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牙醫(yī)的包牙故事

字號:

老大喂母乳,挺方便,半夜哭了,把她拉起來,往懷里一放,她只消吮一會,過過癮,就會睡去。
    老二喂牛奶,也不算太難,半夜哭了,起來拿個奶瓶往他嘴里一塞,他自己抱著奶瓶,就會睡去。
    老大的牙齒沒什么問題,老二就出了問題。一歲多時,牙還沒出齊,就見上面四個門牙生出一條橫印,像是被什么東西刮了一下。慢慢地,那印越來越深。我們擔心,帶他看兒科牙醫(yī),牙醫(yī)說他患了奶瓶牙,常發(fā)生在半夜給孩子吃奶喝果汁的嬰兒嘴里。
    牙醫(yī)的建議是把孩子壞了的牙齒包起來,考慮到孩子太小,心理生理上都不能承受如此痛苦,而且還需要全身麻醉。我們一聽全身麻醉自己先怕了,反正是乳牙,換了恒牙就會好,我們拒絕了。
    又過了幾個月,我們突然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門牙變小了,再仔細看,卻是下半截的牙齒斷掉了。這下我們急了,帶他看牙醫(yī)。牙醫(yī)警告說,若再不將斷了的牙齒包起來,就會影響孩子恒牙的生長。想起來這恒牙可是一輩子的事。權衡左右,猶豫再三,一咬牙,聽從牙醫(yī)的建議,去醫(yī)院全身麻醉,將孩子的牙齒包起來。
    注鎮(zhèn)靜劑、麻醉、插管子、接氧氣,看得人心都痛,魂不守舍地在手術室外面等了兩個多小時,孩子終于臉腫腫地給抱了出來,一見我們立時大哭,露出四個潔白的大門牙,那門牙太大,和他的年齡不符,滑稽得很。
    聽從牙醫(yī)的囑咐,自然色的包牙容易碎,不能讓他吃硬的東西。于是蘋果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硬糖不給吃,餅干都買那種一放到嘴里就化了的老人餅干,全家都一樣,怨得女兒直嚷。就是這樣,我們還時不時盯著兒子的嘴,若沒給他吃東西,卻見他的嘴在動,心急地扳開他的口,怕他不知從哪里拾起小東西放到嘴里,一不留神把包牙給咬碎了。
    一天,他咧嘴一笑,門前怎么露出一個洞,仔細查看,原來是門前的整個一個包牙不知什么時候掉了,也不知掉在什么地方,問兒子,他看著你不知你說的是什么。趕快帶他去看牙醫(yī),牙醫(yī)將他往椅子上一按,重包一個。折騰的孩子“哇哇”大哭。末了,牙醫(yī)還在病歷上注上“不合作”三個字,讀了,顧不上還在抽泣的兒子,就數(shù)落起他,一個大男生,這么點小痛都忍不住,以后如何到社會上去打拼?
    可不到一個月,這個包牙又不見了,只得再去看牙醫(yī),這次也不考慮是否好看了,聽醫(yī)生的,按個銀包牙,結實一點,也省了兒子吃苦。可誰知那牙醫(yī)就按不上,放上取下了好幾回,兒子滿口都是血,痛得他哭得滿頭滿身大汗,明明只需十來分鐘的事,他竟折騰了四十幾分鐘,等把兒子抱下床,他渾身還在發(fā)抖。
    那牙醫(yī)自覺不好意思,免收了我們該付的二成費用。
    又膽顫心驚總算是平安無事地過了幾個月,我們全家回了上海,那天外婆不忍心看他的饞樣,遞了個篤酥篤酥的雞腿給他,這不雞腿下了肚,一個包牙又不見了。
    想起上次孩子包牙所經歷的苦痛,這次我們決定就讓它去了,再說,兒子一聽牙醫(yī)就嚎啕大哭,我們也不忍心。前不久看到他那個銀色包牙上面的牙肉紅腫發(fā)炎,帶他去看牙醫(yī),牙醫(yī)拍片看后,說是為了不影響他將來的恒牙生長,拔掉可能是的方法。這是在他包牙后一年,而他那個包牙掉了沒再包的壞牙,牙醫(yī)說,狀況還很不錯,應該不會對恒牙的生長有多大影響。說這話時,他一定忘了,當初要我們替孩子包牙時的分析。
    孩子不幸患了奶瓶牙,該不該包牙,包牙到底是保護還是損害恒牙,除了牙醫(yī),相信大多數(shù)父母都不懂,不過我們的經歷卻讓我們體會到,花很多錢給孩子包牙,也許效果并不都好。想起來,如果我們沒有給孩子包牙,他那半截小乳牙可能并不至壞到要拔掉的地步,而過早將乳牙拔掉了,聽牙醫(yī)說,極有可能會影響以后恒牙生長的位置,到時也許又得花大錢給他矯牙了。
    兒子的四個門牙,給牙醫(yī)包了六次,連保險公司付的,他收了一千多美元,這本是商業(yè)社會,做什么都講經濟效益,牙醫(yī)當然也不例外。只可惜我家兒子四個小門牙,拔了一個,二個包牙掉了,就剩一個大包牙像兔子牙齒似的兀在那里,吃東西不管用,卻時不時會咬破嘴唇。
    總在后悔,真不該讓兒子吃這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