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4年4月1日
地點:紐約曼哈頓中城某韓國餐館
口述者:依歌
性別:女
年齡:42歲
河南人,畫家。畢業(yè)于中國南方某美術(shù)學院,后留校任教。多次獲獎,曾在德國等國家舉辦過個人畫展。1993年隨美國丈夫移民,就讀于紐約視覺藝術(shù)學院,后與第一任美國丈夫離婚。2001年第二次結(jié)婚,即將攜夫海歸。
2004年早春的一個下午,當我氣喘吁吁地邁進紐約曼哈頓中城的一家韓國餐館時,看見依歌正和一個美國男人熱切地說著什么,看到我,倆人不約而同地站起身。
“這是麥克,我先生。”依歌用手指了指身邊的美國男人。
“很高興認識你。”一股頑皮的笑意浮現(xiàn)在麥克臉上,深邃的灰眼睛顯得很柔和。
“怎么,你要帶著美國丈夫去'海歸'?”我瞪大了眼睛,吃驚地看著依歌。
“有什么不對嗎?”面對我驚訝的眼神,依歌笑了,飛快地瞟了麥克一眼,在倆人眼神相遇的那一瞬間,我明顯感受到了夫妻之間常有的那種默契。
緣起
“這很奇怪嗎?”依歌笑著開始了她的敘述。
在去年10月份之前,我們就不止討論過海歸的問題。“我會陪你回去的,但得等我退休之后?!泵看嘻溈硕歼@樣說。我掰著指頭算了算,怎么著也得等10年以上,于是我知道這種討論毫無意義,就放棄了。
出來11年,我回去了三次,比受刺激。國內(nèi)變化太大了,當年我離開中國的時候,我好的一個朋友,租著農(nóng)村的小平房,蹲在地上煮米粉為我送行,他即沒戶口又沒錢,憑空做著留在城市發(fā)大財?shù)拿缐簟?997年我回去的時候,他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口口聲聲要聘我做他的藝術(shù)總監(jiān),另外還有不少朋友,即使沒發(fā)大財,也都干得紅紅火火的,混得不錯,日子挺有奔頭。
我是搞藝術(shù)的,在美國這么多年,除了讀書,都是在美國公司工作。所學的專業(yè)也從油畫轉(zhuǎn)為平面設(shè)計,很實用,但也是萬金油。當年我在德國辦個人畫展,所有的人都認為我極有繪畫天分,日后必成大氣候??涩F(xiàn)實的美國生活讓我不得不放棄了“前途無量”的模糊理想。
去年10月,我第帶他去了趟中國。在我長大的那個礦山小城里,他走在街上,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所有認識和不認識的人都友好地和他打招呼。他在英文學校里教了課,孩子們用半生不熟的英語圍著他問長問短,讓他興奮得覺得自己像個外星來客。看著他喜不自勝的神情,我才真正明白,美國那種平靜保守的小鎮(zhèn)生活,和中國充滿生氣和人情氣息的生活在他心里激起了怎樣的波瀾。
后來他跟我說,別看美國人住著豪宅,開著高檔車,動不動四處旅游消閑,其實很多人內(nèi)心挺孤獨的。如果說大城市里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使人與人之間的防范加深的話,小鎮(zhèn)上獨棟別墅的居住方式同樣隔離了朋友間的親昵和鄰里間的熟稔。就連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拜訪也要事先預(yù)約,你說這人跟人之間能不隔膜嗎?
