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重點法條必讀系列三

字號:

重點法條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律師、當事人的近親屬、有關的社會團體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經(jīng)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托為訴訟代理人。
    第五十九條 委托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托書。
    授權委托書必須記明委托事項和權限。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托人的特別授權。
    僑居在國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從國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權委托書,必須經(jīng)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沒有使領館的,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外交關系的第三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再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第三國使領館證明,或者由當?shù)氐膼蹏A僑團體證明。
    第六十二條 離婚案件有訴訟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達意志的以外,仍應出庭;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的,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意見。
    第二百四十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nèi)沒有住所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yè)和組織委托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或者其他人代理訴訟,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權委托書,應當經(jīng)所在國公證機關證明,并經(jīng)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或者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guī)定的證明手續(xù)后,才具有效力。
    【相關法條】《民訴意見》
    68除律師、當事人的近親屬、有關的社會團體或者當事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之外,當事人還可以委托其他公民為訴訟代理人。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可能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人以及人民法院認為不宜作訴訟代理人的人,不能作為訴訟代理人。
    69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授權委托書,應在開庭審理前送交人民法院。授權委托書僅寫“全權代理”而無具體授權的,訴訟代理人無權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
    【詳解】
    民事訴訟代理人分為法定代理人與委托代理人,需重點掌握委托代理人的以下幾點內(nèi)容:
    1委托訴訟代理人的范圍,特別是不能作為訴訟代理人的范圍。
    2代理權限。委托代理制度的核心是委托代理人的代理權限,具體可以分為兩種:
    (1)一般代理權限,即代理行使僅產(chǎn)生程序作用的一般性訴訟權利,如參與庭審、進行辯論等;
    (2)特殊代理權限,即代理行使直接影響當事人實體利益的特殊性訴訟權利,如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托人的特別授權。如果授權委托書僅寫“全權代理”而無具體授權的,應理解為是一般代理權限。
    3從國外寄交或者托交授權委托書的法定程序。該法定程序因主體是否為中國人而有所不同,需注意其具體區(qū)別。
    4本人是否需要出庭問題。當事人委托訴訟代理人后,本人可以出庭參加訴訟,也可以不再出庭,但是,離婚案件除外。當然,離婚案件中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當事人以及因特殊困難無法出庭并向人民法院提交了書面意見的當事人也可以不出庭。
    【例題】(2004年試卷三第73題)
    下列關于民事訴訟中的法定代理人與委托代理人的表述,哪些是正確的 ?
    A委托代理人的訴訟權利不可能多于法定代理人
    B法定代理人可以是委托代理人的委托人
    C法定代理人的被代理人是無訴訟行為能力的當事人
    D委托代理人的被代理人是有訴訟行為能力的當事人
    [答案]ABCD
    重點法條
    第六十三條證據(jù)有下列幾種: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證人證言;
    (五)當事人的陳述;
    (六)鑒定結論;
    (七)勘驗筆錄。
    以上證據(jù)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jù)。
    第七十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jīng)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
    第七十二條 人民法院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應當交由法定鑒定部門鑒定;沒有法定鑒定部門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鑒定部門鑒定。
    鑒定部門及其指定的鑒定人有權了解進行鑒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必要時可以詢問當事人、證人。
    鑒定部門和鑒定人應當提出書面鑒定結論,在鑒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鑒定人鑒定的,應當由鑒定人所在單位加蓋印章,證明鑒定人身份。
    【相關法條】《證據(jù)規(guī)定》
    第十條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jù),應當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證據(jù)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經(jīng)人民法院核對無異的復制件或者復制品。
    第二十六條 當事人申請鑒定經(jīng)人民法院同意后,由雙方當事人協(xié)商確定有鑒定資格的鑒定機構、鑒定人員,協(xié)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委托的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有異議申請重新鑒定,提出證據(jù)證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予準許:
    (一)鑒定機構或者鑒定人員不具備相關的鑒定資格的;
    (二)鑒定程序嚴重違法的;
    (三)鑒定結論明顯依據(jù)不足的;
    (四)經(jīng)過質證認定不能作為證據(jù)使用的其他情形。
    對有缺陷的鑒定結論,可以通過補充鑒定、重新質證或者補充質證等方法解決的,不予重新鑒定。
    第五十三條 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
    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
    第五十六條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規(guī)定的“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
