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混凝土工程:
本施工范圍位于市區(qū)內(nèi),擬采用商品混凝土。
混凝土運至澆筑地點,應符合澆筑規(guī)定的塌落度,當有離析現(xiàn)象時,必須在澆筑前進行二次攪拌?;炷翉臄嚢铏C中卸出到澆筑完畢的延續(xù)時間,夏季不得超過90分鐘。
對模板及其支架、鋼筋和預埋件必須進行檢查,并做好記錄,符合設計要求后方可澆筑混凝土。在澆筑混凝土前,對模板內(nèi)的雜物和鋼筋上的油污等應清理干凈,模板應已刷好脫模劑,對模板的縫隙和孔洞應予堵嚴,對木模板應澆水濕潤。但不能有積水。
踏步的安裝應與井室支模同時進行,且安裝位置正確,在混凝土達到抗壓強度前不得踩踏,同時安裝預留支管,支管與井壁銜接處應填充嚴密。所有預留管長度均為結構內(nèi)皮往外70厘米。
使用振搗棒時,搗實混凝土的移動間距不得大于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棒與模板的距離不應大于其作用半徑的0.5倍,應避免碰撞鋼筋、模板、預埋件等。振搗棒插入下層混凝土內(nèi)的深度不得小于300毫米。
(四)、混凝土養(yǎng)護:
對已澆筑完畢的混凝土采用塑料布及草簾覆蓋,應保持塑料布內(nèi)的混凝土濕潤。混凝土的澆水養(yǎng)護時間在春季對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對有抗?jié)B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五)、井底底板混凝土:
井底底板混凝土澆筑前要對底板中線樁、高程線進行復核。采用平板振搗器振搗。用溜槽下混凝土時要避免骨料分離,要控制好混凝土塌落度。澆筑完成后,及時采取保溫、養(yǎng)護措施。
(六)、井室砌筑工程:
砌磚前必須對砌筑所用材料進行檢驗和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砌磚前必須檢查基底的尺寸,高程及底板混凝土強度是否符合要求。砌圓井時應隨時掌握直徑尺寸,井室(筒)內(nèi)的踏步在安裝前刷防銹漆,砌筑時應注意踏步相互間尺寸,并用砂漿埋固。
1)與混凝土基礎相接的砌筑面應先清掃,并用水沖刷干凈。
2)砌磚前應根據(jù)所放井位線,撂底擺縫確定法砌筑。
3)砌井時,砂漿應滿鋪滿擠,灰縫不得有豎向通縫,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一般以1㎝為標準。
4)砌墻如有抹面,應隨砌隨將擠出砂漿刮平,如為清水墻,應隨砌隨刮縫,其縫深1㎝為宜,以便勾縫。
(七)、閉水試驗:
管道安裝完畢,還土之前應進行閉水試驗,試驗按《給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68)第10.3節(jié)方法進行,驗收標準按《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質(zhì)量檢驗評定標準》執(zhí)行。具體做法如下:
1)胸腔還砂全部完成后即可進行閉水試驗。
2)閉水試驗的水位,應為試驗段上游管道內(nèi)頂以上2m,如上游管道內(nèi)頂水位由于井室限制<2m(但不得<0.5m時,其允許滲水量可按:水位<2m的允許滲水量=√H/2×允許滲水量,H為上游管內(nèi)頂至試驗水位的高度(單位為m)。
3)閉水試驗應在管道與檢查井灌滿水經(jīng)過24小時后再進行,
4)對滲水量的測量時間≮30min.
W―補水量(L)
T―觀測時間(min)
L―試驗段長度(m)
四、各種管線的土方回填:
由于管線工程完成后即進行道路工程施工,所以回填質(zhì)量是把握整體工程質(zhì)量的關鍵,是施工的重點。管線結構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回填施工,且回填盡可能與溝槽開挖施工形成流水作業(yè)。
1、為了保證回填土的質(zhì)量,在現(xiàn)場辦公區(qū)設土工試驗室,以便隨時掌握回填土的含水量及壓實密實度。
2、回填土的含水量必須符合要求,當回填土的含水量過大時,根據(jù)天氣、現(xiàn)場情況,采用晾曬或摻拌石灰粉的措施,以達到回填土的含水量。
3、為了避免井室周圍下沉的質(zhì)量通病,在回填施工中應采用雙填法進行施工,即井室周圍必須與管道回填同時進行。待回填施工完成后對井室周圍進行2次臺階形開挖,然后用9%灰土重新進行回填。
4、管頂以上0.5m范圍內(nèi)用人工夯填,每層壓實厚度不大于15cm.管頂1.5m以上用推土機配合壓路機進行回填。具體施工操作應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進行。
5、回填土高度至路床以下15cm為止,待該施工段全部管線工程完成后,集中對該部分進行回填壓實處理,以保證路基的整體性和穩(wěn)定性。
6、回填前清除槽內(nèi)雜物、排除積水。
7、溝槽兩側須同時回填,且兩側高差不得超過30㎝,管頂以上50㎝范圍內(nèi)應特別注意夯實設備的選用,以防止對管道結構造成損壞。
8、回填土每層虛鋪厚度為20~25㎝. 9、回填土中不得有碎磚、石塊。
10、分段回填時,相鄰段的接茬應呈階梯狀,且不得漏夯。
11、胸腔土密實度為95%以上,管頂以上50㎝范圍內(nèi)填土密實度為87%以上。
12、每層回填完成后必須經(jīng)質(zhì)檢員檢查、試驗員檢驗認可后方準進行下層回填工作。
