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學》輔導:抗炎平喘藥

字號:

一、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具有強大的抗炎抗免疫作用,但副作用多且重。
    目前主要局部應用:采用吸入式給藥
    吸入性皮質素已成為抗哮喘的第一線藥物。
    但重癥者不能控制時仍需全身給藥。
    倍氯米松 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
    特點:①局部作用為地塞米松的數(shù)百倍;
    ②全身作用輕微;
    ③對下丘腦-垂體-皮質軸無抑制;
    ④作用顯著。
    藥理作用:
    1) 抑制多種參與哮喘發(fā)病的炎癥及免疫細胞:
    ①抑制巨噬c.n.t淋巴c及肺巨噬c的功能;
    ②↓肺肥大c數(shù)量;
    ③↓e粒c在支氣管的聚集和介質釋放;
    ④↓上皮中樹突狀C數(shù)量;
    ⑤抑制炎癥C與內皮C的相互作用,↓血管通透性;
    ⑥↓免疫球蛋白的產生。
    2) 抑制細胞因子與炎癥介質的產生:
    ①抑制多種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粘附分子的產生;
    ②誘導生成抑制性蛋白脂皮素→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抑制炎癥介質(白三烯類、p.g、txa2、pt激活因子)的產生
    ③穩(wěn)定溶酶體膜→抑制蛋白水解膜的釋放。
    3) 抑制氣道高反應性
    ↓患者對抗原、膽堿受體激動藥、SO2、冷空氣的吸入,有利于損傷上皮的修復。
    4)↑支氣管及血管平滑肌對兒茶酚的敏感性
    有利于支氣管擴張和血管收縮→緩解支氣管痙攣和粘膜腫脹。
    作用機制:
    gcs+gr→復合物→核內→調節(jié)炎癥相關基因轉錄→
    ①抑制某些炎癥相關蛋白(細胞因子類、no合酶、磷脂酶a2、環(huán)氧合酶)的表達;
    ②促進某些抗炎癥蛋白(酯皮素、β2受體、血管皮素(vosocortin)等)的表達→抗炎作用。
    體內過程:[醫(yī)學教育 網(wǎng) 搜集整理]
    生物利用<20% t1/2 15h
    產生治療作用 10-20% 余被消化道代謝
    膽排 70%
    尿排 10-25%
    臨床應用:
    主要用于控制不滿意的慢性哮喘病人;
    對急性患者無效;
    對哮喘持續(xù)狀態(tài)者不宜應用;
    吸入10天后才達高峰,慢。
    不良反應:
    1) 局部反應:
    口腔念珠菌感染
    聲嘶,藥后及時漱口
    2) 全身反應:
    一般治療無影響;
    長期大劑量(>0.8mg/日)時可抑制皮質軸。
    其它吸入用激素
    布 他 奈 德 budesonide
    同倍氯米松,生物利用度約11%
    可用于過敏性鼻炎。
    曲 安 奈 德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 propionate
    氟 尼 縮 松 flunisol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