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股市之后,房地產市場還可能成為另一個被外資抄底的市場。
我國房地產商的資金鏈出現很大問題,他們面臨融資難與轉型困境。去年房地產業(yè)的產業(yè)鏈條是天價拿地,高價售房,由后用土地的增值溢價作抵押通過資本市場或者銀行得到更多的資金。據潘石屹估算,2007年的土地出讓金總額將超1萬億元,而當年全國新商品房的銷售額為2.9萬億人民幣。一般情況下,土地出讓金占地價款的1/3,農民的補償費和拆遷費約占2/3.如此,去年開發(fā)商買地所花的錢超過了3萬億元。而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去年一年房地產的銷售是2.9萬億元人民幣,接近3萬億元人民幣。這一鏈條顯示我國房地產市場的要害在土地。這樣的鏈條是脆弱的,禁不起任何風吹雨打。
開發(fā)商的鏈條在政策的打壓下已經繃緊到斷裂的程度,政策還在加碼。
據《證券市場周刊》報道,在北京的地產市場,流傳著“將要出現大變”的說法。據說國家即將出臺新的調控政策,劍指“投資性房產”,可能要組織對投資性房產進行清查,并利用稅收等杠桿以及相關金融手段(加強按揭等審查的標準,使之更為嚴格)來對“投資性住房進行系列限制”。
很明確,政府不希望房地產成為投資品種,這將使投資性消費在短期內迅速衰退。在廣州等地房價下挫后,出現了消費者要求退款退房的現象。這與美國次貸危機后出現的情況有相似。不少購房者在房價大幅下挫后,不再還按揭,索性任由銀行把房產拿走,然后以新低價重新購房。這是消費者規(guī)避投資損失的做法。這樣的做法是加快市場多米諾骨牌的倒塌速度。
開發(fā)商的資金鏈緊張到什么程度?就是上市的大開發(fā)商也必須回籠資金應對寒冬。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4月8日,已披露年報的49家房地產上市公司2007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497.21億元;上年同期,可比的49家房地產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69.43億元,現金凈流出增幅高達193.46%。從萬科、招商地產、金地集團、保利地產四大上市地產開發(fā)商的情況來看,4家公司2007年的每股經營性現金流均為負值,并且均為各公司5年來的最低值。上述四大房地產上市公司2007年的存貨周轉率也是歷年來的最低值。萬科的年度存貨周轉率為0.42,連續(xù)第5年下降;金地集團的年度存貨周轉率僅為0.31;保利地產為0.25;招商地產低至0.16.從企業(yè)立即變現償還負債的能力的速動比例數據看,北辰實業(yè)為0.35、泛海建設為0.26、招商地產為0.37、天鴻寶業(yè)為0.42排名最前,而相應的資產負債率是58%、45%、63%、83%。業(yè)內流傳的百日內將有大地產商出局的消息不是空穴來風。
問題在于,雖然政府避免將房地產作為投資品種,但房地產作為人民幣資產重要投資品的性質不會因此而變。如果房地產市場價格大幅下挫達到三分之一以上,那么,房地產投資的吸引力將重要顯現,有兩個市場主體會成為贏家:一是在此輪洗牌中提前獲取現金籌碼的公司,他們通過以低價購并土地、項目、物業(yè)等方式,做大公司,二是通過各種方式在房地產下挫時成功抄底的美元投資者。
德勤最新發(fā)布的房地產投資手冊,表示面對更嚴苛的融資要求、法規(guī)的不斷調整和對更具環(huán)保特色建筑物的關注,海外投資者能否有效應對挑戰(zhàn)將很大程度地影響其的投資回報。德勤全國房地產行業(yè)領導人何錦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外國投資者來說,與可靠的內地伙伴建立策略性伙伴關系,組成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已成為可取的選擇。”盡管日前政府出臺了調控性政策,但是業(yè)內人士仍然相信,從長期來看,中國房地產業(yè)存在著持續(xù)發(fā)展的巨大潛力。投資研究機構China Venture在4月7日披露的一份研究報告統計指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共披露案例27起,投資金額23.09億美元,平均單筆投資金額為8551萬美元。其中,房地產、物流業(yè)成為私募股權基金的重點投資領域。
另有市場數據表明,當內資房企拿地減少時,外資在上海頻頻扮演抄底角色,近期拿地反而較多。外資除了拿地,還通過收購房產項目進入上海房地產業(yè)。2007年前三季度,上海市外資收購房地產的項目約24個,總成交價值約330億元,無論從數量還是從金額上均超過2006年全年。
不管政策如何,市場的規(guī)律不會發(fā)生太大變化。抄底房地產業(yè)同樣是對人民幣資產的追逐,當國內更多的房地產公司虧損,從而賤賣股權、出讓土地,或者被更大的地產公司并購,以及和外資親密接觸來尋求解套時,為看好人民幣資產的人提供了一個逢低介入的良機。
