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數(shù)學(xué)運算--行程問題(二)

字號:

4.行程問題的相關(guān)例題
    例1 商場的自動扶梯以勻速由下往上行駛,兩個孩子嫌扶梯走得太慢,于是在行駛的扶梯上,男孩每秒鐘向上走2個梯級,女孩每2秒向上走3個梯級。結(jié)果男孩用40秒鐘到達(dá),女孩用50秒鐘到達(dá)。則當(dāng)該扶梯靜止時,可看到的扶梯級有:
    A.80級 B.100級 C.120級 D.140級 (2005年中央真題)
    解析;這是一個典型的行程問題的變型,總路程為“扶梯靜止時可看到的扶梯級”,速度為“男孩或女孩每個單位向上運動的級數(shù)”,如果設(shè)電梯勻速時的速度為X,則可列方程如下,
    (X+2)×40=(X+3/2)×50
    解得 X=0.5 也即扶梯靜止時可看到的扶梯級數(shù)=(2+0.5)×40=100
    所以,答案為B。
    例2 甲、乙、丙三人沿著400米環(huán)形跑道進行800米跑比賽,當(dāng)甲跑1圈時,乙比甲多跑 圈。丙比甲少跑 圈。如果他們各自跑步的速度始終不變,那么,當(dāng)乙到達(dá)終點時,甲在丙前面:
    A.85米 B.90米 C.100米 D.105米 (2005年中央真題)
    解析:此題的解題關(guān)鍵是要跳出微觀,在宏觀上進行解題。依據(jù)行程問題的公式,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路程比等速度比,所以可知乙、甲、丙的速度比為8/7圈:1圈:6/7圈=8:7:6,所以當(dāng)乙跑了2圈(800米)時,甲跑了700米,丙跑了600米。
    所以,正確答案為C。
    例3 某船第一次順流航行21千米又逆流航行4千米,第二天在同一河道中順流航行12千米,逆流航行7千米,結(jié)果兩次所用的時間相等,假設(shè)船本身速度及水流速度保持不變,則順?biāo)倥c逆水船速之比是:
    A.2.5:1 B.3:1 C.3.5:1 D.4:1 (2005年中央真題)
    解析:典型流水問題。如果設(shè)逆水速度為V,設(shè)順?biāo)俣仁悄嫠俣鹊腒倍,則可列如下方程:
    21/KV+4/V=12/KV+7/V
    將V約掉,解得K=3
    所以,正確答案為B。
    例4 姐弟倆出游,弟弟先走一步,每分鐘走40米,走了80米后姐姐去追他。姐姐每分鐘走60米,姐姐帶的小狗每分鐘跑150米。小狗追上了弟弟又轉(zhuǎn)去找姐姐,碰上了姐姐又轉(zhuǎn)去追弟弟,這樣跑來跑去,直到姐弟相遇小狗才停下來。問小狗共跑了多少米?
     A.600米 B.800米 C.1200米 D.1600米 (2003年中央A類)
    解析:此題將追及問題和一般路程問題結(jié)合起來,是一道經(jīng)典習(xí)題。
    首先求姐姐多少時間可以追上弟弟,速度差=60米/分-40米/=20米/分,追擊距離=80米,所以,姐姐只要80米÷20米/分=4分種即可追上弟弟,在這4種內(nèi),小狗一直處于運動狀態(tài),所以小狗跑的路程=150米/分×4分=600米。
    所以,正確答案為A。
    例5 某校下午2點整派車去某廠接勞模作報告,往返需1小時。該勞模在下午1點整就離廠步行向?qū)W校走來,途中遇到接他的車,便坐上車去學(xué)校,于下午2點30分到達(dá)。問汽車的速度是勞模的步行速度的幾倍?
     A.5倍 B.6倍 C.7倍 D.8倍 (2003年中央B類)
    解析, 如果接勞模往返需1小時,而實際上汽車2點出發(fā),30分鐘便回來,這說明遇到勞模的地點在中點,也即勞模以步行速度(時間從1點到2點15分)走的距離和汽車所行的距離(2點到2點15分)相等。設(shè)勞模的步行速度為A/小時,汽車的速度是勞模的步行速度的X倍,則可列方程
    5/4A=1/4AX
    解得 X=5
    所以,正確答案為A。
    例6 一輛汽車油箱中的汽油可供它在高速公路上行駛462公里或者在城市道路上行駛336公里,每公升汽油在城市道路上比在高速公路上少行駛6公里,問每公升汽油可供該汽車在城市道路上行駛多少公里?