那次中國之行我明顯感到,麥克渴望那種被人需要、被人重視的快樂。
所以那以后的一段時間里,“海歸”成了我們之間很正式的一個話題。我曾經(jīng)絞盡腦汁,希望為麥克找到一份讓他滿意的工作,但幾經(jīng)周折,發(fā)現(xiàn)我連他工作內(nèi)容都描述不清,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先回去,我可以邊教英語,再慢慢找工作。”或許是看出了我的擔憂,麥克主動提出愿意放棄他收入優(yōu)厚的大公司地區(qū)經(jīng)理的工作,和我一起回到對他來說完全陌生的國度里從零開始,既然如此,我還有什么可猶豫的呢?所以我們一塊兒做出了“海歸”這個或許讓很多人不能理解的決定。這決心一下,就忙著賣房、賣車,整個一個不亦樂乎,心里激動得不行,巴不得明天就登上飛機飛回中國。
啟程的日子在5月下旬……
海歸的話題算得上是近兩年的熱門,捧的罵的,沒少被人念叨。有人說那些“海龜”都是些在國外混不下去的,這顯然有失公允。其實每個海歸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不管怎么說,下決心去闖蕩,重新開始,是很需要一些勇氣的。
依歌算是一個。
考上美院
我的故事,應(yīng)該是從小就開始了的。
我有個二姐,長得特漂亮,我倆從小在一起,我就是她的陪襯人。我倆一塊兒去我媽辦公室,大人都說,依歌你是撿來的吧,不然你姐咋那么漂亮,瞅你即不像爹又不像媽的,多難看。我偷偷翻家里的相冊,發(fā)現(xiàn)我爸媽年輕的時候都跟電影明星似的,怎么鏡子里的我就沒有吸收他們一點兒優(yōu)點。就這樣,我的自信心總是遭受打擊。
不過,老天爺挺公平的,本該人人都有的美貌我雖沒有,但卻得到另外一種補償。我是個特別會讀書的孩子,從小到大,成績都名列前茅。小時候我非常好強地爭取第一,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引起媽媽的注意。報考大學時,北大是我的目標,其它學校概不考慮??晌业睦砜瞥煽兛偸沁^不了關(guān)。落榜后的那一年,我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補習數(shù)學上,別的書都沒敢碰,就為了報考北大。以至于后來我一看見數(shù)字就頭疼欲裂,疼得眼前一片黑暗,視力也急劇下降。我媽害怕了,帶我跑了很多醫(yī)院,可始終沒有發(fā)現(xiàn)病理上的問題,后來有位老醫(yī)生對我說,你不要再看書了,考不上大學沒關(guān)系,有個健康的身體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你想恢復(fù)得快一些,不如去畫畫、旅游、或者聽聽音樂什么的。萬般無奈下我開始學畫。
可能是個性使然,我每天看著時鐘分分秒秒地往前走,就有一種強烈的緊迫感壓得我透不過氣來,我根本不能把畫畫當成一種休息,也沒有當成所謂的藝術(shù)追求,而終究把它當成了要達到某種生命境界的手段,所以畫了半年之后我下決心要考美院。當時全國一共才5家美院,一個學校一年才收十來個學生,攤到全國,各省頂多也就一個名額,而且除了考專業(yè)還要考文化課。那時我已經(jīng)20出頭,又是半路出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我的啟蒙老師并不是名家,他連續(xù)3年報考美院,都因為文化課不能過關(guān)而被拒之門外,盡管他的專業(yè)水準已經(jīng)很高。他評價我的色彩感覺很好,給了我很大的自信。我花了兩年時間專心學畫,終于考上南方一所非常的學府,正式開始了我的藝術(shù)生涯。而我的啟蒙老師卻一直沒有機會進入專業(yè)美術(shù)學院深造,至今還留在家鄉(xiāng)礦區(qū)那個小地方。
