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含義的探討

字號:

出讓金是在土地管理中經常遇到的名詞,其概念早在1990年5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zhèn)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國務院55號令,以下簡稱條例)中就曾明確提到,但是直到市場經濟飛速發(fā)展、土地使用權招拍掛普遍開展的今天,人們對出讓金含義的理解依然比較模糊。
    《條例》第二章第八條規(guī)定,“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995年1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章第七條的規(guī)定與上相同,由此可知,出讓金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所應支付的代價。
    根據(jù)《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國家土地管理局[1992]第1號令)第二十六條,“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區(qū)別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等不同方式,按標定地價的一定比例收取,最低不得低于標定地價的40%.標定地價由所在地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根據(jù)基準地價,按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期限和地塊條件核定?!庇捎跇硕ǖ貎r就是土地使用權價格,那么出讓金顯然只是土地價格的一部分,一般情況下不到地價的一半,這部分價值是由于區(qū)位條件和政府投資增值產生的,叫做“級差地租”,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政府純收益”,因此可以說出讓金就是地租。
    根據(jù)《協(xié)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guī)定》(國土資源部令第21號)第五條,“協(xié)議出讓不得低于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征地(拆遷)補償費用以及按照國家規(guī)定應當繳納的有關稅費之和;有基準地價的地區(qū),協(xié)議出讓不得低于出讓地塊所在級別基準地價的70%.”此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為土地有償使用費、征地(拆遷)補償費用以及按照國家規(guī)定應當繳納的有關稅費之和,其中也包括級差地租(或叫政府收益)一項,根據(jù)土地價格評估中的成本逼近法原理,出讓金在構成上已經類似于地價了。同時,協(xié)議出讓不得低于出讓地塊所在級別基準地價的70%,依照《城鎮(zhèn)土地估價規(guī)程》(GB/T 18508—2001),“基準地價是指在城鎮(zhèn)規(guī)劃區(qū)范圍內,對現(xiàn)狀利用條件下不同級別或不同均質地域的土地,按照商業(yè)、居住、工業(yè)等用途,分別評估確定的某一估價期日上法定年限土地使用權區(qū)域平均價格?!被鶞实貎r的70%基本上也屬于該區(qū)域土地價格的正常范圍,出讓金在數(shù)額上也已經接近地價了,因此可以說出讓金就是地價。
    那么出讓金究竟是地租還是地價呢?出讓金這個詞是不是本身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呢?曾經有人這樣定義出讓金:狹義的出讓金是級差地租,廣義的出讓金就是包括級差地租在內的土地價格。筆者認為,弄清出讓金的含義還應當從它的概念入手,無論是《條例》還是《城市房地產管理法》都明確指出,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對于原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不改變土地用途時補辦出讓手續(xù)的情況,土地使用者向國家繳納的“級差地租”就是出讓金;企業(yè)興辦工業(yè)項目使用新增建設用地辦理協(xié)議出讓手續(xù)時,企業(yè)按照國家規(guī)定應當繳納的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等有關稅費以及企業(yè)支付給政府并由政府撥給原集體土地所有者的征地(拆遷)補償費用之和就是出讓金;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時,土地受讓方向政府繳納的地價款就是出讓金。
    綜上所述,由于我國實行土地一級市場的國家壟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就是土地使用者為了從國家手中獲得國有土地使用權而向國家支付的代價,所以只要目的是為了“獲得國有土地使用權”而“交給國家”的土地款項就是出讓金,不管這個代價是級差地租還是土地使用權的市場價格。出讓金是一個明確的概念,其含義關鍵在于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獲得國有土地使用權”;二是 “交給國家”。因此,國土資源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關于發(fā)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國土資發(fā)[2000]303號)中,合同文本第七條關于出讓價款部分仍然使用“出讓金”這個名詞是科學和恰當?shù)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