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活:留學甘苦三部曲

字號:

陳波口述:你問我在美國的留學生活難不難?叫我怎么回答你呢?
    我在美國碰到的第一個難題,是語言問題。我從中國科技大學畢業(yè)后,到美國加州大學讀碩士。我的TOEFL考了600多分,GRE考了2100分,照理說不算低了??墒且贿M課堂,尤其是頭幾堂課,幾乎聽不懂教授在講什么。-是因為我像很多理工科學生一樣,閱讀能力強,聽和說的能力差;二是教授們本身也常常帶口音,不是帶外國口音,就是發(fā)美國東、南、中部口音。
    我本來是很沮喪的,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想明白了,要是教授都帶口音,那就剛好證明即使是口語能力不強的人,也能夠在學術上有建樹,而且照樣進入美國主流社會。從此我振作起來,努力參加各種課堂討論。雖然我的口音仍然比較重,但是我態(tài)度積極,又能用學術上的水準彌補語言上的缺陷。我發(fā)現(xiàn)我的教授和同學并沒有人嘲笑或輕視我。相反地,他們認為我是一個外國人,有口音是很正常的,雖然我的頭一兩次的課堂發(fā)言,他們沒有完全聽懂。但兩三次后,他們了解了我的口音“體系”,就很容易聽懂了。
    我在美國的第二個難題是想家,想爸爸、媽媽、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外加姑叔姨舅。那時還不知道可以在各個代銷店里買電話卡,往國內(nèi)打一分鐘只要一毛錢。我用的是長途電話公司,五毛多錢一分鐘,不敢多打,兩星期才打。也不敢多說,只能告訴父母,我在美國過得“特好”,還有“老美”照顧我呢。
    這是真話,這幾個“老美”是附近教會派到我們學?!岸c”的。我去學校報到的頭一天,就有一個美國人用中文問我,是不是大陸來的。我說是,從此就成了受照顧的對象。那幾個美國人每周帶我們幾個大陸學生去超市買菜,教我們開車,給我們提供各種有用的消息,還帶我們外出郊游和燒烤。
    既然每個周末和假期都有地方可去,有活動可參加,我慢慢也就不那么想家了。
    我碩士畢業(yè)后開始讀博士,暑假的時候回國相親,娶了一個學工程的女孩子,算是解決了我在美國生活的另一個問題。她一到美國,就從內(nèi)心接受了基督信仰。每當我們之間發(fā)生了爭執(zhí),她就到教會和姐妹會尋求支持和安慰。這個姐妹會,是教會內(nèi)女士的組織,我覺得其作用有一點兒像國內(nèi)的“婦聯(lián)”。但不同的是,姐妹會并不偏幫女士,也聽我的申訴。比如我太太剛來美國時常常和我鬧離婚,說她嫁給我是因為不了解我,我們的婚姻純粹是個“誤會”。姐妹會的人就用圣經(jīng)里的話勸她,告訴她婚姻是神圣的。教會的牧師也來給我們上婚姻輔導課,要我們學習“彼此相愛,彼此尊重,互相遷就”。我們聽進去了,真有用。
    我從此開始了每個星期天做禮拜。雖然我的太太一直還是很傷心,認為我是迫于壓力受洗,信得“不清楚”,但我倒是覺得自己有很大的變化。我過去對信仰基本無所謂,對圣經(jīng)內(nèi)容采取“三不政策”——不反駁、不討論、不思考。用我太太的話是“懶死了”?,F(xiàn)在既然已當了基督徒,就不能采取這樣不嚴謹?shù)膽B(tài)度了。我開始比較認真地聽牧師講道、看圣經(jīng)和參考書,也和大家討論問題。
    去年年底,我開始寄簡歷、找工作。有一個在外州的科技大同學問我,現(xiàn)在經(jīng)濟不景氣,會不會找不到工作?我脫口而出:“上帝管我的明天?!痹捯粑绰?,我突然意識到,不知是從哪一天、哪一個時刻起,我已經(jīng)真的信了上帝了!
    我現(xiàn)在已在西岸一家高科技公司找到了工作,我從來不后悔來了美國,因為這里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雖然為了適應我也吃了一些苦,可是那些苦,是我們這些年輕人捱得過去的,捱過去后,就是一片新天地。回想這五年的留學生活,就像我太太擺在廚房里的沙漏,雖然有艱難的瓶頸,可只要你堅持著滴下去,時間一到,設計者設計的美妙音樂就會為你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