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賠償法修正案草案23日首次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進行審議。這標志著立法機關終于啟動了對實施了10多年的國家賠償法正式的修正程序。
根據憲法制定的國家賠償法,于1994年5月12日通過,1995年1月1日起實施。這部法律對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促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fā)展,人民群眾自身維權法律意識的提高,國家賠償法實施以來,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依法處理了一批行政賠償和刑事賠償案件,一批當事人依法獲得了國家賠償。“總體看來,我國的國家賠償制度的建立與實施,在國家的法制化進程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李適時說。
“與此同時,國家賠償法在實施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賠償請求人及時有效地獲得國家賠償。”李適時列舉說,賠償程序的規(guī)定比較原則,對賠償義務機關約束不夠,有的機關對應予賠償的案件拖延不予賠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有的地方賠償經費保障不到位,賠償金支付機制不盡合理;賠償項目的規(guī)定難以適應變化了的情況。此外,刑事賠償范圍的規(guī)定不夠明確,實施中存在分歧。
據了解,近年來,全國人大代表共有2053人次提出了61件修改國家賠償法的議案和14件建議。一些部門、地方和專家學者也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對國家賠償法的修改意見和建議。
根據憲法制定的國家賠償法,于1994年5月12日通過,1995年1月1日起實施。這部法律對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促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fā)展,人民群眾自身維權法律意識的提高,國家賠償法實施以來,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依法處理了一批行政賠償和刑事賠償案件,一批當事人依法獲得了國家賠償。“總體看來,我國的國家賠償制度的建立與實施,在國家的法制化進程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李適時說。
“與此同時,國家賠償法在實施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賠償請求人及時有效地獲得國家賠償。”李適時列舉說,賠償程序的規(guī)定比較原則,對賠償義務機關約束不夠,有的機關對應予賠償的案件拖延不予賠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有的地方賠償經費保障不到位,賠償金支付機制不盡合理;賠償項目的規(guī)定難以適應變化了的情況。此外,刑事賠償范圍的規(guī)定不夠明確,實施中存在分歧。
據了解,近年來,全國人大代表共有2053人次提出了61件修改國家賠償法的議案和14件建議。一些部門、地方和專家學者也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對國家賠償法的修改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