本施工范圍位于市區(qū)內(nèi),擬采用商品混凝土。
混凝土運至澆筑地點,應符合澆筑規(guī)定的塌落度,當有離析現(xiàn)象時,必須在澆筑前進行二次攪拌?;炷翉臄嚢铏C中卸出到澆筑完畢的延續(xù)時間,夏季不得超過90分鐘。
對模板及其支架、鋼筋和預埋件必須進行檢查,并做好記錄,符合設計要求后方可澆筑混凝土。在澆筑混凝土前,對模板內(nèi)的雜物和鋼筋上的油污等應清理干凈,模板應已刷好脫模劑,對模板的縫隙和孔洞應予堵嚴,對木模板應澆水濕潤。但不能有積水。
踏步的安裝應與井室支模同時進行,且安裝位置正確,在混凝土達到抗壓強度前不得踩踏,同時安裝預留支管,支管與井壁銜接處應填充嚴密。所有預留管長度均為結構內(nèi)皮往外70厘米。
使用振搗棒時,搗實混凝土的移動間距不得大于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棒與模板的距離不應大于其作用半徑的0.5倍,應避免碰撞鋼筋、模板、預埋件等。振搗棒插入下層混凝土內(nèi)的深度不得小于300毫米。
(四)、混凝土養(yǎng)護:
對已澆筑完畢的混凝土采用塑料布及草簾覆蓋,應保持塑料布內(nèi)的混凝土濕潤。混凝土的澆水養(yǎng)護時間在春季對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對有抗?jié)B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五)、井底底板混凝土:
井底底板混凝土澆筑前要對底板中線樁、高程線進行復核。采用平板振搗器振搗。用溜槽下混凝土時要避免骨料分離,要控制好混凝土塌落度。澆筑完成后,及時采取保溫、養(yǎng)護措施。
(六)、井室砌筑工程:
砌磚前必須對砌筑所用材料進行檢驗和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砌磚前必須檢查基底的尺寸,高程及底板混凝土強度是否符合要求。砌圓井時應隨時掌握直徑尺寸,井室(筒)內(nèi)的踏步在安裝前刷防銹漆,砌筑時應注意踏步相互間尺寸,并用砂漿埋固。
1)與混凝土基礎相接的砌筑面應先清掃,并用水沖刷干凈。
2)砌磚前應根據(jù)所放井位線,撂底擺縫確定法砌筑。
3)砌井時,砂漿應滿鋪滿擠,灰縫不得有豎向通縫,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一般以1㎝為標準。
4)砌墻如有抹面,應隨砌隨將擠出砂漿刮平,如為清水墻,應隨砌隨刮縫,其縫深1㎝為宜,以便勾縫。
(七)、閉水試驗:
管道安裝完畢,還土之前應進行閉水試驗,試驗按《給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68)第10.3節(jié)方法進行,驗收標準按《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質(zhì)量檢驗評定標準》執(zhí)行。具體做法如下:
1)胸腔還砂全部完成后即可進行閉水試驗。
2)閉水試驗的水位,應為試驗段上游管道內(nèi)頂以上2m,如上游管道內(nèi)頂水位由于井室限制<2m(但不得<0.5m時,其允許滲水量可按:水位<2m的允許滲水量=√H/2×允許滲水量,H為上游管內(nèi)頂至試驗水位的高度(單位為m)。
3)閉水試驗應在管道與檢查井灌滿水經(jīng)過24小時后再進行,
4)對滲水量的測量時間≮30min.
W―補水量(L)
T―觀測時間(min)
L―試驗段長度(m)
四、各種管線的土方回填:
由于管線工程完成后即進行道路工程施工,所以回填質(zhì)量是把握整體工程質(zhì)量的關鍵,是施工的重點。管線結構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回填施工,且回填盡可能與溝槽開挖施工形成流水作業(yè)。
1、為了保證回填土的質(zhì)量,在現(xiàn)場辦公區(qū)設土工試驗室,以便隨時掌握回填土的含水量及壓實密實度。
2、回填土的含水量必須符合要求,當回填土的含水量過大時,根據(jù)天氣、現(xiàn)場情況,采用晾曬或摻拌石灰粉的措施,以達到回填土的含水量。
3、為了避免井室周圍下沉的質(zhì)量通病,在回填施工中應采用雙填法進行施工,即井室周圍必須與管道回填同時進行。待回填施工完成后對井室周圍進行2次臺階形開挖,然后用9%灰土重新進行回填。
4、管頂以上0.5m范圍內(nèi)用人工夯填,每層壓實厚度不大于15cm.管頂1.5m以上用推土機配合壓路機進行回填。具體施工操作應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進行。
5、回填土高度至路床以下15cm為止,待該施工段全部管線工程完成后,集中對該部分進行回填壓實處理,以保證路基的整體性和穩(wěn)定性。
6、回填前清除槽內(nèi)雜物、排除積水。
7、溝槽兩側須同時回填,且兩側高差不得超過30㎝,管頂以上50㎝范圍內(nèi)應特別注意夯實設備的選用,以防止對管道結構造成損壞。
8、回填土每層虛鋪厚度為20~25㎝. 9、回填土中不得有碎磚、石塊。
10、分段回填時,相鄰段的接茬應呈階梯狀,且不得漏夯。
11、胸腔土密實度為95%以上,管頂以上50㎝范圍內(nèi)填土密實度為87%以上。
12、每層回填完成后必須經(jīng)質(zhì)檢員檢查、試驗員檢驗認可后方準進行下層回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