)化,集中度提高 D.品種不斷增加,品質不斷改善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沒有明確提出“種棉品種不斷增加”的內容,所以D答案不正確。
5.1983年至2003年間,酒泉市增長速度最快的是( )。
A.棉花種植面積 B.棉花種植面積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比重
C.棉花總產量 D.棉花平均單產
『答案』C
『解析』從材料可以知道,1983年到2003年期間,棉花種植面積增長4.75倍;棉花種植面積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重增長可以用30.8%÷6.45%-1≈3.78倍;棉花總產量增長9.26倍;棉花平均單產增長為113.55÷61.67-1≈0.84倍。從而可以知道此期間該市增長最快的是棉花總產量,故選擇C。
資料分析的基本方式:首先提供一組資料,這組資料可能是一個統(tǒng)計表,一個統(tǒng)計圖,或者是一段文字,在閱讀資料之后對應地有幾個問題要求應試者根據資料提供的信息進行推理和判斷,然后再從問題后面的四個備選答案中找到正確的答案。
問題的難度層次大致分三級:第一級是基本層次。這一層次的問題一般在閱讀資料之后就可以在資料圖表中直接找到答案。如:判斷極值、變化的明顯特點及趨勢等;第二級是中等層次,這一層次的問題常常要經過一定的運算和對資料進行一定的綜合分析之后才能得出正確答案。第三級較高層次,這一層次的問題往往有一定難度,不僅需要對問題進行正確的判斷和推理,甚至有的問題還要運用相關背景知識才能得出正確答案。
注意:資料分析的題大部分屬于基本和中等層次的問題,難題很少,所以應對資料分析的關鍵是要給它時間,以保證自己該拿到的分數(shù)全部拿到。
例題解析:2005年中央乙類真題
甘肅省酒泉市是我國最適宜種植棉花的地區(qū)之一。2004年全市棉花種植面積達到66.06萬畝,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35%。棉花已成為帶動酒泉農村經濟發(fā)展的支柱產業(yè),已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手段,已成為促進縣域經濟發(fā)展、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全市棉花生產有了較快發(fā)展。棉花種植面積由1983年的10.54萬畝發(fā)展到2003年的58.74萬畝,增長4.57倍,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比重由1983年的6.45%升到2003年的30.8%;棉花總產量(皮棉)由1983年的0.65萬噸增加到2003年的6.67萬噸,增長9.26倍。通過多次更新更換優(yōu)良品種,大力推廣地膜覆蓋、雙株雙層、化學調控、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有效地促進了棉花單產的提高。1983年棉花平均單產為61.67公斤/畝,1993年為76.62公斤/畝,2003年達到113.55公斤/畝。20世紀80年代初,全市五個農業(yè)縣(市)有40多個鄉(xiāng)(鎮(zhèn))種植棉花。隨著種植結構不斷調整,棉花生產逐步向氣候條件適宜、種植基礎好、產量水平高的優(yōu)勢區(qū)域集中。2003年,金塔、敦煌、安西三個植棉縣(市)的棉花種植面積之和分別占全市和全省棉花種植面積的92.53%和75.02%,總產量分別占全市和全省棉花總產量的91.25%和77.02%。
1.酒泉市2004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比1983年約( )。
A.少25萬畝 B.少45萬畝 C.多25萬畝 D.多45萬畝
『答案』C
『解析』 2003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58.74÷30.8%)≈163.4;2004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66.06÷35%)≈188.7,2004年農作物播種面積比2003年多25.3萬畝。
2.根據上述資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2004年酒泉市全市棉花種植面積高于2003年
B.1983年至2003年間,酒泉市棉花平均單產增長接近1倍
C.2004年酒泉市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低于2003 年
D.金塔、敦煌、安西三個植棉縣(市)的棉花平均單產高于酒泉全市的棉花平均單產
『答案』D
『解析』逐項來看,棉花種植面2003年為58.74萬畝,2004年66.06萬畝,所以A正確;1983年棉花平均單產為61.67公斤/畝,2003年達到113.55公斤/畝,增長約為(113.55-61.67)÷61.67≈84%,所以B基本正確;2003年全市總播種面積為58.74÷30.8%≈190.7,顯然高于2004年188.7(數(shù)字來源于121題解析),所以C答案正確;而D則顯然為錯誤答案。D的錯誤在于,每市單產量=(6.67萬噸×91.25%)÷(58.74萬畝×92.53%)≈0.1115噸/畝,即111.5公斤/畝低于全市平均產量113.55公斤/畝。
3.2003年,甘肅省全省棉花總產量約為( )。
A.8萬噸 B.9萬噸 C.10萬噸 D.11萬噸
『答案』A
『解析』金塔、敦煌、安西三個縣種綿總產量=(6.67萬噸×91.25%)=6.086萬噸;三縣占全省總產量的77.02%,所以全省總產量為6.086萬噸÷77.02%≈7.90萬噸。
4.根據上述資料,不是酒泉市的棉花生產特點的是( )。
A.種植面積擴大,產量增加 B.科技投入增加,單產增高
C.布局逐步優(yōu)化,集中度提高 D.品種不斷增加,品質不斷改善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沒有明確提出“種棉品種不斷增加”的內容,所以D答案不正確。
5.1983年至2003年間,酒泉市增長速度最快的是( )。
A.棉花種植面積 B.棉花種植面積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比重
C.棉花總產量 D.棉花平均單產
『答案』C
『解析』從材料可以知道,1983年到2003年期間,棉花種植面積增長4.75倍;棉花種植面積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重增長可以用30.8%÷6.45%-1≈3.78倍;棉花總產量增長9.26倍;棉花平均單產增長為113.55÷61.67-1≈0.84倍。從而可以知道此期間該市增長最快的是棉花總產量,故選擇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