那時候在中國,考上大學離開家是踏上人生旅途的第一步,就和再投胎沒什么兩樣,人的生活絕對會因此發(fā)生一種翻天覆地的變化。再說我考上的是美院,千里挑一,那是什么感覺?不但我自己的生活道路發(fā)生一個重大轉(zhuǎn)折,連我媽、我姐,我們家所有的親戚朋友都為我驕傲,而在此之前,哪有人重視過我呀!我的虛榮心終于得到一種滿足。小時候我自卑,沒有朋友,我所有的朋友幾乎都是從大學時代才開始交往,因為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才逐步有了自信,才開始脫離二姐的陰影。
地點:紐約曼哈頓中城某韓國餐館
口述者:依歌
性別:女
年齡:42歲
河南人,畫家。畢業(yè)于中國南方某美術(shù)學院,后留校任教。多次獲獎,曾在德國等國家舉辦過個人畫展。1993年隨美國丈夫移民,就讀于紐約視覺藝術(shù)學院,后與第一任美國丈夫離婚。2001年第二次結(jié)婚,即將攜夫海歸。
2004年早春的一個下午,當我氣喘吁吁地邁進紐約曼哈頓中城的一家韓國餐館時,看見依歌正和一個美國男人熱切地說著什么,看到我,倆人不約而同地站起身。
“這是麥克,我先生。”依歌用手指了指身邊的美國男人。
“很高興認識你。”一股頑皮的笑意浮現(xiàn)在麥克臉上,深邃的灰眼睛顯得很柔和。
“怎么,你要帶著美國丈夫去'海歸'?”我瞪大了眼睛,吃驚地看著依歌。
“有什么不對嗎?”面對我驚訝的眼神,依歌笑了,飛快地瞟了麥克一眼,在倆人眼神相遇的那一瞬間,我明顯感受到了夫妻之間常有的那種默契。
緣起
“這很奇怪嗎?”依歌笑著開始了她的敘述。
在去年10月份之前,我們就不止討論過海歸的問題。“我會陪你回去的,但得等我退休之后?!泵看嘻溈硕歼@樣說。我掰著指頭算了算,怎么著也得等10年以上,于是我知道這種討論毫無意義,就放棄了。
出來11年,我回去了三次,比受刺激。國內(nèi)變化太大了,當年我離開中國的時候,我好的一個朋友,租著農(nóng)村的小平房,蹲在地上煮米粉為我送行,他即沒戶口又沒錢,憑空做著留在城市發(fā)大財?shù)拿缐簟?997年我回去的時候,他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口口聲聲要聘我做他的藝術(shù)總監(jiān),另外還有不少朋友,即使沒發(fā)大財,也都干得紅紅火火的,混得不錯,日子挺有奔頭。
我是搞藝術(shù)的,在美國這么多年,除了讀書,都是在美國公司工作。所學的專業(yè)也從油畫轉(zhuǎn)為平面設(shè)計,很實用,但也是萬金油。當年我在德國辦個人畫展,所有的人都認為我極有繪畫天分,日后必成大氣候??涩F(xiàn)實的美國生活讓我不得不放棄了“前途無量”的模糊理想。
去年10月,我第帶他去了趟中國。在我長大的那個礦山小城里,他走在街上,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所有認識和不認識的人都友好地和他打招呼。他在英文學校里教了課,孩子們用半生不熟的英語圍著他問長問短,讓他興奮得覺得自己像個外星來客。看著他喜不自勝的神情,我才真正明白,美國那種平靜保守的小鎮(zhèn)生活,和中國充滿生氣和人情氣息的生活在他心里激起了怎樣的波瀾。
后來他跟我說,別看美國人住著豪宅,開著高檔車,動不動四處旅游消閑,其實很多人內(nèi)心挺孤獨的。如果說大城市里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使人與人之間的防范加深的話,小鎮(zhèn)上獨棟別墅的居住方式同樣隔離了朋友間的親昵和鄰里間的熟稔。就連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拜訪也要事先預(yù)約,你說這人跟人之間能不隔膜嗎?