     A.16 B.21 C.22 D.27 (2003年中央B類)
    解析:基本路程問題,采用方程法,設(shè)每公升汽油可供該汽車在城市道路上行駛X公里,則可列如下方程
    462÷X=336÷(X-6)
    解得X=22
    所以,正確答案為C。
    注:此題亦可用速度差和路程差的關(guān)系來求解,速度將更快,詳解過程本書略。
    例7 甲、乙兩人從400米的環(huán)形跑道的一點A背向同時出發(fā),8分鐘后兩人第三次相遇。已知甲每秒鐘比乙每秒鐘多行0.1米,那么,兩人第三次相遇的地點與A點沿跑道上的最短距離是
     A.166米 B.176米 C.224米 D.234米 (2000年中央真題)
    解析,此題為典型的速度和問題,為方便理解可設(shè)甲的速度為X米/分,乙的速度為Y米/分,則依題意可列方程
    8X+8Y=400×3
    X-Y=6 (速度差0.1米/秒=6米/分)
    從而解得 X=78 Y=72
    由Y=72,可知,8分鐘乙跑了576米,顯然此題距起點的最短距離為176米。
    例8 列火車相向而行,甲車每小時行36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4千米。兩車錯車時,甲車上一乘客發(fā)現(xiàn):從乙車車頭經(jīng)過他的車窗時開始到乙車車尾經(jīng)過他的車窗共用了14秒,求乙車的車長。
     解析:首先應(yīng)統(tǒng)一單位:甲車的速度是每秒鐘36000÷3600=10(米),乙車的速度是每秒鐘54000÷3600=15(米)。本題中,甲車的運動實際上可以看作是甲車乘客以每秒鐘10米的速度在運動,乙車的運動則可以看作是乙車車頭的運動,因此,我們只需研究下面這樣一個運動過程即可:從乙車車頭經(jīng)過甲車乘客的車窗這一時刻起,乙車車頭和甲車乘客開始作反向運動14秒,每一秒鐘,乙車車頭與甲車乘客之間的距離都增大(10+15)米,因此,14秒結(jié)束時,車頭與乘客之間的距離為(10+15)×14=350(米)。又因為甲車乘客最后看到的是乙車車尾,所以,乙車車頭與甲車乘客在這段時間內(nèi)所走的路程之和應(yīng)恰等于乙車車身的長度,即:乙車車長就等于甲、乙兩車在14秒內(nèi)所走的路程之和。
     解:(10+15)×14
     =350(米)
     最后得,乙車的車長為350米。
    例9 甲、乙二人從相距100千米的A、B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甲騎車,乙步行,在行走過程中,甲的車發(fā)生故障,修車用了1小時。在出發(fā)4小時后,甲、乙二人相遇,又已知甲的速度為乙的2倍,且相遇時甲的車已修好,那么,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析:設(shè)乙的速度為X,則甲的速度為2X,并可列如下方程
    3×2X+4X=100
    解得X=10
    所以,甲的速度為20千米/小時,乙的速度為10千米/小時。
    例10 某列車通過250米長的隧道用25秒,通過210米長的隧道用23秒,若該列車比另一列長150米。時速為72千米的列車相遇,錯車而過需要幾秒鐘?
     解析:首先應(yīng)明確幾個概念:列車通過隧道指的是從車頭進入隧道算起到車尾離開隧道為止。因此,這個過程中列車所走的路程等于車長加隧道長;兩車相遇,錯車而過指的是從兩個列車的車頭相遇算起到他們的車尾分開為止,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以車頭的相遇點為起點的相背運動問題,這兩個列車在這段時間里所走的路程之和就等于他們的車長之和。因此,錯車時間就等于車長之和除以速度之和。
    設(shè)某列火車的車長為X,則根據(jù)速度相等可列如下方程:
    (250+X)÷25=(210+X)÷23
    解得X=250
    火車的速度為20米/秒 72公里/時=20米/秒
    錯車時間為(250+150)÷(20+20)=10
    所以,錯車時間為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