    (一)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
    (二)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
    (三)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
    (四)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
    (五)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
    前款情形,經(jīng)人民法院許可,證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或者視聽資料或者通過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手段作證。
    第六十八條 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guī)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jù),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jù)。
    第六十九條 下列證據(jù)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jù):
    (一)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shù)淖C言;
    (二)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
    (三)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
    (四)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印件、復制品;
    (五)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詳解】
    民事訴訟證據(jù)的立法種類是以往歷年資格考試中經(jīng)??疾榈闹R點,對民事訴訟中的七種證據(jù),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掌握:
    1書證、物證、視聽資料的鑒別。
    書證一定反映于一定的具體載體之上,如紙張、石碑等,但不是以載體本身,而是以載體中記載的文字、符號、圖案等所反映的思想內(nèi)容證明案件事實;物證則是以物品、痕跡本身的特征證明案件事實;視聽資料雖以錄音帶、錄像帶等記載的內(nèi)容證明案件事實,但需要借助于錄音機等儀器??梢?,視聽資料在其所記載的內(nèi)容來證明待證事實這一點上與書證是一樣的,但視聽資料的核心特點是必須借助一定的儀器。需注意,在具體的民事案件中,同一個證據(jù)可能會是多種不同種類的證據(jù)。
    2證人的資格。
    重點掌握不能作為證人的范圍:(1)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2)本案的訴訟代理人;(3)本案的審判人員、書記員、鑒定人員。
    3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法定情形。
    4當事人可以申請重新鑒定的法定情形。
    5單一證據(jù)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依據(jù)的法定情形。
    【例題】(2002年試卷三第76題)
    下列哪些證據(jù)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jù)?
    A當事人李某的妻子袁某向法院作出的有利于李某的證言
    B原告陳某向法院提交的其采用偷錄方式錄下的用以證明被告劉某欠其5000元人民幣的錄音帶,該錄音帶部分關鍵詞的錄音聽不清楚
    C由未成年人所作出的各類證言
    D原告提出的字跡清晰的合同文書復印件,但該合同文書的原件已丟失,且被告不承認其與原告存在有該合同文書復印件所表述的法律關系
    [答案]ABD
    重點法條
    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jù)。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jù),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jù),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jù)。
    第七十四條 在證據(jù)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jù),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采取保全措施。
    【相關法條】《證據(jù)規(guī)定》
    第二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
    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
    第四條 下列侵權訴訟,按照以下規(guī)定承擔舉證責任:
    (一)因新產(chǎn)品制造方法發(fā)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制造同樣產(chǎn)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chǎn)品制造方法不同于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二)高度危險作業(yè)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三)因環(huán)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guī)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四)建筑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fā)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五)飼養(yǎng)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yǎng)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六)因缺陷產(chǎn)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者就法律規(guī)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七)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八)因醫(y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yī)療機構就醫(y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y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有關法律對侵權訴訟的舉證責任有特殊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
    第五條 在合同糾紛案件中,主張合同關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當事人對合同訂立和生效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主張合同關系變更、解除、終止、撤銷的一方當事人對引起合同關系變動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對合同是否履行發(fā)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對代理權發(fā)生爭議的,由主張有代理權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第六條 在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因用人單位作出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fā)生勞動爭議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第七條 在法律沒有具體規(guī)定,依本規(guī)定及其他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jù)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第八條 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但涉及身份關系的案件除外。
