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北京高考作文題解析 暗合熱點獨樹一幟

字號:

08年高考(Q吧)作文題可謂琳瑯滿目,豐富多彩,成為語文試卷中獨特的一景,而北京試卷以它獨特的命題視角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它具有以下特點:
    1、內容上,貼近生活,暗合社會熱點,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有不少人認為北京試卷是遠離社會生活的,甚至以此為例,將它與那些直接面對社會熱點的作文對立起來。其實謬矣!以去年的材料作文為例,它表面上是談的是劉長卿的兩句詩,實際上是借助這首詩的內涵,將它與社會的現(xiàn)實結合起來。君不見,當時的社會,韓劇的生死戀情感動了大江南北,金庸的武俠小說被搬上了課本,“超級女生”“快樂男生”讓多少人瘋狂?以及股市盲目跟風者不計其數(shù),股民達1億多!這一切的浮躁,不是與劉長卿詩中帶給我們的細雨閑花般恬淡的做人境界,正好成為比照嗎?它引導人們做一個崇高真知的智者,因為沉香自貴,無須浮世。
    再看今年的這道題,根據(jù)材料提示的觀點一“看起來到了極限,其實還有很大空間”,從材料中找到要素:這個杯子,放了石頭好象已經(jīng)已經(jīng)滿了,可是還可以放進去沙子,以后水還可以放進去,我們可以引申到人的生理的極限問題。我們的抗震救災,實際上就突破了很多極限。例如空降兵在極其復雜地形上空4500米的空降,突破了傘兵在復雜環(huán)境空降的極限;在經(jīng)過了190多小時,甚至是200多個小時,我們的搜救隊還發(fā)現(xiàn)了生還者,這就突破了醫(yī)學中72小時的生命極限。這樣的突破極限的事例在這次抗震救災的行動中好有很多,誰又能說這不是反映社會熱點呢?
    此外,觀點二、做事要有一定的順序,觀點三,對分量重的事應該先做,我們也可以從當前我們在抗震救災中要講究輕重緩急,要有條不紊,要抓住重點等方面去立意。
    2、命題規(guī)范化,突現(xiàn)了北京命題的特點。從06年開始,北京的作文的命制分為三部分:(1)引題:或講故事,如今年;或引用某句詩歌,如07年;或介紹某些現(xiàn)象,如06年。總之,要借助這些手段,將考生引到寫作的情境中去,開拓他們的思路,讓他們思接千載,“心游萬仞”(陸機《文賦》)。(2)寫作范圍:這一部分是命題者對考生作文的寫作范圍乃至立意的為明確的要求。有時為了避免學生忽視它,甚至在行文上采用“黑體字”以突出其立意,例如96年的作文。我以為,這一部分實在是太好了,它充分體現(xiàn)了命題者“人文關懷”的良苦用心。尤其是對有些材料比較容易出現(xiàn)審題錯誤(如07年),或者是考生審題困難的問題的(例如今年)都是很好的補救。這也是通過揭示材料的立意范圍而進一步降低了審題難度的有效手段。這種方法,對絕大部分考生是極為有利的,而對那些寫作的“超長生”又沒有埋沒,因為在這部分里有省略號,說明這些立意并沒有窮盡,也可以有自己的見解。 (3)寫作要求:這部分是對考生在寫作方面的具體要求。一般有寫作的文體、題目要求、字數(shù)等等。
    總之,今年的北京作文題特點突出,考查了學生的思維力度和廣度,在命題的形式方面具有穩(wěn)定性,是一道不錯的考題,只可惜有一些學生只見命題者所給的“樹木”——材料,就進入對前面故事的理解方面冥思苦想,絞盡腦汁,而沒有看清“森林”——題目的立意要求、材料提示的幾個點,因而感到理解比較困難。
    附:2008北京高考作文題目
    在課堂上,老師拿了一個玻璃杯,里面放了一個大石頭,差不多和杯子一樣大,老師問大家:杯子滿了嗎?一個學生回答:沒滿,還可以放沙子。待學生放完沙子,老師又問:滿了嗎?全班同學回答滿了,有一個男孩卻回答沒有滿,還可以放水。老師笑了,接著把沙子和石頭倒出來,杯子是空的。這回老師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問大家,杯子滿了嗎?如果要放石頭進去,該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來,先把石頭放進去。
    老師讓學生們對此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們各抒己見:
    觀點一“看起來到了極限,其實還有很大空間”
    觀點二,做事要有一定的順序,應該先放沙子
    觀點三,對,分量重的事應該先做,比如大的石塊應該先放進去
    觀點四,不一定吧,先放沙子和水也未必不可……
    學生根據(jù)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體裁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