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一個在校的大學生,多的時間讀的是什么書?10個人里有8個會告訴你:英語,而不是專業(yè)書。
如果你問一個應屆畢業(yè)生,找工作必備的利器是什么?10個人里有9個會告訴你:英語四六級證書,而不是專業(yè)課成績。
為什么英語是如此重要,以至于與專業(yè)課喧賓奪主?為什么大學生如此孜孜苦讀,難道真是興趣甚濃嗎?
一位拿下英語四六級證書的大學生向記者倒出一番苦水。
一個極具語言天賦的人學習英語,就如同搔癢搔中地方,讓人酣暢淋漓,毛孔舒張;而一個毫無天賦的人學英語,就如同有小蟲漫步在背脊上,癢得要命卻又無從下手,讓人尷尬且不爽。
遺憾的是,我不幸成為后者中的一分子。
在為高考奮斗了3年后,我不得不在大學里繼續(xù)痛苦,因為我的頭上正用頭發(fā)絲懸掛著英語4級這把大刀,它隨時可能掉下來,砸中我本來就已經(jīng)并不挺直的脊梁。
按照北京市人事局的規(guī)定,要想在北京工作,必須拿下英語4級證書。而按照不成文的規(guī)定,要想在大海般的人才市場找工作,英語6級證書更是必不可少的砝碼。
于是,在我們宿舍里,幾乎每人都有一本英語辭典,“牛津”、“劍橋”各領風騷。英語這種字母文字好像比漢字好造得多,不然,怎么會一個4級的辭典也厚得一不小心可以砸死人。
一天,同寢一老兄印堂青黑,原來在關(guān)窗戶時被上鋪掉下的辭典擊中太陽穴,幾乎昏厥。爬起來后,仰天長嘆:什么東西,不僅在心理上折磨人,還要在生理上打擊人,這還要不要人活了啊。聽后,于我心有戚戚焉。
也難怪了,4級4000多個詞,6級6000多個詞,還有許多讓人頭痛的形態(tài):今天和明天不同,單人和多人又不同。今天背了,明天忘了,日復一日,詞復一詞,人何以堪。當我聽說英國的普通農(nóng)民日常用語只有1000余單詞的時候,不禁十分心向往之。想以我目前這樣的詞匯量,到英國農(nóng)村怎么也得混個富農(nóng)當當吧。唉,生不逢時啊。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胸有數(shù)千單詞,真要與英國農(nóng)民交流還真成問題。這不怪我們,老外們說話都自私得很,根本不為其他的人考慮。他們也實在懶得可以,只要能省略,他們連一個母也不放過。這可苦了我們這些初學者。當我們還在想第一個詞的意思時,人家一句話已經(jīng)說完了;當我們還在想這是什么句式的時候,人家文章都讀完了。
“天天糊涂,難得清醒”,這就是我們沉浸在英語中的真實寫照。
不過,聽力練習在催眠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實用價值。在我們無法入睡的時候,聽上一兩段,比我等不懂京劇的聽京劇都還管用。
“養(yǎng)兵千日,用于一時”,我們在忍受了英語的百般折磨后,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上了四六級考場。聽力部分的錄音還沒有開始播放,不少人的題已經(jīng)做完了。反正都是蒙,頂多一場空嘛!
但等到了查詢分數(shù)的時候,可就比較難過了。自己的成績會不會在成活線以上?雖然很有一部分家伙明知道自己肯定掛了,但還是想碰碰運氣,說不定讀卡機器出了點小問題,說不定閱卷老師數(shù)學成績極差,這樣就不用再辛苦半年了。
其實哪里是辛苦半年?大學4年里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為英語發(fā)狂:從3年級就開始考4級,怎么也要提前半年準備,若不過,再準備半年。有人考了4次還不過,大學基本上就是讀了英語。
考過4級的也放松不了,因為還想考6級,6級的很少;還有讀研,英語都是難邁的檻兒——不要問我的專業(yè),專業(yè)哪里有英語重要?考研讀博,專業(yè)課成績不是決定錄取的重要的原因,而是英語。今年我考研,導師招5個人,我的專業(yè)課成績排第二,但依然慘遭淘汰,只因為英語差了0.5分,可是我的專業(yè)是中國歷史呀!論就業(yè),沒有4級證留不下北京啊,管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當然,現(xiàn)實永遠教育了我。
通過4年不要命的拼搏,我終于在畢業(yè)之前拿到了四六級國家英語證書。心想這下找工作又多了幾分砝碼了。結(jié)果等我到招聘會上捧著證書大聲叫賣的時候,招聘單位陣營中殺出一人,用流暢的英語向我叫陣,我一臉茫然,終于落荒而逃了?;氐剿奚?,正忿忿不平時,聽說隔壁的小胖找到了工作,頗感奇怪,這家伙連4級都沒過啊。我問他在什么部門工作,小胖淡淡地說:“外事部”。我愕然無言。(本報見習記者 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