    對一方當事人陳述的事實,另一方當事人既未表示承認也未否認,經(jīng)審判人員充分說明并詢問后,其仍不明確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視為對該項事實的承認。
    當事人委托代理人參加訴訟的,代理人的承認視為當事人的承認。但未經(jīng)特別授權的代理人對事實的承認直接導致承認對方訴訟請求的除外;當事人在場但對其代理人的承認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當事人的承認。
    當事人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撤回承認并經(jīng)對方當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證據(jù)證明其承認行為是在受脅迫或者重大誤解情況下作出且與事實不符的,不能免除對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
    第九條 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
    (一)眾所周知的事實;
    (二)自然規(guī)律及定理;
    (三)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或者已知事實和日常生活經(jīng)驗法則,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實;
    (四)已為人民法院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
    (五)已為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
    (六)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
    前款(一)、(三)、(四)、(五)、(六)項,當事人有相反證據(jù)足以*的除外。
    第十五條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guī)定的“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jù)”,是指以下情形:
    (一)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
    (二)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回避等與實體爭議無關的程序事項。
    第十七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jù):
    (一)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jù)屬于國家有關部門保存并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第十九條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jù),不得遲于舉證期限屆滿前七日。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申請不予準許的,應當向當事人或其訴訟代理人送達通知書。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在收到通知書的次日起三日內(nèi)向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書面申請復議一次。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復議申請之日起五日內(nèi)作出答復。
    第三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jù)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jù)的法律后果。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并經(jīng)人民法院認可。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
    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
    第三十四條 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nèi)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jù)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nèi)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對于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jù)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第三十五條 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jù)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規(guī)定第三十四條規(guī)定的限制,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
    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第三十六條 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nèi)提交證據(jù)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nèi)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jīng)人民法院準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nèi)提交證據(jù)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準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詳解】
    證明對象及其舉證責任問題是民事證據(jù)制度的核心,也是以往歷年資格考試中經(jīng)??疾?BR>    的內(nèi)容,需注意下列重點問題:
    1證明對象:即待證事實。
    (1)證明對象的范圍。在民事訴訟中,下列事實需要作為證明對象:①民事實體法律事實。具體包括實體權利產(chǎn)生所依據(jù)的事實、實體權利消滅所依據(jù)的事實、實體權利變更所依據(jù)的事實、障礙實體權利產(chǎn)生所依據(jù)的事實。在一般情況下,有關實體權利產(chǎn)生所依據(jù)的事實由原告承擔舉證責任,而其他三個方面的事實則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②程序法律事實③證據(jù)事實。④外國法律和地方性法規(guī)、習慣。
    (2)不需要證明對象的范圍。掌握《證據(jù)規(guī)定》第8、9條規(guī)定的具體內(nèi)容。
    2舉證責任的分擔。
    (1)舉證責任分擔的原則——“誰主張,誰舉證”。
    (2)舉證責任分擔的例外?!罢l主張,誰舉證”是舉證責任分擔的一般原則,但特殊情況下仍然適用“誰主張,誰舉證”分配舉證責任,則可能造成對一方當事人的不公平,為此,確立了舉證責任的倒置,即原告主張侵權事實,被告否認的,由被告就其否認侵權承擔舉證責任。具體需掌握下列兩點:
    ①舉證責任倒置的法定情形。即《證據(jù)規(guī)定》第4條所規(guī)定的八類案件。
    ②舉證責任倒置時舉證責任的分擔。舉證責任倒置并不是意味著將全部需要作為證明對象的案件事實的舉證責任均倒置由被告來承擔,而是根據(jù)公平、合理的精神將原告難以舉證證明的有關案件事實的舉證責任倒置由被告來承擔。由于舉證責任倒置僅適用于侵權糾紛案件,而在侵權糾紛案件中,需要作為證明對象的待證事實通常有以下三種事實:即原告的損
