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預算和實際的鋼筋下料是不一樣的,鋼筋預算就是按照建筑的規(guī)范或標準平法圖集的要求計算出來的鋼筋。而下料還要考慮很多施工現(xiàn)場的要求,例如我們的鋼筋斷點的位置在實際的施工中是有規(guī)定的,必須斷在跨中1/3的范圍內,構件交錯的地方要注意鋼筋的避讓等。 在我們拿到結構圖紙后,首先分析此建筑是什么結構形式、大致有哪些構件、基礎是什么類型。然后我們一般剪力墻按照從下向上的順序,也就是施工的先后順序進行計算。
(一)基礎:
這里介紹幾中常見的基礎。
1、獨立基礎:框架結構中用的較多,在計算鋼筋中要注意的就是底板受力鋼筋的長度,可取邊長或寬度的0.9倍,并交錯布置;
2、筏板基礎:一般用于剪力墻結構,我們可以仔細學習一下04G101-3中的內容,例如對于下沉子筏板中的鋼筋中的鋼筋應伸出板邊LA(最小錨固長度)等方面一些具體要求。
3、條形基礎:一般用于磚混結構。
(二)上部構件:
1、柱:柱鋼筋比較簡單,只有縱筋和箍筋??v筋要注意底層的基礎插筋問題,頂層柱縱筋對于邊柱、中柱、角柱的錨固長度的區(qū)別可以參見(03G101);箍筋要注意加密區(qū)長度的取值問題:底層柱根加密>=Hn/3,柱上部加密長度>=Hn/6、>=500取大值,還要注意柱搭接范圍內應該加密。(其中,Hn是指所在樓層的柱凈高)
2、梁:梁鋼筋應按照03G101進行計算。梁有上部通長筋、支座負筋(一排1/3Ln,二排1/4Ln,Ln是左右兩跨較大值),底筋一般按照每跨分別向兩邊支座伸入錨固長度的情況進行計算的。
3、剪力墻:剪力墻中的構件一定要計算完全。其中包括:墻體分布鋼筋(有水平鋼筋和縱向鋼筋,要注意墻和墻交接部位的水平鋼筋的錨固、各種轉角錨固要求是不一樣的)、翼柱的鋼筋(墻和墻交接的部位形成的柱子)、剪力墻的連梁鋼筋(門窗洞口上面形成的連梁)、暗柱鋼筋(門窗洞口兩側形成的暗柱)、端柱鋼筋(剪力墻端頭的柱子)、暗梁鋼筋(由于構造的要求在墻體中所配置的梁)。鋼筋抽樣常用公式
鋼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結
一、梁
(1) 框架梁一、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梁的縱向鋼筋錨入支座的長度,首先判斷直錨能否滿足La,
1、(支座寬度-1個保護層厚度)≥La ,則直錨La 即可;
2、La>(支座寬度-1個保護層厚度)≥0.4 La ,則伸至支座對邊,并做15d 彎鉤;
4、(支座寬度-1個保護層厚度)<0.4 La ,應與設計溝通,改變鋼筋直徑或支座寬度,以滿足≥0.4 La ;
5、端支座負筋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6、下部鋼筋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么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7、腰筋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抗扭鋼筋:算法同貫通鋼筋
8、拉筋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拉筋根數(shù):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么拉筋的根數(shù)=(箍筋根數(shù)/2)×(構造筋根數(shù)/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么拉筋的根數(shù)=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9、箍筋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箍筋根數(shù)=(加密區(qū)長度/加密區(qū)間距+1)×2+(非加密區(qū)長度/非加密區(qū)間距-1)+1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么,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并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件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10、吊筋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800mm 夾角=45°
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后中間支座值);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后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一)基礎:
這里介紹幾中常見的基礎。
1、獨立基礎:框架結構中用的較多,在計算鋼筋中要注意的就是底板受力鋼筋的長度,可取邊長或寬度的0.9倍,并交錯布置;
2、筏板基礎:一般用于剪力墻結構,我們可以仔細學習一下04G101-3中的內容,例如對于下沉子筏板中的鋼筋中的鋼筋應伸出板邊LA(最小錨固長度)等方面一些具體要求。
3、條形基礎:一般用于磚混結構。
(二)上部構件:
1、柱:柱鋼筋比較簡單,只有縱筋和箍筋??v筋要注意底層的基礎插筋問題,頂層柱縱筋對于邊柱、中柱、角柱的錨固長度的區(qū)別可以參見(03G101);箍筋要注意加密區(qū)長度的取值問題:底層柱根加密>=Hn/3,柱上部加密長度>=Hn/6、>=500取大值,還要注意柱搭接范圍內應該加密。(其中,Hn是指所在樓層的柱凈高)
2、梁:梁鋼筋應按照03G101進行計算。梁有上部通長筋、支座負筋(一排1/3Ln,二排1/4Ln,Ln是左右兩跨較大值),底筋一般按照每跨分別向兩邊支座伸入錨固長度的情況進行計算的。
3、剪力墻:剪力墻中的構件一定要計算完全。其中包括:墻體分布鋼筋(有水平鋼筋和縱向鋼筋,要注意墻和墻交接部位的水平鋼筋的錨固、各種轉角錨固要求是不一樣的)、翼柱的鋼筋(墻和墻交接的部位形成的柱子)、剪力墻的連梁鋼筋(門窗洞口上面形成的連梁)、暗柱鋼筋(門窗洞口兩側形成的暗柱)、端柱鋼筋(剪力墻端頭的柱子)、暗梁鋼筋(由于構造的要求在墻體中所配置的梁)。鋼筋抽樣常用公式
鋼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結
一、梁
(1) 框架梁一、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梁的縱向鋼筋錨入支座的長度,首先判斷直錨能否滿足La,
1、(支座寬度-1個保護層厚度)≥La ,則直錨La 即可;
2、La>(支座寬度-1個保護層厚度)≥0.4 La ,則伸至支座對邊,并做15d 彎鉤;
4、(支座寬度-1個保護層厚度)<0.4 La ,應與設計溝通,改變鋼筋直徑或支座寬度,以滿足≥0.4 La ;
5、端支座負筋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6、下部鋼筋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么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7、腰筋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抗扭鋼筋:算法同貫通鋼筋
8、拉筋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拉筋根數(shù):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么拉筋的根數(shù)=(箍筋根數(shù)/2)×(構造筋根數(shù)/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么拉筋的根數(shù)=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9、箍筋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箍筋根數(shù)=(加密區(qū)長度/加密區(qū)間距+1)×2+(非加密區(qū)長度/非加密區(qū)間距-1)+1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么,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并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件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10、吊筋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800mm 夾角=45°
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后中間支座值);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后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