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混凝土澆筑技術交底

字號:

交底內容:現(xiàn)澆框架結構混凝土澆筑
    施工工藝標準(423-1996)
    1 范圍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一般現(xiàn)澆框架及框架剪力墻混凝土的澆筑工程。
    2 2 施工準備
    2.1 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 水泥:325號以上礦渣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進場時必須有質量證明書及復試試驗報告。
    2.1.2 砂:宜用粗砂或中砂?;炷恋陀贑30時,含泥量不大于5%,高于C30時,不大于3%。
    2.1.3 石子:粒徑0.5~3.2cm,混凝土低于C30時,含泥量不大于2%,高于C30時,不大于1%。
    2.1.4 摻合料:粉煤灰,其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并應符合有關標準。
    2.1.5 混凝土外加劑:減水劑、早強劑等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其摻量經試驗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1.6 主要機具:混凝土攪拌機、磅秤(或自動計量設備)、雙輪手推車、小翻斗車、尖鍬、平鍬、混凝土吊斗、插入式振搗器、木抹子、長抹子、鐵插尺、膠皮水管、鐵板、串桶、塔式起重機等。
    2.2 作業(yè)條件:
    2.2.1 澆筑混凝土層段的模板、鋼筋、預埋件及管線等全部安裝完畢,經檢查符合設計要求,并辦完隱、預檢手續(xù)。
    2.2.2 澆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馬道已支搭完畢,并經檢查合格。
    2.2.3 水泥、砂、石及外加劑等經檢查符合有關標準要求,試驗室已下達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單。
    2.2.4 磅秤(或自動上料系統(tǒng))經檢查核定計量準確,振搗器(棒)經檢驗試運轉合格。
    2.2.5 工長根據施工方案對操作班組已進行全面施工技術交底,混凝土澆筑申請書已被批準。
    3 操作工藝
    3.1 工藝流程:
    作業(yè)準備→混凝土攪拌→混凝土運輸→
    柱、梁、板、剪力墻、樓梯混凝土澆筑與振搗→養(yǎng)護
    3.2 作業(yè)準備:澆筑前應將模板內的垃圾、泥土等雜物及鋼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凈,并檢查鋼筋的水泥砂漿墊塊是否墊好。如使用木模板時應澆水使模板濕潤。柱子模板的掃除口應在清除雜物及積水后再封閉。關照力墻根部松散混凝土已剔掉清凈。
    3.3 混凝土攪拌:
    3.3.1 根據配合比確定每盤各種材料用量及車輛重量,分別固定好水泥、砂、石各個磅秤標準。在上料時車車過磅,骨料含水率應經常測定,及時調整配合比用水量,確保加水量準確。
    3.3.2 裝料順序:一般先倒石子,再裝水泥,最后倒砂子。如需加粉煤灰摻合料時,應與水泥一并加入。如需摻外加劑(減水劑、早強劑等)時,粉狀應根據每盤加入量預加工裝入小包裝袋內(塑料袋為宜),用時與粗細骨料同時加入;液狀應按每盤用量與水同時裝入攪拌機攪拌。
    3.3.3 攪拌時間:為使混凝土攪拌均勻,自全部拌合料裝入攪拌筒中起到混凝土開始卸料止,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可按表4-34規(guī)定采用。
    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s) 表4-34
    混凝土
    坍落度
    (cm) 攪拌機
    機型 攪拌機出料量(L)
     <250 250~500 >500
    ≤3 自落式 90 120 150
     強制式 60 90 120
    >3 自落式 90 90 120
     強制式 60 60 90
    3.3.4 混凝土開始攪拌時,由施工單位主管技術部門、工長組織有關人員,對出盤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進行鑒定,檢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單要求,經調整合格后再正式攪拌。
    3.4 混凝土運輸:混凝土自攪拌機中卸出后,應及時送到澆筑地點。在運輸過程中,要防止混凝土離析、水泥漿流失、坍落度變化以及產生初凝等現(xiàn)象。如混凝土運到澆筑地點有離析現(xiàn)象時,必須在澆筑前進行二次拌合。
    混凝土從攪拌機中卸出后到澆筑完畢的延續(xù)時間,不宜超過表4-35的規(guī)定。
    混凝土從攪拌機卸出至澆筑完畢的時間(min) 表4-35
    混凝土強度等級 氣溫(℃)
     低于25 高于25
    <C30
    >C30 120
    90 90
    60
    注:摻用外加劑或采用快硬水泥拌制混凝土時,應按試驗確定。
    泵送混凝土時必須保證混凝土泵連續(xù)工作,如果發(fā)生故障,停歇時間超過45min或混凝土出現(xiàn)離析現(xiàn)象,應立即用壓力水或其他方法沖洗管內殘留的混凝土。