    害事實、被告的行為事實以及被告行為與原告損失之間的因果關系方面的事實,因此,在舉證責任倒置的情況下,原告僅就自己所遭受的具體損失負擔舉證責任,而有關被告的行為以及被告行為與損害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的事實則由被告來負擔舉證責任。
    3法院調查收集證據(jù)制度。法院調查收集證據(jù)分為人民法院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jù)以及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申請人法院調查收集證據(jù)兩種情況。
    4舉證期限制度。舉證期限制度是《證據(jù)規(guī)定》中新確立的一項重要制度,其目的主要是通過限定舉證的期限,以防止當事人在訴訟進行過程中隨時提出證據(jù),進行證據(jù)突襲。 (1)舉證時限的確定方式。《證據(jù)規(guī)定》第33條規(guī)定了兩種方式:①可以由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并經(jīng)人民法院認可。②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不得少于30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
    (2)逾期不舉證的法律后果。根據(jù)《證據(jù)規(guī)定》第34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nèi)不提交證據(jù)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3)舉證期限的延期。
    5證據(jù)保全的程序。
    【例題】 (2006年試卷三第83題)
    齊某被宏大公司的汽車撞傷,訴至法院要求賠償損失。下列關于本案舉證責任的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原告齊某應當舉證證明是被宏大公司的汽車所撞受傷
    B.原告齊某應當對自己受到的損失承擔舉證責任
    C.被告宏大公司應當對其主張的自己沒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D.被告宏大公司應當對其主張的原告齊某有主觀故意承擔舉證責任
    [答案]ABD
    重點法條
    第七十八條 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受送達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達代收人簽收。
    受送達人的同住成年家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負責收件的人,訴訟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七十九條 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送達人應當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即視為送達。
    【相關法條】《民訴意見》
    83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人民法院既可以向受送達人送達,也可以向其訴訟代理人送達。受送達人指定訴訟代理人為代收人的,向訴訟代理人送達時,適用留置送達。
    84調解書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本人,不適用留置送達。當事人本人因故不能簽收的,可由其指定的代收人簽收。
    【詳解】
    就送達制度而言,可以了解以下幾點基本知識:
    1我國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六種送達方式,即直接送達、留置送達、委托送達、郵寄送達,轉交送達、公告送達。
    2留置送達時需將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住所。
    3調解書的送達。該內(nèi)容是送達制度中最重要的知識點。需注意兩點:(1)調解書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本人,不適用留置送達。(2)當事人本人因故不能簽收的,可由其指定的代收人簽收。
    【例題】(2004年試卷三第44題)
    李某與趙某是夫妻。1999年7月,李某向某縣人民法院起訴要求離婚,法院經(jīng)審理判決不準離婚。審理該案的書記員兩次到李某家送達判決書李某均拒絕接收。對此,應當如何處理?
    A書記員將該判決書交給李某的鄰居王某轉交
    B書記員將該判決書留置李某的住所
    C書記員將該判決書交給李某所在地居委會轉交
    D書記員將該判決書交給李某所在地派出所轉交
    [答案]B
    重點法條
    第八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jù)當事人自愿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第八十九條 調解達成協(xié)議,人民法院應當制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
    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
    調解書經(jīng)雙方當事人簽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九十條 下列案件調解達成協(xié)議,人民法院可以不制作調解書:
    (一)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
    (二)調解維持收養(yǎng)關系的案件;
    (三)能夠即時履行的案件;
    (四)其他不需要制作調解書的案件。
    對不需要制作調解書的協(xié)議,應當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相關法條】《民訴意見》
    92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jù)自愿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堅持不愿調解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但不應久調不決。
    93人民法院調解案件時,當事人不能出庭的,經(jīng)其特別授權,可由其委托代理人參加調解,達成的調解協(xié)議,可由委托代理人簽名。
    離婚案件當事人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參加調解的,除本人不能表達意志的以外,應當出具書面意見。
    【詳解】
    法院調解制度是民事訴訟中與判決制度相并行的一種爭議解決方式,是以往歷年資格考試中多次考查的知識點之一。需注意以下幾點:
    1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jù)自愿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雖然婚姻案件例外,但不應久調不決。
    2法院調解的生效。
    法院調解的生效時間因是否需要制作調解書的不同而不同。對于不需要制作調解書的協(xié)議而言,由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而調解書則經(jīng)雙方當事人簽收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3不需要制作調解書的案件范圍。
    【例題】 (2003年試卷三第70題)
    對下列哪些案件調解達成協(xié)議的,人民法院可以不制作民事調解書?
    A被告拖欠原告貸款10萬元,雙方達成協(xié)議,被告在1個月內(nèi)付清,原告不要求被告支付拖欠期間的貸款利息
    B賠償案件中的被告人在國外,與原告達成賠償協(xié)議,同意在2個月內(nèi)賠付
    C贍養(yǎng)案件中當事人雙方達成協(xié)議,被告愿意每月向原告支付贍養(yǎng)費200元,原告申請撤訴
    D收養(yǎng)案件中當事人雙方達成協(xié)議,維持收養(yǎng)關系
    [答案]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