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高考滿分作文點評(湖北卷):人生的“出”與“入”

字號:

(湖北考生)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有這樣一段論述:“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BR>    從這段話中,我們不僅能看出這位國學大師獨特的為文之道,而且能感悟到其中深蘊的人生智慧:人而為事,出能觀之,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所謂“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鉆進去”。做事時全身心的投入是必要的,這樣才能保證我們成事的決心和做事的效率。而浮于表層正是成功的死敵,淺嘗輒止的結果是使我們像寓言里的那只鼴鼠,門門懂卻樣樣瘟,終究做不好一件事。
    有一個故事大家都不會陌生,說的是羅丹在工作時差點把他的客人茨威格鎖在工作室里。從這件事中,我們不難看出羅丹對工作的投入到了何等程度,他“鉆進去”工作,竟忘掉了整個世界。后來茨威格回憶說,那天他在羅丹工作室學到的比在學校學到的東西還多。這種“入”的境界和知識同樣重要??v觀古今,大凡成事者無不有“入”的決心?!叭搿辈庞型豸酥畬懲甑?8缸墨水,“入”才有玄奘取經跋涉幾萬里的行程,“入”才有陳景潤演算的幾十麻袋的稿紙。有了“入”,一切才有成功的可能。
    當然,這里所說的“入”并不代表一味蠻干,而是要與“出”相協(xié)調。
    蘇軾的《題西林壁》中有這樣一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對“出”的必要作了的闡釋。我們做事,主觀意識起著主導作用,而人的想法誰也不能保證不出一絲紕漏。荀子曰“智者干慮,必有一失”。當我們出現失誤時,如果不能及時糾正,就可能誤入歧途,等我們醒悟過來時,也只能哀嘆“一失足成千古恨”了。所以,在做事為人時,跳出主觀的圈子,從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是很重要的,這樣才能使我們少犯錯誤。
    英國數學家多番維爾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圓周率值推算到小數點后八百多位??墒呛笕税l(fā)現,他在第三百多位時就出現了錯誤,也就是說,他后面二十來年的努力都是白費??茖W是容不得半點馬虎的,多番維爾如果能在工作過程中經??陀^地審查自己的步驟和數據,就可能不會留下這個遺憾了。科學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常常聽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該做。要知道,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無補。我們應該從做事中吸取教訓,對“出”的意義有一個更好的認識。
    有人說,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卻能增加它的深度;我們不能改變生命的數量,卻能提高它的質量。我們要把握好“入”和“出”,用“入”來增加人生的深度,用“出”來提高生命的質量,在出入之間,創(chuàng)造成功的人生。
    點評:
    這是一篇思維縝密,論證嚴密的考場佳作。作者站在成功人生的高度,去審視文題,在巧解國學大師王國維獨特的為文之道的論述中引發(fā)對人生的深入思考,感悟到一種人生的智慧:人而為事,出能觀之,方能立于不敗之地,機智地亮出自己的觀點。然后緊扣中心論點,分別從“入”和“出”兩方面展開論述,縱橫捭闔,汪洋恣肆?;蛞C,或例證,或正反論證,或假設推理,論據充分,文氣曉暢,見解精辟,很有說服力。
    作者刻意打造自己的標題和語言,在對比中亮出標題,表明風格,昭示主旨,亮人眼眸。雖是說理文,而語言卻極具磁力;對比、引用、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文章文采斐然。不但如此,作者還刻意修煉自己的慧眼,始終以辨證的眼光看人論事,不主觀,不偏激,入情入理,入理入心,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