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作文賞析天津卷:愿景5

字號:

愿 景 
    ——我的長城,我的夢
    天津考生
    長城有夢,一夢千年。
    ——題記
    首吞滄海,尾銜大漠,綿亙神州,跌宕關山,逶迤萬里,閱千秋烽火。長城本身就是一部歷史,重重疊疊萬里關山,綿綿延延茫茫煙海,承載多少愿景,這里蜿蜒的是龍的圖騰,龍的血與火。我是你的子孫,滿懷虔誠地跪向蒼茫的落日,殷殷渴盼著繼承你的血脈,踏遍雪原,覽遍群山,行遍大漠,去尋找那段祖先寄予你的愿景,去窺視那座長城的曉夢。
    夢開始的地方夢開始的地方,歲月綿長,夢也綿長。六王畢,四海一,秦皇雄風,舉精兵,北擊匈奴,興徭役,連六國長城,從此長城綿延萬里,始皇在磊磊青磚中希冀著千秋萬代的愿景。只可嘆抵御了南下的胡馬,卻阻不了六國復興,禁不起楚漢鐵騎蹂躪山河。長城終是守不住秦,萬萬世的愿景,二世而亡,瞬間傾覆。
    長城萬里今猶在,只不見當年秦始皇!空惆悵。
    夢如風地行進夢如風地行進,殘雪孤獨,野草瘋長。但使將軍能百戰(zhàn),不叫天子筑長城。盛唐巍巍馬壯兵強,何須筑城以戍之?唐人相信與其把山河永固的愿景寄予于死物之上,不如與子同袍,修我戈矛,保我家國。
    于是,長城猶如莊園的籬笆,鑲嵌在青山綠野間,悠也閑哉。
    夢驚醒的時候夢驚醒的時候,白云蒼狗,山河寂寥。大明江山近三百年,長城重披戎裝,挑戈振戟,韃靼豈可覬覦。明人占據(jù)著天塹通途,寄予那長城銅墻鐵壁的愿景,卻不想百年心血禁不起沖冠一怒為紅顏的荒唐,不攻自破,土崩瓦解,從此滿清鐵騎馳騁,換了天地。大清朝重新分封。長城,乃八旗子弟游戲的圍場。
    康熙帝負手站于皇輿前,輕輕淺淺一點,我朝不修長城,乃使蒙古為我長城也。
    他言:固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國自固,此所謂眾志成城者是也。
    夢,逝去已久
    一彈指頃去古今,往事已隨風逝,還看今朝。
    長城不再是屏障,它的意義遠遠超出了最初的想象。霪雨霏霏的江南,風沙肆虐的塞北,長城一一把它們拾起,用它們來澆鑄支撐中華血肉的骨骼。黃河水、長江水、珠江水……流入了中華的血液,沸騰了青春;東北平原的黑泥、甘陜高原的黃沙、南粵山丘的紅土……和成了中華的筋肉,磅礴了生命。于是,云岡佛像蘇醒了,敦煌飛天復活了……而萬里長城,我千年跪拜的圖騰,已溶成了骨骼中的精髓,隨思維載歌載舞,亦奔亦馳。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斑駁城墻寄予著不可計數(shù)的愿景,在歷史的年輪里張揚。到如今,我們依然在修葺長城,它已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成為龍的圖騰。我的長城,我的夢,它承載著新的愿景,永遠的向往!
    [點評]
    這是一篇思接千載的創(chuàng)新佳篇,又是一篇文采飛揚的激情之作。之所以能寫得如此出眾,得益于作者找到了兩個脫俗的“切入點”:一是從歷史的角度切入,讓原本平常的話題染上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令人羨慕的是,作者不是簡單地引用詩詞典故,而是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與感悟,將歷史的凝重注入其中,展開時,或描寫或抒情,或用比喻或用排比,情感的潮水時時涌動,如“長城萬里今猶在,只不見當年秦始皇”“千年跪拜的圖騰,已溶成了骨骼中的精髓”等句子,讓讀者見其形,更見其神;二是用分節(jié)的形式展開,內(nèi)容美不勝收。作者沒有將筆墨集中于一件事,而是用四個小題串起歷史的風云,這樣不僅降低了寫作難度,更容易展示自我才情,四個小題形式整齊,內(nèi)容逐層遞進,將長城之夢狀寫得詩意盎然,情感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