那次中國之行我明顯感到,麥克渴望那種被人需要、被人重視的快樂。
所以那以后的一段時間里,“海歸”成了我們之間很正式的一個話題。我曾經(jīng)絞盡腦汁,希望為麥克找到一份讓他滿意的工作,但幾經(jīng)周折,發(fā)現(xiàn)我連他工作內(nèi)容都描述不清,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先回去,我可以邊教英語,再慢慢找工作。”或許是看出了我的擔憂,麥克主動提出愿意放棄他收入優(yōu)厚的大公司地區(qū)經(jīng)理的工作,和我一起回到對他來說完全陌生的國度里從零開始,既然如此,我還有什么可猶豫的呢?所以我們一塊兒做出了“海歸”這個或許讓很多人不能理解的決定。這決心一下,就忙著賣房、賣車,整個一個不亦樂乎,心里激動得不行,巴不得明天就登上飛機飛回中國。
啟程的日子在5月下旬……
海歸的話題算得上是近兩年的熱門,捧的罵的,沒少被人念叨。有人說那些“海龜”都是些在國外混不下去的,這顯然有失公允。其實每個海歸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不管怎么說,下決心去闖蕩,重新開始,是很需要一些勇氣的。
依歌算是一個。
考上美院
我的故事,應(yīng)該是從小就開始了的。
我有個二姐,長得特漂亮,我倆從小在一起,我就是她的陪襯人。我倆一塊兒去我媽辦公室,大人都說,依歌你是撿來的吧,不然你姐咋那么漂亮,瞅你即不像爹又不像媽的,多難看。我偷偷翻家里的相冊,發(fā)現(xiàn)我爸媽年輕的時候都跟電影明星似的,怎么鏡子里的我就沒有吸收他們一點兒優(yōu)點。就這樣,我的自信心總是遭受打擊。
不過,老天爺挺公平的,本該人人都有的美貌我雖沒有,但卻得到另外一種補償。我是個特別會讀書的孩子,從小到大,成績都名列前茅。小時候我非常好強地爭取第一,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引起媽媽的注意。報考大學時,北大是我的目標,其它學校概不考慮??晌业睦砜瞥煽兛偸沁^不了關(guān)。落榜后的那一年,我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補習數(shù)學上,別的書都沒敢碰,就為了報考北大。以至于后來我一看見數(shù)字就頭疼欲裂,疼得眼前一片黑暗,視力也急劇下降。我媽害怕了,帶我跑了很多醫(yī)院,可始終沒有發(fā)現(xiàn)病理上的問題,后來有位老醫(yī)生對我說,你不要再看書了,考不上大學沒關(guān)系,有個健康的身體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你想恢復(fù)得快一些,不如去畫畫、旅游、或者聽聽音樂什么的。萬般無奈下我開始學畫。
可能是個性使然,我每天看著時鐘分分秒秒地往前走,就有一種強烈的緊迫感壓得我透不過氣來,我根本不能把畫畫當成一種休息,也沒有當成所謂的藝術(shù)追求,而終究把它當成了要達到某種生命境界的手段,所以畫了半年之后我下決心要考美院。當時全國一共才5家美院,一個學校一年才收十來個學生,攤到全國,各省頂多也就一個名額,而且除了考專業(yè)還要考文化課。那時我已經(jīng)20出頭,又是半路出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我的啟蒙老師并不是名家,他連續(xù)3年報考美院,都因為文化課不能過關(guān)而被拒之門外,盡管他的專業(yè)水準已經(jīng)很高。他評價我的色彩感覺很好,給了我很大的自信。我花了兩年時間專心學畫,終于考上南方一所非常的學府,正式開始了我的藝術(shù)生涯。而我的啟蒙老師卻一直沒有機會進入專業(yè)美術(shù)學院深造,至今還留在家鄉(xiāng)礦區(qū)那個小地方。
那時候在中國,考上大學離開家是踏上人生旅途的第一步,就和再投胎沒什么兩樣,人的生活絕對會因此發(fā)生一種翻天覆地的變化。再說我考上的是美院,千里挑一,那是什么感覺?不但我自己的生活道路發(fā)生一個重大轉(zhuǎn)折,連我媽、我姐,我們家所有的親戚朋友都為我驕傲,而在此之前,哪有人重視過我呀!我的虛榮心終于得到一種滿足。小時候我自卑,沒有朋友,我所有的朋友幾乎都是從大學時代才開始交往,因為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才逐步有了自信,才開始脫離二姐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