我國房地產商的資金鏈出現很大問題,他們面臨融資難與轉型困境。去年房地產業(yè)的產業(yè)鏈條是天價拿地,高價售房,由后用土地的增值溢價作抵押通過資本市場或者銀行得到更多的資金。據潘石屹估算,2007年的土地出讓金總額將超1萬億元,而當年全國新商品房的銷售額為2.9萬億人民幣。一般情況下,土地出讓金占地價款的1/3,農民的補償費和拆遷費約占2/3.如此,去年開發(fā)商買地所花的錢超過了3萬億元。而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去年一年房地產的銷售是2.9萬億元人民幣,接近3萬億元人民幣。這一鏈條顯示我國房地產市場的要害在土地。這樣的鏈條是脆弱的,禁不起任何風吹雨打。
開發(fā)商的鏈條在政策的打壓下已經繃緊到斷裂的程度,政策還在加碼。
據《證券市場周刊》報道,在北京的地產市場,流傳著“將要出現大變”的說法。據說國家即將出臺新的調控政策,劍指“投資性房產”,可能要組織對投資性房產進行清查,并利用稅收等杠桿以及相關金融手段(加強按揭等審查的標準,使之更為嚴格)來對“投資性住房進行系列限制”。
很明確,政府不希望房地產成為投資品種,這將使投資性消費在短期內迅速衰退。在廣州等地房價下挫后,出現了消費者要求退款退房的現象。這與美國次貸危機后出現的情況有相似。不少購房者在房價大幅下挫后,不再還按揭,索性任由銀行把房產拿走,然后以新低價重新購房。這是消費者規(guī)避投資損失的做法。這樣的做法是加快市場多米諾骨牌的倒塌速度。
開發(fā)商的資金鏈緊張到什么程度?就是上市的大開發(fā)商也必須回籠資金應對寒冬。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4月8日,已披露年報的49家房地產上市公司2007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497.21億元;上年同期,可比的49家房地產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69.43億元,現金凈流出增幅高達193.46%。從萬科、招商地產、金地集團、保利地產四大上市地產開發(fā)商的情況來看,4家公司2007年的每股經營性現金流均為負值,并且均為各公司5年來的最低值。上述四大房地產上市公司2007年的存貨周轉率也是歷年來的最低值。萬科的年度存貨周轉率為0.42,連續(xù)第5年下降;金地集團的年度存貨周轉率僅為0.31;保利地產為0.25;招商地產低至0.16.從企業(yè)立即變現償還負債的能力的速動比例數據看,北辰實業(yè)為0.35、泛海建設為0.26、招商地產為0.37、天鴻寶業(yè)為0.42排名最前,而相應的資產負債率是58%、45%、63%、83%。業(yè)內流傳的百日內將有大地產商出局的消息不是空穴來風。
問題在于,雖然政府避免將房地產作為投資品種,但房地產作為人民幣資產重要投資品的性質不會因此而變。如果房地產市場價格大幅下挫達到三分之一以上,那么,房地產投資的吸引力將重要顯現,有兩個市場主體會成為贏家:一是在此輪洗牌中提前獲取現金籌碼的公司,他們通過以低價購并土地、項目、物業(yè)等方式,做大公司,二是通過各種方式在房地產下挫時成功抄底的美元投資者。
德勤最新發(fā)布的房地產投資手冊,表示面對更嚴苛的融資要求、法規(guī)的不斷調整和對更具環(huán)保特色建筑物的關注,海外投資者能否有效應對挑戰(zhàn)將很大程度地影響其的投資回報。德勤全國房地產行業(yè)領導人何錦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外國投資者來說,與可靠的內地伙伴建立策略性伙伴關系,組成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已成為可取的選擇。”盡管日前政府出臺了調控性政策,但是業(yè)內人士仍然相信,從長期來看,中國房地產業(yè)存在著持續(xù)發(fā)展的巨大潛力。投資研究機構China Venture在4月7日披露的一份研究報告統計指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共披露案例27起,投資金額23.09億美元,平均單筆投資金額為8551萬美元。其中,房地產、物流業(yè)成為私募股權基金的重點投資領域。
另有市場數據表明,當內資房企拿地減少時,外資在上海頻頻扮演抄底角色,近期拿地反而較多。外資除了拿地,還通過收購房產項目進入上海房地產業(yè)。2007年前三季度,上海市外資收購房地產的項目約24個,總成交價值約330億元,無論從數量還是從金額上均超過2006年全年。
不管政策如何,市場的規(guī)律不會發(fā)生太大變化。抄底房地產業(yè)同樣是對人民幣資產的追逐,當國內更多的房地產公司虧損,從而賤賣股權、出讓土地,或者被更大的地產公司并購,以及和外資親密接觸來尋求解套時,為看好人民幣資產的人提供了一個逢低介入的良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