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歷史名人故事3優(yōu)秀(四篇)

字號: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國歷史名人故事3篇一
    有一次,他叔叔宗炳問他: "宗愨,你長大后準備怎么樣?請說說你的志愿。"宗愨應(yīng)聲答道: "愿乘長風破萬里浪!"他叔叔聽了這句極有氣魄的壯語,很是高興,滿意地贊許說: "好孩子,志向遠大的人,正應(yīng)如此!"
    宗愨長大后,當過振武將軍、豫州刺史、雍州刺史等官職,曾率軍遠征南方的林邑國,大獲全勝,建立了一些功業(yè)。 -德育名人小故事
    他少年時所講的"乘長風破萬里浪"這句話,極為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有為少年的遠大志向,成為激勵人們立志奮進的不朽名言。
    中國歷史名人故事3篇二
    唐太宗是封建帝王中少有的明君。他心胸寬廣,能夠虛心接受大臣的勸諫。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被傳為美談。
    貞觀年間,國家富裕了,邊境也安寧了,天下太平,李世民對自己的功業(yè)有些陶醉,想效法古代圣君,去泰山封禪。封禪是一件大事,必定勞民傷財,大臣魏征認為太宗好大喜功,便極力反對。李世民問魏征:“朕要你憑良心說,朕對天下功勞大不大?”
    魏征點頭回答道:“大!”
    太宗有點得意地問:“那么,你為何反對朕去泰山?”
    魏征說:“陛下治亂世,安天下,剛剛才開始,百姓還沒得到足夠的好處。天下是安定了,但還未曾令人滿意,如今倉廩還空虛,豐收的糧食僅夠消耗罷了。由于這些原因,現(xiàn)在還不是封禪的時候?!?BR>    太宗聽完魏征的話,認為有道理,就取消了封禪泰山的計劃。還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一只鷂鷹,非常喜歡,愛不釋手。他正玩得高興,遠遠地看見魏征來了,趕緊把鷹藏在了懷里。
    魏征和他談?wù)搰?,很長時間才告退。等他走后,李世民拿出鷂鷹,發(fā)現(xiàn)它已悶死了。這件趣事反映了李世民對賢臣的尊重態(tài)度。
    后來,魏征去世,李世民悲痛地說:“一個人用銅做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做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做鏡子,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做得對不對。現(xiàn)在魏征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啊!”
    中國歷史名人故事3篇三
    春秋時,楚國上下的官員、鄉(xiāng)紳以及有身份的人,都喜歡坐矮車。楚莊王認為矮車不便十于駕馬,想頒布一個法令,把全國的矮車統(tǒng)一改高,于是將令尹孫叔敖找來商量此事。
    孫叔敖聽完后,說:“如果因為這樣的事情,頒布一道政令,那么廣大百姓將不知所措,這樣實在不妥。如果大王一定想把車改高,臣請求讓鄉(xiāng)里人家加高門檻?!?BR>    楚莊王很是不解,問道:“我是想加高車座,這和門檻有什么關(guān)系呢?”孫叔敖微微一笑,說:“大王且聽臣慢慢道來。在臣說明問題之前,先問大王一個問題,在我們國家,能坐得起馬車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楚莊王不假思索地說:“不是王公貴族,至少也是有身份的人吧?!?BR>    孫叔敖說:“大王所言極是。正因為乘車的人都是有身份的人,他們不能為過門檻頻繁下車而有失身份。所以臣建議加高門檻,這樣一來,他們自然就會把車的底座造高了?!?BR>    楚莊王聽后大喜,說道:“愛卿的方法真是巧妙啊!”
    之后,楚莊王就下令,讓人們把自家的門檻都加髙。這樣過了半年,那些乘車的人因為極不方便,都自動把坐的車子造高了。
    中國歷史名人故事3篇四
    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改變了齊國的落后面貌,富國強兵,齊國一舉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由此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不過對于怎樣選拔人才,齊桓公并沒有不十分明確標準。
    一天,齊桓公在管仲的陪同下,來到馬棚視察養(yǎng)馬的情況。他一見養(yǎng)馬人就關(guān)心地詢問:“你覺得哪一件事最難?”養(yǎng)馬人一時難以回答。其實,養(yǎng)馬人心里是十分清楚的:一年365天,打草備料,飲馬溜馬,調(diào)鞍理轡,接駒釘掌,除糞清欄,哪一件事都不是輕松!管仲在一旁見養(yǎng)馬人尚在猶豫,便代養(yǎng)馬人回答說:“以前我也養(yǎng)過馬,依我看,編排用于拴馬的柵欄這件事最難。為什么呢?因為在編柵欄時備用的木料往往有彎的也有直的。如果想讓所選的木料用起來順手,使編排的柵欄整齊美觀,結(jié)實耐用,開始的選料就顯得很重要,下第一根樁的時候尤其要慎重。
    如果在下第一根樁時用了彎曲的木料,隨后你就得順勢將彎曲的木料用到底,像這樣彎曲的木料之后緊接著使用彎曲的木料,那些筆直的木料就難以派上用場。相反,如果一開始就選用筆直的木料,繼之必然是直木接直木,曲木也就派不上用場了。其實,選拔人才同編柵欄選料的道理是一樣的,國家在起初選拔肩負重任的人才時,必須慎重行事,從一開始就把握正直的標準,以便今后按這樣的標準選賢任能?!?BR>    聽了管仲的這一番高論,齊桓公深為佩服,確定了以正直作為國家選拔賢才的標準,世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